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时间:2022-11-05 10:49:45

导语:探析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探析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高效生态农业是顺应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趋势的理性选择,也是推动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筑基之举。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将为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增续动力,是在新时代中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需充分认识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对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综合研究与分析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构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技术体系及生产系统,从而有力推动我国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效生态农业;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提出的关于推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部署,习在报告中充分描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与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目前农业发展面临资源有限、生态污染、农产品品牌建设不足等多种突出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实现乡村振兴,这是新时代对我国农业提出的重要实践命题。这就要求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深入探索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转化升级,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着力推进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目前,“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指导标准,“高效”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是目前我国农业结构性改革的需求,也是农业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方向。着力发展中国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成为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重点问题,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已具备多种优势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准确定位制约要素的关键点,是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高效生态农业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是集科技资源、人力资源、政策资源及自然资源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其遵循农业生态学理论和市场经济规律,以全面合理开发区域内各种农业资源为手段,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线,能够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关键意义。高效生态农业重点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业功能多样性发展、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主要目标是加快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培育农村新型生态文化,从而推进农业、农村的科学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指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要求,促进乡村经济、杜会、文化、生态等各个系统的综合发展和全面提升,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

(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目前国内多数农村产业仅局限于农业生产领域,客观上要受到农产品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侵扰,农业经济效益低且稳定差。现代农业生产因其对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等的过度依赖,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质疑,并且农产品质量状态与市场价格关联度不高,优质优价机制尚未形成。而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这一系列问题。其关键在于高效生态农业可以提升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向高品质、高效益转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需要健全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体系的融合和发展,加快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使农产品流通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有助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村活力,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高效生态农业要求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公共资源在农业农村分配,并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使资源合理地流向乡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此外,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过程中,针对农民群体开展的生态观培养及生态综合知识的疏导,可提高农民的整体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有助于加快乡风文明建设,构建现代、文明的乡村治理体系。

(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

多年来,国内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农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缓解农业发展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高效生态农业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提升农药、化肥的综合利用效率,减轻农业资源环境压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大力推广低污染、高效率、精准施肥技术,指导农民使用有机肥、缓释肥、有机-无机-微生物复合肥等新型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地板结、土壤有毒性盐、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的生物农药,并结合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产品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农药残留。使用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和合理规划作物种植格局,分层利用水资源,实现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推广秸秆、尾菜和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加大农村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等技术推广,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极大的提高资源以及能源效率的利用,维持良好的农业产地环境和生态系统稳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生态宜居。

(三)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重要途径

人多地少与资源相对紧缺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不利于农业规模集约经营。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特点导致自然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农业生态失衡,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导致农产品价格高,产品质量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弱,在国际农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传统农业面临着严峻的危机。进口农产品的涌入使我国农产品价值被压低,农民增收的难度随之加大。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对区域农业生态资源的整合利用,使特色高效农业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广应用农业高新技术,可实现技术与资源的合理对接,搭建农、林、牧、渔协同发展的循环系统,实现不同产业链的规模集约经营和复合发展。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资源,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服务功能,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为农民增收提供无限可能,最终依靠乡村生态与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生活富裕的目标。

二、我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多年来在农业生态化发展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为在新时代中阿湛高效生态农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包括环境污染、技术发展水平受限等等。

(一)农业环境资源和环境污染制约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高效生态农业为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必须以更加集约的方式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和优化资源配置从单位土地上获取更多的农业产出。针对资源有限,人口数量大的国情,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要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只有通过增加单位面积产出,目前国内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基本上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因此土地生产率的提高潜力有限。土壤质量是农业良好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然而目前国内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生长素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微生物减少,有些被严重破坏的土壤面临着永久休耕。截止2014年环境保护部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污染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土地资源的污染状况严重不利于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需要。水是最短缺的农业重要资源之一,目前来看,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单位面积可利用水资源低的问题客观存在。水资源也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率提升的又一主要因素。

(二)生态农业技术滞后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受限

由于市场的主导作用,目前我国农业技术结构过于重视现代工业技术,而对生物技术的重视还不够,导致生态农业技术发展滞后。化肥农药高效利用与污染防治技术、秸秆还田保耕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等生态农业技术还不成熟和完善,不能很好的解决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污染状况,不能充分利用生物能资源,难以达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需要。此外,在农产品质量检测、防腐、包装、农业产业化等方面,技术不够先进,难以满足人们对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需要,制约高效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三)资金及人力资源缺乏致生态农业发展缓慢

