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与海洋生态环境论文

时间:2022-03-26 10:26:46

导语:饮食文化与海洋生态环境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饮食文化与海洋生态环境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各种野味珍馐、草木生灵,这些上餐桌的食物无一不取自自然,因而也就与自然界生态系统息息相关。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深入了解并有效管理人类饮食背后勾连的复杂社会生态系统,这对于应对急剧变迁的生态环境、消退的自然资源,缓解日益严峻的贫富不均与社会分化,以及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笔者在南非开普敦沿海社区调研所获得的实地资料,以南非鲍鱼为例,探讨全球化时代,中国人独特的饮食文化对世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生态系统的变化。鲍鱼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易造成过度捕捞,从而产生资源环境问题。然而,本文之所以选择以南非鲍鱼为研究对象,不仅仅因为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南非鲍鱼过度捕捞的背后隐含着对东亚社会奢侈饮食文化的反思。因此,对这一现象的探讨更有利于我们分析全球化时代饮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复杂的社会关联。

二、奢侈饮食文化与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人是一种杂食动物,早在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就知道利用海洋来获取食物,并完成人类的演化。海洋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和渔业资源,为人类提供着各种食物、医药等原材料,改善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构成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中国素以乡土文化著称于世,饮食亦更偏向于向土地获取食材,然而,中国同样是个具有多生态环境的国家,长达3.2万公里的海岸线及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使得包括鲍鱼在内的一系列海产品也一直位列中国人的食谱之中。作为世界著名的饮食文化大国,自古以来,在中国社会,“吃什么”与“怎样吃”直接与权力、财富、地位等身份象征挂钩。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观念之中,不仅追求食物口味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同时,也讲究原材料的“物以稀为贵”,刻意追求食物的“珍、奇、稀、异”,并形成一种崇尚山珍海味的奢侈饮食文化。在古代中国,大部分人远居内陆,由于交通条件落后,加之海鲜保质期短,使得长距离的海鲜运输以及长时间的海鲜保存较难实现,因此,海鲜便被视为盘中珍馐,而得食鲍鱼、鱼翅等此类稀贵海产品则更被视为财富与身份的象征。中医认为,鲍鱼能够滋阴壮阳、养肝明目、治疗肝肾阴虚,历来被誉为“海味珍品之冠”,因此,被大力推崇。然而,鲍鱼生长期长,且产量稀少,外加制作工艺复杂,所以价格高昂,有“一口鲍鱼一口金”之说。在中国悠久饮食文化的历史脉络中,鲍鱼一直享有非常高的地位。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消费能力的提高,人们对鲍鱼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消费潜力的大爆发导致对野生鲍鱼的过度捕捞,不仅造成鲍鱼数量直线下降,而且,大部分野生鲍鱼品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剩下为数不多的品种也处于退化之中。这使得中国海洋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严重失衡。中国近海四大渔场(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的渔业资源普遍面临枯竭,水域生态环境也逐步恶化。伴随捕捞成本的不断增加,本地渔民的生产、生计亦难以为续,因越境捕捞引起的海洋争端也日渐增多。虽然从辽宁大连的獐子岛到广西北海的北部湾这一漫长的大陆海岸线上,凡是能够进行人工养殖的地方都建有鲍鱼养殖厂,这也使得中国人工养殖鲍鱼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但是,由于鲍鱼品种的退化以及养殖过程之中的药物污染等问题,人工养殖的鲍鱼并不能满足国人的胃口,对野生鲍鱼以及其它稀缺野味的强劲需求促使着中国人将目光放到海外,南非鲍鱼因此得以进入中国人的餐桌。

