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

时间:2022-06-19 08:22:41

导语:网络语言对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网络语言对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

1研究方案

中国传统语言生态系统只有普通话和地方方言,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近十几年来,网络媒体的高度互动和参与性,促进了网友之间的交流。在新型的人际交流空间里,具有独特形式的网络语言开始在语言生态系统占有一席之地。为了考查网络语言对语言生态环境影响,特设计本研究方案。

1.1研究问题

本研究探讨有关网络语言3个方面的问题:(1)人们是否了解一些使用中的网络语言的内涵(涵盖词汇、句法、语体3个层面)?(2)人们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有何看法?(3)网络语言对语言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1.2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网友和生活小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向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有两种形式的问卷。一种是网络问卷,在水木社区和天涯社区中发放问卷,得到网友的反馈126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另一部分为实体问卷,调查问卷的对象为随机选取的生活小区居民,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47份。两种形式的有效问卷共245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80.1%。

1.3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工具是调查问卷,由两组问题构成。第一组问题涉及人们对网络语言的认知(题1、2、3、4、5、6),从中分析网络语言对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形成语言生态系、语言进化律、语言环境观三方面的认识。第二组问题用于分析人们对网络语言的看法(题7、8、9、10),由此探讨网络语言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途径。前9题是封闭题,人们根据题意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第10题是开放题,网友可以自由发表对网络语言发展的不同观点。

2调查结果

2.1人们对网络语言的认知问卷

第一组问题中,第1-3题涉及网络语言的词汇层面,包括汉语词汇以及字母词、外语词、数字、字符组合;第4-5题例举特有的网络语言句式;第6题呈现三种具有特殊语体风格的话语。从6道题中,可分析网络语言在词汇、句法和语体层面对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第1题:你了解土豪、山寨、杯具、秒杀、点赞、给力、喜大普奔、猪坚强、范跑跑等网络语言的意思吗?70%的人了解这类词语,25%的人见过但只理解一部分,5%的人不理解这些网络词汇。第2题:你见过并理解卡哇伊,04535这类字母词、外语词或数字组合吗?60%的人见过并理解这些词语的表达,32%的人见过但只理解一部分,8%的人不理解这些词汇。

2.2人们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第二组问题衡量人们对使用网络语言的看法,以便分析网络语言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途径。第7题:你认为使用包括外语词、字母词在内的网络语言对汉语表达能力将产生何种影响?”,21%的人选择“有积极影响”,32%的人选择“有消极影响”,47%的人选择“积极和消极影响都有”。第8题:“你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是什么?”,41%的人认为,“它是网络发展的趋势所在,有意思,也很有特点,喜欢并支持”,35%的人“持中立态度”,24%的人认为,“网络语言不符合语言文化的传统规范,且部分网络语言粗俗,会影响语言文化的普及,完全反对使用”。第9题:“今后网络语言的趋势是什么?”,63%的人认为,国家会出台政策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37%的人认为,网络语言将顺其自然地发展。第10题:“如何规范网络语言健康发展?”是一道开放题,让人们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60%的人认为,“国家应制定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语言使用。”51%的人认为,“教育部门和媒体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人们规范使用网络语言的意识。”32%的人认为,“人们应自律。”12%的人认为,“利用其他方式规范网络用语使用。”梳理以上问题可以探究网络语言对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提出网络语言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途径。

3调查分析

3.1网络语言对于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

网络语言成为网络时代新的社会语言变体,具有多样性、动态性、自由性、便利性、虚拟性、娱乐性、创造性等特点。然而,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不公平性。笔者试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网络语言的多样性、动态性和不公平性对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

3.1.1网络语言的多样性丰富了语言生态系统

“任何语言都置于一个与它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不可须臾分离的生态环境之中。”“语言系统与特定的环境系统共同构成生态语言系统。生态语言系统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存在的语言元素,通过人群主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动态有机系统”。网络语言与它所处的生态环境构成网络语言生态系统,不仅丰富了传统的语言生态系统,而且从词汇、句法、语体等层面对传统的语言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一,在词汇层面,网络词汇呈现出多样性。构词手段丰富,包括谐音、缩略语、旧词新用、词性转化、中文与外文词汇混用、字符与符号混用、新造词等。例如,“土豪”是旧词新用,原指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人,具有为富不仁、盘剥贫苦农民、破坏革命等成分内涵。现用于讽刺那些有钱且喜欢炫耀的人。网络社区中经常可见“土豪,我们做朋友吧”之类的帖子。“喜大普奔”为缩略形式,成为2014年网络流行语之一。喜即“喜闻乐见”;大即“大快人心”;普即“普天同庆”;奔即“奔走相告”。它表示一件让大家欢乐的事情,大家要分享。与此类似,“累觉不爱”表示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新华网曾刊登文章《这个长假,“累觉不爱”还是“喜大普奔”?》,连用两个网络用语表示人们在假期旅游时正反两方面的感受。

3.1.2网络语言的动态性揭示语言进化律

网络语言具有动态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词汇得到推广使用,不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词汇自行消失,验证了语言生态环境中语言进化律的作用。在网络语言生态环境中,网络语言呈现动态发展态势。例如,“猪坚强”和“范跑跑”都来源于2008年汶川地震。前者指猪在地震废墟中存活36天;后者指一名教师因自己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引发网友有关师德的讨论。但目前这两个词语所依赖的语言生态环境已不复存在,因此这样的网络语言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另一些网络语言自产生以来使用频率很高,如:“山寨”、“杯具”、“秒杀”、“点赞”、“给力”等。它们折射出网络语言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行为、价值观等。因此,它们深深地扎根于语言生态环境中,成为人们抒发自我、表达观点的首选词汇。语言进化律表明,语言生态环境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自然选择就是语言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凡是符合语言生态环境的语言生命力就会长久,反之,只能是昙花一现。因此,网络语言的动态性为语言生态环境带来了活力,促进了语言的生成、发展和淘汰机制。

