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与策略
时间:2022-11-29 09:22:38
导语:无锡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与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1注重生态农业发展布局优化。根据无锡自然禀赋、农业生产基础等现状,无锡市积极借鉴日本、中国台湾等地都市农业发展经验,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切实加强规划引领,全面优化区域布局、产业布局、园区布局。一是优化空间布局。重点打造五大功能组团。在城市近郊,重点发展经济林果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环太湖都市休闲农业功能区;在城市远郊,重点发展优质果品、精细蔬菜、高档花卉和药用植物,打造精细果蔬农业功能区和高效设施农业功能区;在农村地区,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健康畜禽、特色种养,打造生态农业功能区和宜南特色农业功能区。全市农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以都市为中心,呈放射状、圈层状的空间布局特征。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注重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相结合,促进一产与二、三产业相融合,培育形成了优质粮食、精细蔬菜、精品园艺、特色渔业、健康牧业和生物农业六大优势产业,涌现出一大批农产品知名品牌。三是优化园区布局。以重点园区建设为龙头,加强产业延伸配套和产业关联,积极发挥载体作用,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做大园区平台,做强特色产业,在全市重点规划建设“十大园区组团”、“百家重点园区”,规划面积100万亩。1.2注重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方针,积极借鉴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先进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向生态化、集约化、设施化转变。一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集约化生产能力。二是发展有机循环示范农业。积极推进有机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通过建设生态屏障、节水设施、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业化学品投入控制、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等,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起到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工程。大力推广应用各种环保型农业投入品,积极采取杀虫灯、防虫网等物理防治措施,加强实施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效减少农业投入品化施用总量,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物产生量,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超过90%,配方专用肥在粮油作物上的施用率达65%。据统计,2018年全市化肥氮肥和农药施用量比本世纪初峰值下降48%以上。1.3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始终坚持“生态优化”方针,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力支撑生态化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生态造林建设。2009年,无锡成为全省首个国家森林城市。近5年来,无锡森林覆盖率从2009年的35.2%提高到2018年的42%,形成了城市绿化、城郊森林、太湖生态防护林组成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二是加强生态湿地建设。以太湖湖滨两侧、主要入湖河道和上游关键湖荡等生态敏感地带为建设重点,累计建成各类湿地工程30多处,保护与恢复湿地面积5.5万亩,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36%以上,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3处。三是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始终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的方针,因地制宜、多管齐下,太湖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4注重农业科技手段驱动。积极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有效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和产出效率,为生态化都市农业发展增强动力。一是大力发展生物农业。从2010年起,无锡市就将生物农业作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有力推动生物农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无锡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将信息化技术作为带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武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近年来,我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呈高速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市共有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网站、网店)110个,通过上网供求信息、企业信息,实现交易金额30亿元;通过第三方平台(如淘宝、天猫)实现交易金额1.5亿元;通过自建营销网站,实现交易金额9100万元。1.5注重生态农业功能业态拓展。依托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积极拓展农业的生活功能,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效促进农业与旅游相融合、城市与乡村相融合、市民与农民相融合,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宜居度。一是突出休闲娱乐功能。充分挖掘和依托优势产业、产品和乡土文化,大力举办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农业节庆、果蔬采摘、游园垂钓、亲子娱乐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城乡互动。到2018年底,无锡市共有休闲农业生产经营单位969个。二是突出旅游观光功能。坚持以农为本,立足农业基础,开发优质资源,重点培育了一批以旅游观光为主的休闲农业景点和园区,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线路和项目,不仅有力拉动了乡村旅游市场,快速提升了产业规模,也带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2018年,无锡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带动农户5万户。三是突出科普教育功能。结合农事季节和科普需求,打造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进一步拓展城市居民尤其是青少年课外知识、锻炼动手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成为我市居民的综合性农业体验课堂。1.6注重生态农业经营机制创新。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为方向,精心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为生态化都市农业发展形成有力的组织保障。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已成为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中坚力量,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达到80%以上,10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600亿元,带动农户超过90万户,不但促进了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民收入增长,而且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紧密合作模式,推进了农业科技推广、投入品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市场信息等环节的统一管理,有力带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三品”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达到90%左右,“三品”总数达到872个。
