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鲑鳟鱼养殖绿色发展探讨
时间:2022-10-18 03:27:09
导语:青海鲑鳟鱼养殖绿色发展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黄河、长江、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三江源是全球唯一位于高海拔地区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每年最高可向下游地区供水600×108m3,水资源丰富,可供冷水鱼养殖水面较多,特别是黄河干流大中型电站建设形成水面4.4×104hm2,水体洁净、水质优良,常年水温在3~22℃,冬季不封冻,是鲑鳟鱼等冷水鱼的天然生息繁衍之地,被国内外公认为养殖鲑鳟鱼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青海龙羊峡—积石峡水库网箱养殖发展迅猛,到2018年底,青海省沿黄水库网箱养殖场发展到29家,网箱养殖面积达32×104m2,鲑鳟鱼养殖产量14800t,青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鲑鳟鱼商品生产基地。但同时国家环保政策将投饵型网箱作为限制类产业,国务院颁布的《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对青海省沿黄库区提出了新的水质控制指标。青海省政府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提出了“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和“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治青理政方略,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青海农牧业“十三五”规划提出“三区一带”发展战略布局中将黄河龙羊峡至积石峡库区确定为沿黄冷水养殖适度开发带,在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下适度发展水产养殖,这就决定了在保护好青海水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冷水鱼现代化养殖是青海渔业发展的主方向。但目前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压力日益突出,且存在发展理念相对滞后、产业化程度不高、养殖布局不够合理、网箱养殖排泄物收集研发技术滞后、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需要清除、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如何做好生态保护和水产养殖协调发展,成为当前青海冷水鱼产业发展亟需深入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考虑到青海地区生态环境地位的敏感性和特殊性,提出和拟定适合当下实际现状,促进和推动渔业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对策举措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现阶段青海鲑鳟鱼养殖产业的发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为前提,以负责任渔业理念引领高原鲑鳟鱼养殖渔业,主推以三倍体虹鳟鱼为主的三文鱼养殖先进技术、以大型网箱为主的现代化渔业装备技术和渔场生物安全管理技术,实施最严格的养殖容量控制,最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最严格的水产品质量监管,构建鲑鳟鱼产业发展较为完善的渔业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和服务体系,提升现代渔业养殖水平,建立健全养殖水域环境监测及生态保护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快水产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升渔业生产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组织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走出一条产出绿色、产品优质、资源保护、环境友好的青海高原特色渔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为此,青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探索和实践基于生态优先前提下推动鲑鳟鱼养殖绿色发展的路径。
1树立负责任渔业理念统领青海鲑鳟鱼产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青海鲑鳟鱼养殖产业发展以负责任渔业理念统领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坚决树立和践行渔业负责任理念,建立起对渔业负责任的许可制度及措施,必须以最为严格的许可制度措施来对养殖行为进行规范,应当较大程度上减少渔业随意性,使鲑鳟鱼养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得到减轻。负责任渔业理念在青海省地区包括以下几个具体内容:1.1在水环境方面。注重渔业水环境质量,对渔业用水质量状况负责,不能因为渔业养殖而破坏了对于人们更为重要的水环境。1.2在生态方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尽量降低对水生生态系统的过度干扰,保证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等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不能因为水产养殖而破坏原先完整和谐的生态系统。1.3对消费者食用水产品质量(即水产品的质。量问题和食用安全)方面要对消费者食品安全负责,不能只追求渔业产量或渔业的巨大利益而置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于不顾,损害消费者的食用安全。1.4社会公共利益方面。要对群众的社会公共利益负责,如保证当地的居民生活的正常化、维护当地的水上交通秩序、维持当地环境卫生的清洁、维护当地生态景观和旅游景区不得受到水产养殖活动的任何影响等。1.5对养鱼投资者或养殖户方面。对投资者、养殖户的自身利益负责,要提高准入门坎,严格执行管理政策,合理进行风险评估,避免因为投资者、养殖户盲目投入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生态破坏。1.6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要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能够保证鲑鳟鱼产业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实现产品标准化、市场规范化,提高鲑鳟鱼优良品质,做大做强青海三文鱼品牌,树立三文鱼品牌形象,对整个鲑鳟鱼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前途负责等。
