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探究

时间:2022-08-15 10:56:06

导语: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探究

1稻虾共作模式的优势

1.1扩展农业空间,缓解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之间的矛盾。在稻虾共作模式当中,农业从业者需要在插秧前在稻田四周设置虾沟,并在水稻插秧时,将小龙虾驱赶至虾沟中,避免二者互相影响。这种模式不仅可以缓解两大产业之间的矛盾性,还能够有效增加小龙虾的生长周期,提高小龙虾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小龙虾的排泄物可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必需的有机物质,最终实现一举两得的双赢局面。1.2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稻虾共作模式是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的有效结合。稻田当中的杂草、害虫均可以成为小龙虾的食物,且小龙虾的排泄物还能促进水稻生长。由此可见,稻虾共作模式不仅能够达到节约小龙虾养殖成本的目的,更能节约在稻田中应用化学农药和肥料的成本,降低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最终达到了节省生产成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增加收益的根本目的。

2稻虾共作模式下的水稻栽培技术

2.1水稻的移栽。在选择水稻品种时,种植户应当优先考虑经济效益高的水稻品种,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抗病虫能力。等待水稻苗生长至30cm左右时,即可对其进行分苗处理。栽植时需要严格控制水稻之间的间隔。水稻插秧达到20行时,变预留一定面积的空白区域,从而为水体的流畅性营造合适的条件。2.2稻田的管理。在稻虾共作模式当中,稻田中的部分害虫及虫卵会成为小龙虾的食物,从而实现对于虫害的天然防治,且小龙虾会为水稻提供天然的有机肥料。因此,种植户无需对水稻施加肥料和使用杀虫剂。将虾苗投放入稻田的初期阶段,稻田中的水深不宜过深,一般为10cm左右即可。插秧达到15d之后,即可进行晒田。由于稻田中存在小龙虾,因而种植户不得将水分全部排出,采取轻晒的方式即可。随着水稻和小龙虾的不断成长,种植户需要适当增加水深,确保二者具有良好的生长空间。

3稻虾共作模式下的小龙虾养殖技术

3.1虾沟挖掘及虾苗放养。在放养虾苗之前,种植户需要在稻田四周开挖虾沟,虾沟需要围绕田埂内侧进行,挖掘虾沟剩余的泥土可以堆积在稻田田埂上,避免小龙虾逃脱现象的出现。一般情况下,虾沟的上口宽度为4m左右,下底宽度为2m左右,虾沟的深度为1m左右,其整体形状为环绕稻田的环形。若稻田的面积较大时,种植户还应当在稻田中间挖掘塘间沟,塘间沟的形状一般为十字型,而塘间沟和环形沟的面积占比一般为稻田的10%左右。为避免小龙虾逃脱,种植户需要在稻田四周设置高塑膜,高塑膜的高度达到60cm即可,每隔1m的距离需要设置立柱用于高塑膜的固定,同时需要将高塑膜埋入田埂当中夯实。虾沟挖掘工作结束之后,种植户应当在特定的季节开展虾苗放养工作,其具体时间一般集中在每年的3~4月之间。种植户可以将虾苗直接投放在塘间沟和环形沟当中,让其自由生长即可。投放虾苗一般50~60尾/kg,投放数量30~40kg,虾苗不分雄雌,种虾分雌雄,投放种虾是1∶3。需要注意的是,种虾的投放不能过于密集,而是采取均匀投放的方式。3.2田间管理。种植户需要定期在稻田中巡逻,及时观察水色情况及小龙虾的生长情况。此外,种植户还需要定期清除虾沟中的杂物,以免虾沟堵塞,影响稻田中的水质。

4结束语

为了实现对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增加土地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采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而在稻田当中养殖小龙虾的措施不仅可以达成这一目标,更能够进一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为农民创造更大的经济财富。随着小龙虾的市场价值不断提升,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加强对于该生态农业模式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对于推动地方农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红彦,王飞,王亚静,等.南方水网地区“莲虾共作”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以湖北省鄂州市峒山村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2):143-148.

作者:韩伟豪 张长青 马延东 单位:九江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