2无锡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短板
经过多年的发展,无锡生态农业总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必须看到由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涉及政府、农业管理部门、农业生产者、普通消费者以及广大群众等多方利益主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实践发展中,无锡生态农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存在一些短板,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2.1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依然有待提升。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超过60%的农业生产者生态意识较差,特别是普通生产规模较小的农户,对发展生态农业的认识不足。由于广大农民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思想落后,目光短浅,生态意识较差,对一些技术问题的判断和结合往往是简单和直观的,并且存有一种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只愿采用当年见效的农业技术,而不愿做长远打算,致使“短、平、快”的农业技术极受欢迎,而那些保护资源、培肥地力、减少环境污染等技术则难以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和运用。这一问题在一些地方的基层领导和科技干部中同样存在,仍有相当部分的行政领导担心生态农业会打乱原来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会损害当地的经济利益。因此,这些基层领导和农民至今尚未将生态农业视为是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仍坚持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2.2生态农业发展鼓励性发展政策不到位。生态农业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成功模式,更应该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保护。目前虽有《全国生态农业建设技术规范》和其他地方性指导性文件,比如《无锡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无锡市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见》,对生态农业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发展措施和保障机制等均有涉及,但落实到地方时,由于受财力限制,地方生态农业建设缺乏必要的严格要求和财政、技术等相关配套支持。生态农业建设依然处在较低水平或完成政治性任务的角度进行粗犷发展,急需政府从政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方面来予以支持。2.3基层生态农业科技人员缺失严重。无锡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总体文化素质依然偏低,据人口普查统计,2010年无锡市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的农村劳动力比例为12.45%,而这部分劳动者往往年龄偏大,且主要固定在农业生产领域,这就导致对新技术采纳的阻碍。同时,农民缺乏外出培训或继续学习的机会。不少生态农业试点开始建设、发展时很好,但随着科技人员的撤离,生态农业建设就不能很好地继续坚持下去。很大的原因,就是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没有重视对当地人才的培养和应有的指导,使不少试点半途而废。另外,基层生态农业科技人才严重缺乏且不断流失。由于受编制名额等各方面的限制,无锡市农业管理部门的农业科技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中高级技术员平均年龄在51岁左右,学历水平一般为大专,这就导致基层农技人员在接受生态农业技术方面面临瓶颈。2.4配套的农业技术体系和推广体系的缺乏。从无锡全市来看,目前并未形成用现代生态农业科技装备和生态农业技术支撑的生态农业格局。首先,在生态农业技术创新方面,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由于对生态农业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不够,科研经费匮乏,对技术创新单位缺乏统一协调管理,科研项目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其次,政府的科技项目与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经济承载力脱节,大部分生态农业技术仅存在于实验室或试验田中,广大农业生产者并没有积极采纳。第三,在技术推广方面,无锡市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可主要分为以政府农技服务部门为主体的公益性推广体系和以市场化农业科技企业为主体的盈利性技术推广体系。政府的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目前面临缺人缺钱,体系不健全的困难,基层生态农业技术引入相当缓慢。而对于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企业,则因为有利益驱动,更倾向于推广可获利的技术,农民对其信用相信程度不高。第四,生态农业技术结构也相当不合理。目前就无锡市生态农业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上,往往偏重以化肥、农药、机械等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技术,轻视以良种、生物防治、生物发酵利用等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这就造成技术推广结构不合理,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壤污染、地力减退等农业资源破坏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2.5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亟待破解。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化经营,但目前来看,在经营层面,由于受土地制度和市场化程度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加之家庭承包责任制依然是无锡市生态农业经营规模的最初表现形式,所以生态农业主要对象是家庭“生态农业户”,企业化、组织化高的生态农业经营者依然占比较少,这就导致了无锡市生态农业发展主要以点为主,尚未形成全局的整体同步发展。例如,目前推行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农业生态体系,农业生态体系高新科技含量不高,只解决了有无问题,并没有大幅提高生态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综合性效率。今后,要大规模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必然要求打破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