2努力践行鲑鳟鱼养殖严管“三原则”
在建立了负责任渔业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在鲑鳟鱼产业发展的政策层面和技术层面,结合青海省地区当前实际情况,开创性提出沿黄网箱养殖严管“三原则”,也就是最严格的养殖容量控制、最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最严格的水产品质量监管[1],并在实践中发挥重要指导作用。2.1执行最为严格的养殖容量控制。明确划定保护区与养殖区,黄河干流龙羊峡水库的以上水域划定为保护区,禁止任何渔业养殖和开发,从龙羊峡至积石峡段适宜养殖的各水库划为养殖区,并对各水库通过科学容量测算,进行严格的养殖总容量控制,划定养殖容量红线,不提倡高效高产,力求生产高品质商品鱼,严防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建立最为严格的网箱养殖场审批制度(申请→环境影响等综合评审→审批→发放水域滩涂养殖证)[2],同时要求三倍体虹鳟养殖方形网箱(箱体长宽高大小6m×6m×6m、7m×7m×7m、12m×12m×8m)入箱规格5g以上,圆形网箱(周长60m、80m、100m,网箱深度分别为7m、10m、15m)入箱规格100g以上,并严格执行单位网箱养殖规模最高控制在6kg/m3以内的要求。2.2执行最为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严把苗种检疫关,严格执行水产苗种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检疫流程,对鲑鳟鱼苗种的输入和输出实行严格的动态监管,对苗场进行产地检疫和入箱前严格复检。制定根据各养殖场实际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对鲑鳟鱼养殖IHN、IPN、疖疮病、小瓜虫病等进行例行监测和送样检测,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同时严格各养殖场从业人员出入养殖区的更衣和消毒制度,对进出人员及车辆进出场区必须施行严格的双向消毒措施。养殖的所有网箱须加盖网盖,以防止水鸟捕食鱼类和传播疫病。对病死鱼要按相关程序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将死鱼随意投入水库污染水域[3]。2.3执行最为严格的水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对鱼种、饲料、渔药等投入品的全程监控体系,确保养殖环节质量安全。推广三倍体虹鳟良种养殖,提倡养殖品种单一化,实行良种补贴,提高良种覆盖率。使用高能、环保、安全的配合饲料,大幅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鱼类品质,逐步实行饲料投入配额制度,以大大减少氮、磷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督促指导养殖户不使用禁用药物,尽量少用或不用类似于抗生素的药物,积极倡导减少各类消毒剂和鱼药使用量,广泛推广使用鱼用中草药和免疫制剂。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严格执行商品鱼上市前产品药残抽检,建立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引导和鼓励商品鱼进行绿色认证和产地认证,最终实现养殖场绿色认证全覆盖,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3完善技术和服务体系,提升现代渔业养殖水平
从建立完善鲑鳟鱼苗种繁育体系、强化基层推广服务体系、深化冷水鱼养殖基础研究、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不断夯实鲑鳟鱼养殖产业发展科技服务支撑体系,提升高原冷水鱼现代化养殖水平。3.1建立较为完善的鲑鳟鱼苗种繁育体系。深入开展工厂化循环水鲑鳟苗种繁育技术的试验研发和运用,充分利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具有的智能、低碳、高效、循环使用的优势和特点,持续开展鲑鳟鱼良种选育、鱼种培育、多倍体制种等技术研发,切实保障省内网箱养殖优良苗种的自给率和覆盖率。3.2强化基层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基层水产站能力建设,建立微生物实验室,改善办公环境,提升技能水平,尤其加大对疫病监测及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和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基层水产站的推广服务职能。同时加强对基层水产站技术人员及养殖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培育职业渔民,不断适应高原现代渔业发展的需求。3.3深化冷水鱼现代化养殖基础研究。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适合青海地区的高原现代渔业发展模式,包括构建和制定一系列基于负责任理念的相关负责任渔业许可制度;建立水质分析研究与养殖容量测算模型,为科学合理界定水库养殖容量提供技术支撑;制定和完善适宜养殖场管理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计划和标准化网箱养殖模式,开展冷水鱼疫苗研制和生产应用,提升整体疫病防控能力。3.4加强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在养殖渔业生态保护技术、现代化高科技渔业装备、现代渔业养殖先进理念和相关配套养殖技术,以及适宜青海冷水水域养殖环境的新品种引进试验等方面与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生产单位广泛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联合开展技术合作和研究攻关,提升青海高原现代化渔业养殖水平。