生态农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技术、人力基础。高效生态农业有着投入周期长、收效慢的特征,不少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刚起步,离不开财政金融的支持,但各级政府补贴的力度有限,使得不少高效生态农业项目难以全面开展。而就金融部门而言,针对生态农业贷款的发放金额也十分有限,部分抵押贷款还款期限过短,难以及时满足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资金需要。与此同时,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还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中青代劳动力与技术人才,但是目前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者生产能力差,即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重返农村,其缺少传统农业知识和现代农业技术,难以满足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四)农民积极性缺乏难以保障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农业的产出品包括农产品和生态服务等,在农产品生产中,高效生态农业需要精确控制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品的使用,相应增加了人工成本,从而拉升总生产成本,但是目前农产品质量与市场价格关联度不高,农民很难获得相应的经济效应。高效生态农业生态服务功能明显,而农民可以从物质产品中获益,但却难从环境服务中获得补偿。对于高效生态农业,农民普遍认可和推崇,但投入较多、风险较大,经济性不明显,农民应用后无法见到明显的经济效益而降低生产意愿。

三、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与实现路径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已经使社会以及政府认识到重视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探索并创立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之路,实现农村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途径。

(一)完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充分激发内生动力的良好机制,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基础保障。首先应针对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进行科学的制度顶层设计。以财政政策和管理调控政策为基础,发挥市场的调控功能,“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长足发展”。政府在高效生态农业的投资、信贷、补贴、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例如政府增加农田基本建设投资、实施农业税减免,加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食品保障型等高效生态农业的财政补贴;划定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对水土流失严重及生态功能退化的区域要集中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草原退牧、生态公益林等农业环境补偿标准,建立健全区域生态农业补偿机制。进一步优化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激励政策,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经济利益,充分激发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其次完善高效生态农业相配套的人才培养,积极构建农业创新创业人才支撑体系。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及农村实用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促进先进科技成果在广大农村的快速转化。

(二)建立健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

在充分发掘与继承传统生态农业精华的基础上,积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型材料和先进装备,建立健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重点内容包括:(1)建立健全农业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包括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修复和利用技术体系,沙地、盐碱生态改良技术体系;建立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修复和利用技术体系。(2)建立健全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包括秸秆、尾菜和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技术体系,地膜回收技术体系,堆肥发酵技术体系。(3)建立健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包括建立虫鼠病害的生物防治技术体系,科学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等节肥技术体系,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健全新型滴灌、渗灌等节水新技术体系。(4)建立健全抗逆、高产、高品质的作物种质资源以及优良渔、畜牧品种研发、示范和推广技术体系。(5)建立健全“运转高效、反应迅速、功能齐全、防控有力”农业生产监测和防控系统,以最大程度避免气象、灾害以及有害生物的破坏风险。(6)建立农产品防腐、包装、农业产业化技术体系,农产品质量追踪检测体系,农业智能装备研发技术体系。(7)建立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利用技术体系。

(三)建立健全高效生态农业生产系统

我国地域辽阔,地域资源和社会经济环境条件迥异,决定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多样性。针对不同的区域,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水土光热资源,发展适合区域特点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及其配套服务体系,提升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和农产品质量。各地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水,肥,气,热条件,合理规划作物种植搭配、优化种植结构,构建高效生态种植体系;利用资源在时空上的互补性,建立生产集约化的农林牧复合型高效生态体系。按生态规律,保持各种动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食物链网的合理结构,构建保持区域生态平衡的高效生态畜牧业和高效生态渔业生态体系。在设施工程的基础上,建立良性循环无害化生产高效生态设施农业生态体系。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建立集观光、休闲、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一体的观光休闲型高效生态农业体系。以技术+市场+农户+公司的经营运作模式,建立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复合体系。因地制宜的建立综合开发型高效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和示范区,统筹解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问题,构建适合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协调发展的规模经营体系。

四、总结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新时代中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建立健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良性激励机制、先进技术体系以及高效生产系统,将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助于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发展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多重价值。从而加快乡村经济、杜会、文化、生态等各个系统的全面优化升级,为破解“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骆世明.农业生态转型态势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路径[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1):1-7.

[2]刘朋虎,黄颖,赵雅静等.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与技术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中文版),2017,33(8):105-110.

[3]王宝义.中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未来趋势[J].现代经济探讨,2016(3):42-46.

[4]李安君.中国生态农业面临的挑战与突破路径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9-26.

作者:马丽 单位: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