三、“白金”与“黑市”:南非鲍鱼的非法贸易

尽管东亚文化将鲍鱼视为奢侈饮食文化的代表,并被认为是财富与社会地位的象征,但是,直到目前为止,包括南非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并没有食用鲍鱼的习惯。因此,南非鲍鱼几乎100%出口到香港,然后再由香港转口贸易到中国大陆。因为南非鲍鱼的个头大(成年南非鲍鱼能够达到500克一头),而且肉质肥厚,是极品鲍鱼的一种,因而价格非常昂贵。在春节期间,一公斤南非干鲍的价格能够达到将近1000美元,在高档饭店消费一只半斤以上的鲍鱼通常在万元人民币以上。由于成年南非鲍鱼的肉质偏白,而且价格昂贵,因此在许多香港和中国的高档饭店里,南非鲍鱼被食客们称为“白金”。尽管价格如此昂贵,但由于南非鲍鱼货源较少,因此,具有消费能力的食客们对于南非鲍鱼仍然趋之如骛。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经济迅速发展,出口到中国的南非鲍鱼数量和价格都有了一个质的攀升。香港是世界性的鲍鱼贸易中心,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香港占全球鲍鱼进口总量的50%以上,而南非则是香港最主要的鲍鱼供应商之一,仅就干鲍而言,南非占到了香港进口总量的40%左右。出于保护生态环境与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南非政府将鲍鱼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限制野生鲍鱼捕捞量与出口量,并通过各种途径,包括颁发捕捞执照、加强对非法捕捞的惩罚力度,甚至动用海军来强化对野生鲍鱼等近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如此严格的制度约束使大规模的野生鲍鱼贸易难以实现,而近年来鲍鱼在东亚消费市场的行情又持续看涨,这促使南非鲍鱼养殖业快速崛起,西开普敦沿海的鲍鱼养殖发展迅速。在南非的正规出口市场,人工养殖的鲍鱼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尽管南非鲍鱼养殖规模日渐扩大,但是,由于养殖的南非鲍鱼体格与质量并不能满足日益挑剔的东亚食客的要求,在野生的比养殖的更有营养价值的理念影响下,南非野生鲍鱼具有广阔的市场。在西开普敦南部沿海,丰厚的利润使鲍鱼的非法开采与贸易仍屡禁不止,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关于南非鲍鱼的黑市。南非野生鲍鱼的偷猎基本上由“地下黑帮集团”控制,并形成偷采、黑市交易、非法加工、走私与销售一条龙的有组织的犯罪,在这一偷猎犯罪网络之中,来自香港的黑帮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南非鲍鱼黑市贸易的源头。这些犯罪集团一般会高价雇用一批当地渔业社区的潜水员到海底偷采鲍鱼。由于当地渔业社区的收入低,而偷猎则来钱容易,因而在开普敦沿海的许多社区,很多年轻黑人或有色渔民到了15岁以后就不再去上学,而是受雇用充当鲍鱼偷猎者。鲍鱼交易一般在海上进行,偷猎者将非法捕捞的鲍鱼通过冲锋舟运送至停靠在海上的渔船里,然后卖给黑帮分子。根据鲍鱼个头的大小,偷猎者平均每公斤可以获得100美金左右的酬劳,这在当地已经是相当高的收入。有的时候,为了方便双方交易和避免政府的追查,黑市交易会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来取代现金交易,比如,黑帮会用和枪支来与偷猎者直接交换鲍鱼。南非野生鲍鱼偷猎犯罪网络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南非一国之内,其周边一些邻近国家也被囊括进来,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集团。诸如莫桑比克等南非邻国本身并没有鲍鱼的商业开采行为,而津巴布韦和斯威士兰则是内陆国家,但是这些国家有很大量的鲍鱼出口。这是因为许多盗猎的鲍鱼一般先在南非内陆农村经过加工处理和风干后,再通过非法渠道走私到南非的这些邻国,然后通过合法的手续出口到香港与中国大陆。

四、鲍鱼偷猎与海洋生态危机

南非鲍鱼属于一种生长十分缓慢的贝类品种,从受精卵开始,通常需要经过4年的生长周期才能够达到7厘米左右的商品规格,而一般10厘米以上的野生大鲍鱼则需要6~8年的生长时间。大量偷猎与走私造成南非野生鲍鱼数量锐减,作为海洋生物链上的一环,鲍鱼数量减少造成整个海洋系统的生态危机。鲍鱼与它所依赖的海洋生态环境相互依存、构成一体。南非鲍鱼是一种以海藻为生的草食海洋生物。在西开普省,鲍鱼通过捕食经由海浪冲击而漂流到它们面前的海带为食。这种海带有很长的叶状体,大部分鲍鱼就生长在海底海带森林之中,一定的鲍鱼数量能够促进海带的新陈代谢。海胆是海底有名的清道夫,它们以吸食有机物与海洋生物的腐殖物为生,从而减低珊瑚和藻类的疾病,在为鲍鱼提供安全饲料的同时,也在有效地保护着海底的珊瑚礁。同时,多刺的海胆还是幼鲍的庇护者,直到幼鲍的贝壳强大到足以保护他们免受食肉动物的威胁为止。然而,近年来,鲍鱼的大肆偷猎导致野生鲍鱼数量锐减,这为异族生物入侵提供了栖身场所,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原先并不在这片海域生存的岩石龙虾开始迁徙至此。岩石龙虾擅长于捕食带刺的海胆,龙虾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导致海胆数量大量减少,这不仅使得珊瑚礁发生病变而日渐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对幼鲍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使得幼鲍很容易受到其它食肉性海洋生物的捕猎,从而严重影响到鲍鱼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大型藻类也因为鲍鱼减少缺乏必要的新陈代谢而导致海域生态系统的负荷增加。从1996年开始,由于连年的偷猎行为,开普敦沿海高达90%海域的鲍鱼已经面临资源枯竭问题,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南非鲍鱼的过度捕捞不仅带来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还给当地社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持续的非法开采和屡禁不绝的黑市贸易使当地合法渔业面临生存危机,上千人因此失去工作机会,沿海渔民的生计问题面临威胁。此外,非法鲍鱼贸易通常与南非社会的、枪支泛滥等问题挂钩,这造成地方社会的高度不稳定性与不安全性,政府与偷猎者之间的暴力冲突也日渐升级,在南非当地,因鲍鱼偷猎造成的渔政人员与偷猎者之间冲突致死或受伤的案例数见报端。

作者: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