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及问题分析

时间:2022-10-10 09:02:25

导语: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及问题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及问题分析

摘要: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降低金融风险,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关于加强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到现在十多年来一直不断努力,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自我调节、自我优化的良性发展状态。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吉林省金融生态建设取得的效果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效果显现,涉农金融机构通过推进信用乡(镇)建设带动农户贷款业务发展。二是企业征信建设稳步进行。目前,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在金融机构已经实现全国联网,贷款卡成为企业贷款的身份证明。三是个人征信数据日益受到重视,个人信用报告运用范围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为消除不良信用记录主动到银行归还贷款。(二)金融体制改革效果显著。一是国有银行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四大国有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造和资本市场上市,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且参照国际先进银行建立了完整的公司治理架构,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开始初步运作。二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2013年7月央行规定存款利率可以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迈出了利率市场化的坚定步伐。三是金融机构更加多元化,市场竞争加强,有助于提高经营服务效率。近年来陆续有8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家外资银行、1家域外城市商业银行来吉林省开设了分支机构,全省共新设村镇银行25家,同时全省城市信用社改制为吉林银行,农村信用社有9家改制为农商行,市场经营主体不断丰富。(三)结和边疆区域特点,优化边贸结算环境。延边地区借助“先行先试”优势,推动建立“朝方金融会社+中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模式,指导珲春农村信用联社与朝鲜金融会社签订结算协议,并在跨境双向协调机制作用下,促成农村信用联社获批跨境人民币调运资格。

二、金融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支持力度不够。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难以完成,必须依托政府的组织和推动。但目前地方政府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对金融生态环境虽然有所了解,但认识不够全面,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二)社会信用意识不强,信用环境欠佳。一些企业和个人信用意识淡薄,部分企业借承包、改制、破产之机,改换门庭,重新登记注册,不理原企业的旧帐,使银行资产被悬空;不少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甚至指使会计财务人员造假账,对外报送的报表带有相当水分,银行难以掌握其真实的财务、资信状况,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形成贷款损失。(三)法律对金融债权的保护有待加强。一是案件执行困难。银行往往起诉容易,胜诉也容易,但执行十分困难,挫伤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二是部分法规条款对金融机构抵押权、质押权的保护力度较弱。三是个别地方政府及司法部门的保护行为使银行在债务回收上受到一定阻力。(四)信用中介组织发展滞后一是担保机构少,资金来源单一,规模小。二是中介机构管理不规范,盲目信用扩大存在风险隐患。三是中介部门收费环节多、费率高。如企业在办理抵押贷款过程中需向中介机构支付的综合费用率约占抵押贷款额的3-5%,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信用意识的培育。建立信用知识宣传机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展广泛的信用知识宣传,加强征信知识的宣传,培养和鼓励公众的信用意识。二是健全维护金融债权的法律和执法体系。应进一步完善调整和规范交易主体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体系,在立法上要充分体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原则。各级法院应加大执行力度,做好金融债权的清收执行工作。三是政府要发挥金融生态建设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应尽快建立由政府牵头,财政、工商、税务、司法、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金融生态建设领导机构,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四是加强金融中介的培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信用中介机构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对金融中介机构尤其是担保公司业务经营的监管,严厉打击抽逃注册资本金等违规行为,增强其财务透明性,有效防范和分散金融风险。

作者:杨凤梅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