4建立健全养殖水域环境监测及生态保护常态化工作机制
为最大程度减轻网箱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青海从常态化开展养殖水体环境监测、定期开展养殖场管理评估及环境影响评价、实行轮养轮休制度、建立网箱养殖鱼类逃鱼档案制度、加强鱼品加工排污监管,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以及强化对土著鱼类监测管理和规范群众放生等方面建立健全网箱养殖对水域生态保护的常态化工作机制。4.1定期开展养殖水体生态和水质监测。在网箱区域及其上下游设置监测点,每年例行开展4次监测,监测范围覆盖较大规模渔场和各个养殖水域,及时监测养殖水域水质基本变化情况和趋势,同时在沿黄干流非养殖区设置监测点做为对照组,与养殖区数据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建立网箱养殖与主要水质指标关系的动态模型,完成年度沿黄各个水库的养殖水体环境健康状况评价,及时动态调整和修正网箱养殖容量。4.2定期开展管理评估及环评。由地方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牵头组织对各个养殖场进行管理评估,按照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规范建立养殖场管理评估体系,指导各个养殖场持续开展自查自评,查缺补漏,及时督促整改不符合项,不断提高养殖场整体管理水平。同时跟进渔业行政管理监督,当地渔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网箱养殖总体环境影响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顿,对不按要求整改的养殖场,采取吊销其养殖许可证等严厉措施。4.3实行轮养轮休制度。生产一轮(一般2~3年)商品鱼,要移动网箱养殖的地点,不可在原地进行再生产,移动距离要大于原养殖地点200m以上,进行轮养轮休,以防止局部水域严重污染和生物安全管理风险。4.4建立健全逃鱼档案制度。高度重视网箱养殖鱼类防逃工作,定期检查网箱安全性能,及时做好逃鱼记录并及时回捕,减少或消除逃鱼对外界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4.5加强鱼品加工排污监管。通过大力提升鱼品加工能力和现代化装备技术水平,提高商品鱼加工原料综合利用率,改进加工排污设施,采取严格环保措施,最大程度减轻对环境的污染。4.6深入开展网箱鱼体排泄物集污系统研发。进一步加大对网箱养殖残饵和粪便回收集成技术的研究,改进网箱底部集污装置,提高养殖粪便、残饵回收率,以及排污移出水体后的再次利用率,通过持续开展网箱养殖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最大程度减少网箱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4.7加强对民间随意放生活动的监管和引导。宣传落实国家农业部和青海省地区对水生生物保护和民间放生活动的相关政策规定,组织开展土著鱼类增殖放流,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进一步规范增殖放流和群众随意放生活动,以减轻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5打造青海三文鱼品牌,提升绿色发展质量
积极推进高原特色冷水鱼品牌建设,实现青海省鲑鳟鱼养殖绿色食品认证全覆盖,生产优质、高档、品牌水产品,打造集生态、安全、优质为一体的青海三文鱼品牌[4],拓展营销空间,提升绿色发展质量。5.1打造“区域共同品牌”。通过生产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技术标准化、电子商务等手段,抱团拓展市场,防治恶性竞争,不断提升青海省优质鲑鳟鱼产品的价值,打造青海三文鱼区域知名品牌,建立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长效机制,形成集苗种供应、网箱养殖、产品加工、冷链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链条,为鲑鳟鱼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积极培育品牌文化,通过在龙羊峡建设三文鱼小镇、三文鱼博物馆,组织国内外越野挑战赛等活动,科普、传播、渗透三文鱼文化,提升品牌内涵和价值。此外,共同品牌并不是不要渔场的自有品牌,而是共同品牌+独立品牌,从而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品牌体系。5.2以产业联盟为平台,建立产业良性发展机制。发挥新成立的青海冷水鱼产业发展联盟的作用,通过联盟+公司+合作社的模式,真正实现“八统一”的要求,即统一苗种供应、统一饲料采购和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基础设施提升、统一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统一品牌战略、统一加工标准、统一市场销售,加强行业自律,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做优品质,加快高原现代渔业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品牌化建设进程,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青海沿黄冷水鱼养殖区打造为国家级现代冷水鱼养殖示范区。
参考文献:
〔1〕申志新,简生龙.青海鲑鳟鱼养殖苗种场、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要点〔J〕.中国水产,2016,(04):66-69.
〔2〕拉尔其布,王国杰,简生龙,王振吉,等.青海: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控制与净化工作经验〔J〕.中国水产,2018,(08):78-80.
〔3〕简生龙,申志新,赵娟.青海冷水鱼养殖疫病防控工作经验〔J〕.中国水产,2018,(08):38-40.
〔4〕简生龙,申志新.青海鲑鳟鱼加工现状及发展建议〔J〕.河北渔业,2016,(07):59-62.
作者:简生龙 单位: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
- 上一篇:生猪发酵床生态循环养殖技术研究
- 下一篇:“鱼菜共生”生态养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