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措施

时间:2022-01-04 02:49:50

导语:草原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草原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措施

1草原建设现状

首先是草原面积在逐渐减少,实地调查发现,青海省草原面积一直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甚至有消失的可能。其次是草原退化与沙化情况比较严重,草地生产力不断下降,所产牧草质量也在逐渐降低。同时,有毒有害植物滋生,大量病虫鼠害,草原沙化日趋严重,带状裸沙群及裸露沙丘正在相互靠近,即将形成沙带。最后是草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由于人们无计划、无节制的乱垦、乱伐,草原大量植被正在逐渐消失,原来的绿地植被消失裸露出来土地,变为一片黑地,而黑土地吸热性非常高也导致地表温度上升,以致气温升高,草原失去原有抗衡自然灾害的能力,频繁发生沙尘暴等自然灾害[1]。

2草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各项保护工作的落实,草原生态环境工作得到较大发展,但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是草原执法难度较大,政府没有建立专门的保护制度,也没有做好交通、通讯等基础设备的建设工作,以致在治理草原方面存在较大阻力。其次是党与国家的政策落实难度较大,目前我国多数牧区依然存在不合理利用草原的现象,当地干部群众没有真正意识到保护建设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活动经费,实际操作层面存在较多困难。最后是草原建设投入力度较小,草原草地没有一处不在退化,建设速度无法跟上退化速度。

3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的对策

3.1加大执法力度,保护现有草地资源。首先,政府机构应加强草原执法队伍及监理队伍的建设力度,尽最大努力满足机构日常需求,保证监管队伍高效运转。其次,落实各级政府关于农村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强化草区保护,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最后,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草原的行为,坚决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提升群众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2制定优惠政策,加快草原建设进度。草地牧场过度使用使农牧民连续受灾,草原逐渐退化。对此,各地政府机构应在草原建设方面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各级部门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同时还应遵照以草定畜的原则,将国家投入与地方匹配资金作为导向资金,制定专业的回收计划,以有效扶持积极开展草原建设的农牧民。除此之外,还应建立育草专项资金,金融机构专门拨款,以此有效推进草原建设工作的快速进步。3.3加强领导,做好退耕还草工作。草原生态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退耕还草,对此,相关机构应加强领导管理制度,成立以主管盟长为主的领导小组,将退耕还草工作纳入党委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大草原生态建设工作的领导及工作力度[2]。同时还应制定草原管理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退耕地减免农业税、技术扶持以及无偿技术培训等,鼓励农牧民开展退耕还草工作。3.4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开展草原建设工作。我国草原面积较大,且牲畜头数较为分散,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问题,对此,相关地区应推广以水为中心,建立以人工草场为主的草原建设技术。农区草原的面积较小,且牲畜较为集中,对此,应广泛推广农副秸秆的加工利用工作,实行人工种草技术,将易沙化的耕地全部退耕还草,同时还应积极实行节水灌溉技术,促进农牧有效结合。半农半畜牧地区存在一定面积的草场,且退化十分严重,对此,应大力推广围栏封育以及草原改良技术,有效保护现有草地,增大人工草地的面积,提高土地使用率。3.5实行牧草种子工程,建立牧草种子繁育基地。作为畜牧业的关键工作,牧草种子工程与改良退化草地具备同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牧草种子繁育基地无法满足草原生态建设的基本需求,对此,相关政府机构还应增大资金投入力度,优良的境外牧草品种的引入很重要,先进的灌溉方式运用和设立高标准的草籽繁育基地也很重要。3.6提升管理人员素质,为草原生态建设服务。当前,各地草原建设经费不断降低,很多草原建设相关单位无法足额开资。对此,应加快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单位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以便更好的为草原生态建设工作服务。

4结束语

草原既属于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也属于生产资料,具备生态安全的屏障作用,可以有效阻止沙漠前进行为。由于人们长期漠视草原的生态价值,以致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虽然国家已经启动草原生态治理的相关工程项目,但草原整体恶化趋势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由此引发的生态问题严重影响牧区居民的正常生产与生活,由此看出,人们亟需改变以往的生态观念,强化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广裕.牧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13(12):29-31.

[2]李玉莲.加强草原管理保护生态环境[J].甘肃畜牧兽医,2016(3):85-87.

作者:巴桑措姆 阿义卓义 拉毛央尕 单位:青海省玉树州草原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