3无锡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随着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生态化都市农业发展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锡现代农业发展必然要选择生态、绿色、循环之路。为此,对于无锡未来生态农业发展,本文有以下对策和建议。3.1发展方向。(1)以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为抓手,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一是通过健全秸秆综合利用保障措施,加大力度扶持秸秆收储体系,秸秆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工业原料化等多种形式利用龙头企业,培育和壮大秸秆综合利用主体,逐步形成“利用方式多样化、利用主体多元化、产业发展规模化和收储体系网络化”的发展格局,稳步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二是通过引导规模养殖场进行“三分离一净化”清洁养殖、“畜禽-沼气-农作物”循环养殖、畜禽粪便有机肥加工等循环模式,进行养殖污染治理,全面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2)以种植、养殖农业园区为载体,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通过建设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合理布局清洁生产方式和生态循环产业,集成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农药减施、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全面推广农牧结合的农作制度、果蔬种植园区(家庭农场)生态有机种植、“畜禽养殖—肥料生产—田园种植”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形成生态农业区域中循环,并积极拓展园区休闲观光农业等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以典型引导循环模式在农业产业的普遍应用。3.2具体措施与手段。发展生态化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站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高度,开拓眼界、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形成各级政府部门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精诚协作的强大合力,全面加快无锡生态性都市农业发展步伐。一是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在完善全市农业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为全市生态化都市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以重点县区、乡镇和园区为单位,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地开展生态化都市农业规划编制工作,做好与区域规划、各专项规划的无缝对接,确保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规划法定效力。二是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立足基础、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整合资源,全面构建生态化都市农业的产业体系。积极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生物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农业电子商务、生物农业、休闲农业等农业新兴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业品牌战略、精心培育本地农产品优质品牌,形成一批产业关联性强、集聚程度高、市场影响大的农业优势产业集群。三是进一步培育经营主体。针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同特点,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加快构建完善农商产业链联盟,全面强化生态化都市农业的组织管理水平。对家庭农场,进一步做好家庭农场登记注册工作,培育成为农产品供给的重要力量。对合作组织,以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为方向,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服务合作、技术合作等多种合作模式,提高规模生产经营水平。对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健全联农带农增收机制,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四是进一步推进环境治理。坚持工程建设与制度管理并重、末端治理与源头治理并重、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并重,全面推进环境整治,为生态化都市农业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耕地修复治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抓好生态造林、生态湿地建设,进一步优化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扩大配方肥、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环保型投入品的推广应用,加强氮磷拦截工程、养殖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建设,推广应用“猪-沼-菜(粮)”等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积极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运用经济手段激励生态环境保护行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五是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积极从资金、科技、教育、服务、监管等方面入手,全面构建完善各类保障措施,为生态化都市农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以农业“一院四所”和院士工作站为平台,做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培育工作,加强生态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和应用。以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人才和基层农技人员为重点,突出前瞻性思维、创新性思路,积极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开发职业技能,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增强检测能力,积极推进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发挥好无锡现代农业基金和农商协会的作用,进一步优化激励措施、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增强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宝义.中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未来趋势[J].现代经济探讨,2016,(3).
[2]李安君.中国生态农业面临的挑战与突破路径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3]温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述评[J].农业经济导刊,2002,(4).
[4]曾尊固,罗守贵.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述评[J].农业经济导刊,2002,(4).
[5]骆世明.农业生态转型态势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路径[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
作者:沈虹 毛春皓 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研究
- 下一篇: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精品范文
1无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