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畜牧业发展探索
时间:2022-05-15 03:53:59
导语:生态畜牧业发展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围绕地方畜牧养殖业发展实际,结合扶贫工作思路,在人口密集的农业地区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构思发展农牧结合生态畜牧业,转变生产方式,探索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有效途径,充分发挥精准扶贫优势,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畜牧业;生态;扶贫
淮阴区位于江苏省北部平原中心,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陆地面积1034.4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约728平方千米,其他农用地约167平方千米。共设立21个乡镇248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70余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70%以上。农业以传统的一麦一稻为主,另有蔬菜、玉米、大豆、油菜、花生、山芋等产业。种植业从业人员占85%以上,经济收入普遍偏低,是江苏省精准扶贫重点帮扶对象之一。现阶段,围绕扶贫攻坚“两聚一高”战略部署和加快畜牧业供给侧改革实际,探寻畜禽养殖发展有效途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村经济新增长,是“三农”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1畜牧养殖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近年来,通过生猪、家禽双“十亿元”优势产业发展和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推进,畜牧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地方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被农业部列为商品猪基地县、瘦肉猪基地县以及国家生猪调出大县。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资源环境承载力日趋逼近极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亟需生态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另外,要确保规模总量不下降,只有统筹推进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各项任务,提升生产效能。新形势下,要求我们把保生态放在更加靠前的位置,统筹考虑畜牧业发展和环境承载双重因素,坚持减量化源头治理、生态化农牧结合、资源化综合利用,切实维护好生态环境。
2畜牧养殖业发展面临问题
2.1养殖业面临形势严峻。我区土地有70%以上被划为基本农田,能满足畜禽养殖防疫条件的一般农用地非常紧缺,多集中在河道、人口集中区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以及生态红线和禁限养区划定,养殖用地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据调查统计,近年来共计关停和整改养殖场221家,超出70%的规模养殖场生产受到影响。养殖用地不足、环境整治形势日益严峻,决定了畜牧业依靠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行不通。2.2环境承载能力仍然有限。目前,通过政策引导和落实治理措施,畜禽养殖场配备了干粪堆积场、污水沉淀池等设施,基本实现了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水冲圈、长流饮水基本杜绝。但由于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容量小,养殖场废弃物产生的速度远远大于自身的消耗速度,最终导致依托养殖场个人力量实现自我净化,仍有很大难度。2.3农牧结合脱节严重。经过处理的畜禽粪便还田,是增加农田有机质含量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成本限制等原因,种植业主要依靠化学肥料,养殖业不愿意去增加投入成本,导致生态循环农业停留在理想和想象当中,发展相对滞后。甚至由于长期存在养殖场的粪便还田与种植大户的脱节,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导致人们认为畜禽粪便不能施用农田的错误认识。传统养殖业与环境的矛盾突出,畜禽废弃物未充分资源化利用等制约因素限制,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3生态畜牧业发展优势和发展思路
3.1生态畜牧业发展优势。一方面,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政策有利于农牧结合生态畜牧业发展。十八大把精准扶贫放在了“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实现了农业重心的重大调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统筹粮经饲和农林牧结合力度,为建设现代化畜牧业提供了坚强保障。另外,依托农业特色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结合重点帮扶县区财政资金统筹整使用意见,为推进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的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畜禽养殖收益相对较高,畜产品消费占比稳步提升。根据农业产业收益统计并分析,同等占地条件下,畜禽养殖业收益是种植业、经济林果的3至5倍,并远高于水产品养殖。同时,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猪肉、禽蛋消费保持平稳增加,有力支撑畜牧业稳定发展;特色、生态和生物安全畜禽养殖及产品消费成为热门关注点,具有较大潜力。3.2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思路。3.2.1做好农业布局规划。充分依托地方农业产业现有基础和区域优势,结合市场价格及需求实际,分层次制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和产品区域布局,加速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促进生产要素流动、集中,形成区域明显、优势突出的农业生产布局。3.2.2围绕特色产业优势。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低收入农户,实现富民增收。结合农业资源、交通运输、土壤性质等条件的差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重点产业,培育和发展地方优势农业主导特色产业。3.2.3突显绿色生态发展。扶贫攻坚不是一哄而上,更不是舍弃生态最求利益最大化,而是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基础上,加强生态资源开发和利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最终实现“农民富、农村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真正带动经济薄弱村发展,实现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4地方探索生态畜牧业发展打造的示范典型
依托地方现有产业基础及农牧结合实际发展需要,按照重点支持、集中统筹整合使用的原则,在精准扶贫带动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基础上,分别示范打造“猪-沼-菜”、“猪-沼-林(果)”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倡导异位发酵床技术运用,不断思考养殖场污染治理有效途径。4.1打造循环农业基地。依托联合经营,分别打造养殖、种植基地并有机整合,实现利益共享。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大型生猪养殖场,规范配套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减少粪污产生量。同时,利用农业特色产业扶贫资金,在周边打造千亩连片中药材(瓜蒌)基地和33.33公顷蔬菜基地。粪污经处理后进行分流,一部分通过管道输送至种植基地,作为肥料灌溉,降低农业基地化学肥料使用率,有效消耗粪污等废弃物,实现循环利用。目前,我们已经成功打造3个农牧结合基地,示范猪场与经济林果、蔬菜基地结合模式,社会效应良好。4.2推广异位发酵床技术。该项技术是我区大中型个人独资养殖场主推的粪污处理技术。通过利用谷壳、木屑等发酵基质和发酵菌在密闭的温室内发酵处理粪污等废弃物,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和无臭味等优点,粪污经发酵处理后可转化为固态肥料还田,实现粪污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通过扶贫工作开展,我们整合资金,示范打造了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标准化猪场,配套异位发酵床近3000平方米,通过龙头企业运作和经营,实现生猪生产和环境保护同步开展,示范生态畜牧业运营模式。
5小结
探索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主要是思考在养殖场配套实施健全的情况下依然无法消纳粪污等废弃物的实际问题,突破个体经济、小农化运作限制,建立生态农业循环综合利用体系。一是要依托专项整治,重点推进粪污治理,实现减源。依托禁限养区划定和“263”整治专项行动,推进污染治理,降低养殖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全面提升场区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固液分离设施,改善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建设沼气池、污水处理池等设施,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它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减少粪污等废弃物产生量。二是强化养殖规范管理,积极落实干湿分离,实现分流。通过标准化建设,推进养殖场规范化运作。通过采用干燥、发酵等多种技术对畜禽粪污进行处理,并分流产生的粪污等废弃物。干粪通过制作邮寄费、售卖等方式消耗;一部分液态废弃物通过沉淀等废水净化技术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经量压缩和减少难以处置的固液混合废弃物量。三是充分调动资源,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整合。对难以处置的粪污固液混合物,通过在周边发展适度规模蔬菜、林业等种植业,通过输送管道建立紧密结合,实现农业资源有效整合,有效地改良土壤结构,增加肥力,变废为宝,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探索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新模式,构思养殖业生态互利发展,是“十三五”期间农业工作重点。为此,我们将不断探索农牧结合有效途径,转变生产方式,切实提升环境治理成效,为建设农民富、环境美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程朝友.浅析威宁自治县生态畜牧业的发展[J].农技服务,2017(21).
[2]唐建.重庆市农村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历程与启示[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04).
作者:赵建军 张南 万珩 单位:淮安市淮阴区农业委员会
- 上一篇:一带一路对工业机器人出口的影响
- 下一篇:水利技术提高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