3.1.3网络语言的不公平性呼唤语言环境观

在网络生态环境中,网络语言污染是负面的语言使用现象,导致网络语言使用上的不公平性,成为侵害语言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贾彩辰和支炜华指出,语言污染具有以下特征:自身系统的无规律性;妨碍正常社会交际的进行;传播和使用的规模不断扩大。深入探究网络语言对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可知网络语言使用有这样三种不公平性:外文词汇被不合时宜地引入汉语,网络新词的随意生造,不文明语言的滥用。第一,在当代中国,一些人为了表示时尚,热衷于汉语中夹杂外文词汇。PK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最初来源于“玩家杀手”网络游戏(PlayerKiller),经过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的“宣传”和“激活”,突破语境的限制,广泛用于对决、单挑、击败、淘汰、打架、比较等语境。网络媒体经常用“《我是歌手》两季歌手今晚PK”、“《好歌曲》PK《歌手》谁更胜一筹?”类似的标题来吸引读者或观众的眼睛,甚至连家庭喜剧片《土婆婆PK洋媳妇》的标题也出现该网络用语。PK在英文国家并不通用。这种词汇的使用实质是对汉语生态环境的一种污染。第二,网络新词的随意生造为青少年带来不公平的学习环境。“喜大普奔”、“累觉不爱”、“人艰不拆”、“不明觉厉”等通过缩略、拼装而形成的新网络成语不符合成语的结构特点,在表意上不明确。此外,“杯具”由“悲剧”的谐音演变而来。模仿这种用法,有人甚至用“餐具”表示“惨剧”,用“洗具”表示“喜剧”,用“茶具”表示“差距”。这些生造词的使用不仅污染了汉语生态环境,让交际者在交际时感到困惑,而且对正在学习规范汉语的青少年来说,是十分有害的。第三,不文明语言的滥用将不公平施加于交际对象。由于网络语言生态环境相对自由发展,缺少约束,言语主体都抹去了自身社会角色的烙印,隐匿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不受其社会地位、社会形象、伦理角色的约束,成为一个彻底的、自由的、没有任何社会印迹的自我。网络生态环境的虚拟性使言语主体产生与现实道德伦理相背离甚至挑战的心理。一些人在网上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私欲,随意辱骂别人,或发表不负责任、不健康的言论。因此滋生了一些不文明使用网络语言的现象,如:BT(变态)、SB(傻逼)、TMD(他妈的)、TNND(他奶奶的)等脏话、粗话。这些不文明的网络语言是强加于交际对方或读者的不公平,亟待治理、整顿。以语言环境公平为核心的生态语言环境观是:“提倡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合作原则,以消除言语交际双方的不公平;提倡利益平衡的双赢原则,以消除交际利益主体的不公平;提倡个体整体协调一致的原则,以消除语用个体与社会整体利益的不公平;提倡当代人与后代人语用利益并重的原则,以消除跨代不公平。既要维护公平有序的语言交际环境,形成代内语言环境的公平,又要保证语言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代际之间语言环境的公平。”必须大力提倡生态语言环境观,因为它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必要组成成分,确保了语言使用的公平性,维护了语言生态平衡。

3.2网络语言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途径

根据语言生态学理论研究,语言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都与语言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协调的语言生态环境不仅能促进语言的生成和发展,而且有利于语言功能的发挥;无序的语言生态环境不仅会限制语言的生成和发展,还会给交际者带来沟通上的麻烦和障碍。这两方面的作用让人们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形成不同的态度,从问卷调查第二组问题可知: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支持、中立、反对者皆有;多数人认为,规范网络语言使用是大势所趋;针对网络语言生态环境中出现的情况,需要语言政策制定者、汉语语言学家、政府部门、学校、媒体、语言使用者联手治理,共同规范网络语言生态环境,让网络语言与整个语言生态圈和谐、健康的发展。第一,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语言政策制定者应帮助政府部门制定法律法规和语言规划来完善语言文字使用规范,解决交际中出现的语言问题,引导和约束网络语言的使用,构建健康的语言生态环境。2014年11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电机构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随意使用网络语言的做法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相违背,对社会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会产生误导,必须坚决予以纠正。第二,汉语语言学家们应编纂规范的网络用语辞书,让网民们在使用网络用语时有参考依据,使成为约定俗成的网络用语,此类辞书出版后,需在一定时间内更新,及时吸收常用合理、表达力强的用语。第三,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媒体应加大规范使用语言的宣传教育力度,让人们认识到使用规范语言的益处。同时,教师、父母应教育孩子养成使用规范语言的习惯。第四,人们提高正确使用网络用语的自律意识。法律法规、辞书规范和宣传教育是外因,而人们的自身意识是内因。人人都应提高使用规范的语言词汇的意识,为创建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贡献绵薄之力。

4结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全面来临,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必在整个语言生态环境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着传统的语言生态环境。需区别对待网络语言对语言生态环境的不同影响。一方面,网络语言不仅丰富了语言生态系统,而且为语言生态系统自身的发展带来了革新机制,让人们自由、便利地抒发心情、表述观点。因此要从动态、长远的视角看待网络语言,用开放、宽容的心态为网络语言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应关注网络语言为语言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引发语言文明冲突,坚决抵制破坏语言生态环境的现象,维护语言生态平衡。在政府部门语言学家、学校、家庭、媒体个人多个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下,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网络语言生态环境。

作者:王志宏 单位:安徽新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