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
时间:2022-11-05 03:12:29
导语: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前,我国在对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当中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但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使得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升农村环境保护力度,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基于此,文章就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保护对策
1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
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增加其排放量,和农村治理污染物能力严重滞后。以某县城为例,据统计,各类生活源垃圾产生总量为7.5万t,处理量为5.8万t,排放量为1.8万t,处理率仅仅为76.7%,由于管理不善,废弃物没有很好地综合利用,乱堆乱倒现象严重,向河体倾倒的甚多,致使河床抬高,河道变窄。另外,医院垃圾产生量为87.1t,全部无害化处理。此外,尽管全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用能结构仍然粗放,主要以燃煤、柴草,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在生态环境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1.1村民环保意识不够
我国将新农村建设设定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为了强化农村建设,缩小城乡间的差距,应对农村环境予以严格管理,维持健康的农业发展环境与村民生活环境。但是,事与愿违,大部分农村在环境方面都存在问题,村民环保意识不够是导致农村环境恶化的本质原因,制约着农村的生态建设与发展。由于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其存在乱丢垃圾、废水乱排的现象,进而影响农村环境,安全系数降低。
1.2环保设施建设不足
环保设施是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工具,设施的安置会决定着村民的环保意识与行为,但是由于城乡间的差距,导致农村地区在环保设施建设方面落后于城市,存在着环保设施建设不足的现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缺乏足够量的垃圾桶,导致村民无处堆放垃圾,将大量的生活垃圾堆放在村口,久而久之,会形成习惯,环保意识越来越薄弱,还有部门村民存在着从众的现象,见到他人肆意堆放,也加入到垃圾乱丢乱放的行列中,进而导致农村环境逐渐恶化。
1.3环境治理技术滞后
由于农村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环保技术应用方面相对滞后,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等无法得以实施,科研团队的专业技能有限,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导致环境治理技术无法及时更新,会直接影响环境问题的处理效果。例如,农村诸多农户发展养殖业,动物粪便的处理,农田中农药与化肥等的使用等,会为农村环境治理带来制约。
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的措施
2.1强化环保设施建设
应强化环保设施建设,为环保的开展提供条件,政府部门应根据每个村落的大小进行垃圾桶数量的确定,并为每个村添置垃圾回收站和垃圾运输车,并选择村中几名义务工代表来服务村内的卫生环保工作,通过不断的规范与号召,能够逐渐改掉村民乱丢垃圾的习惯。另外,应为村部提供专业的环保宣传员,就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问题开展教育活动,鼓励村民能够发挥自身的创意点来发明垃圾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2注重生活垃圾、污水的处理
农村随意堆放生活垃圾,任意排放污水问题较为严重,所以为了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妥善的处理好农村的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其中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对于村镇相对密集的区域,应当采用垃圾集中处理的途径,也就是以某镇为中心,利用保洁车或者是生活垃圾车将其周围的垃圾统一的运送到垃圾中转站之中,之后应由村镇的保洁员或者是生活垃圾处理员来对垃圾实施预处理,从而挑选出可以投入再利用的垃圾物品,然后把其他垃圾送至垃圾统一集散中心,以使垃圾得到统一的处理。另外,农村污水也需要经过妥善的处理。首先需要规划好农村排水方式,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到因地制宜,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做到分期实施,注意近远期结合;其次,应当对生活污水实施分类处理,也就是把厨房用水以及其他洗涤分为一类,厕所污水范围一类,再通过专门的管道把污水引出之后实施集中处理。之后需要考虑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这种污水处理办法较为新颖,尽管造价偏高,但其具有很好的抗冲击性能,并且耗能低,可以应用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
2.3完善环保技术
为了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应完善环保技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生物技术与农业技术来发展农业,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也能实现农业的健康发展。农药、化肥是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科学与生物技术的不断革新,可以选择生物防治方法来代替原本的农药,保证病虫害防治的健康性与安全性。另外,应加强对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关注,提倡退耕还林、还草,扩大乡村绿化面积,保持原有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禁止乱砍乱伐现象,大规模植树造林,能够大大改善农村的环境质量,通过不断的生态完善与建设,可营造更为健康、和谐的农村环境。
2.4优化产业以及能源结构
为了使农村地区走上生态发展之路,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并进行能源结构调整。为此需要积极的引导农村开展沼气池建设、改厕改橱并且改畜禽圈舍等,从而使农村面源污染得到优化治理,农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在农村还可以大力发展使用各种再生清洁能源,比如说利用沼气或者是秸秆气化,使用生物质能源,实现养殖业的规模化,炊事的燃气化以及管道化。最后,应当大力促进循环经济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注重生态园区的建设,以使农村形成“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这种循环结构。
2.5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民普遍的文化程度不高,加之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民对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治理得不到有效整治。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起到示范作用,宣传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加大农村地区对于环境治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对于环境治理有一个基本认知,改变他们以前那种不积极参与的行为,使广大农民能自觉参与到环境治理的进程中,因为在农村的环境治理中,农民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农村环境治理的成败。
参考文献
[1]张宇,朱立志.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以浙江实践为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03:143-147.
[2]郇玉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
[3]施思.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作者:袁文芳 单位:宜春市益鑫环保有限公司
- 上一篇:新媒体学校德育工作途径探析
- 下一篇:中职学校德育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