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生产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2-20 03:01:16
导语:再生稻生产现状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阐述了肥东县再生稻生产现状,分析了再生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再生稻的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再生稻;生产现状;问题;对策;安徽肥东
肥东县地处江淮之间,与巢湖毗邻,位于东经117°19′~117°52′,北纬31°34′~32°16′之间,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资源丰富,年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约1000mm,年日照时数约2000h,年均无霜期228d,平均相对湿度77%,适宜水稻生产。近年来,肥东县部分水稻种植户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及气候条件,积极调整水稻种植结构,发展再生稻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肥东县再生稻产业的发展。本文就肥东县再生稻生产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肥东县再生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肥东县再生稻生产现状
1.1再生稻生产技术模式。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在头季稻收割后,采用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使收割后的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萌发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再收获一季的水稻[1-2]。再生稻生产实现了水稻生产“一种两收”,具有省种、省工、省水、省药、省肥、省秧田、两季产量高、效益好和米质优等优点,深受水稻种植户的欢迎。当前,肥东县再生稻生产技术模式为适宜的优质水稻品种+适期工厂化育秧+机械栽插+水肥管理+绿色防控+头季机械化收割+再生季水稻肥水药管理。1.2再生稻生产情况。肥东县耕地面积约15万hm2,水稻常年种植面积7.33万hm2左右。从2017年开始,肥东县各地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条件,选择地势低洼、水源有保障、无污染的稻田或稻虾种养田,发展再生稻生产。肥东县再生稻生产起步较晚,从2017年的20hm2到2020年的453.33hm2,再生稻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年增长率分别为197%、136%和224%。种植大户从最初的2户发展到32户,增长速度为1500%。每年水稻两季产量有高有低,2017年再生稻头季平均产量9t/hm2,再生季平均产量1800kg/hm2;2018年再生稻头季平均产量为9150kg/hm2,再生季平均产量2445kg/hm2;2019年再生稻头季平均产量为8130kg/hm2,再生季平均产量为2250kg/hm2,其中只有2户再生季水稻有产量,另外7户因受当年严重干旱天气的影响,再生季水稻无法生产;2020年再生稻头季平均产量为7860kg/hm2,再生季平均产量为2025kg/hm2,其中部分水稻品种受6—7月长时间阴雨寡照天气影响,结实率低,头季稻产量不高。1.3再生稻生产效益。肥东县再生稻生产采取工厂化育秧、机械栽插和头季稻机械收割等种植方式,2017—2019年再生稻生产成本为11025~11700元/hm2,最多相差675元/hm2。由于土地流转租金逐年减少,再生稻总投入成本也有所减少,从18750元/hm2降到17700元/hm2,降幅达5.6%,总成本平均为18195元/hm2。再生稻二季平均产量10665kg/hm2,平均产值为27457.5元/hm2,效益为9262.5元/hm2,比一季中稻单季(效益3127.5元/hm2)增加6135元/hm2,增幅196.2%。
2肥东县再生稻生产存在的问题
2.1受制于自然条件。肥东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南北跨度较大,东部、北部为丘陵地貌,中部为波状平原地貌,南部为平原地貌,南北地区年降雨量相差50~100mm,中北部地区常年少雨缺水,水资源匮乏,属于缺水易旱地区;南部地区毗邻巢湖,水资源较充沛,但受环巢湖流域环境治理的政策影响,南部水稻种植面积逐年缩减,县内适合再生稻生产的区域不多。部分适宜再生稻生产的地区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沟渠不配套,排灌不畅,极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制约了再生稻的生产。肥东县再生稻均在3月20日左右开始播种,4月20日前后机械栽插,在水稻秧苗期受低温天气影响,出苗较慢,秧龄增长,水稻生长进程缓慢,分蘖较迟。6—8月极易受极端恶劣天气影响,正常年份头季水稻抽穗扬花期易受高温危害,再生季水稻易受秋季“寒露风”影响,易造成水稻二季产量减产。2019年7—9月,肥东县遭遇持续的晴热干旱天气,县内多处塘、坝、库干涸。再生稻头季收割后因没有水源取水灌溉,导致再生季水稻无法生产[3]。2020年6—7月,肥东县又遭遇长达52d的梅雨季节,长时间的阴雨寡照天气,严重延缓了水稻生长,造成水稻颖花不发育,导致头季稻收割期较往年晚8d,部分水稻品种头季稻结实率低,产量不高。2.2受制于生产技术。2.2.1适宜本地种植的水稻品种缺乏。肥东县再生稻生产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县农业部门还未及时开展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示范,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再生能力强、二季稻米口感好的水稻品种缺乏。近几年种植的再生稻品种中,丰两优香1号水稻品种占主导地位,该品种具有生育期适中(130d)、再生能力强、抗逆性较好等特点,正常年份二季产量较为稳定。但从2020年的种植表现分析,该品种在头季稻抽穗扬花期易受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出现颖花不分化、头季稻结实率低等问题,减产幅度较大,在肥东地区种植还存在不确定性风险。肥东县再生稻品种多数由种植户自行选择,品种多、乱、杂,部分种植户对再生稻生产技术掌握不牢固,对品种要求了解不多,选择的水稻品种生育期长、再生能力弱、米质较差,不适宜作为再生稻种植,最终导致再生稻生产失败。2.2.2适宜收割的农机具不健全。肥东县再生稻头季稻均采用机械收割,目前市场上的收割机履带过宽、割台长度有限,头季稻茬桩受履带碾压严重,田间约有40%的稻桩被压倒、压断;收割机粉碎抛撒的水稻秸秆多数覆盖在稻桩上,严重影响了稻桩再生芽的生长。由于农机具配套不健全,农机农艺融合不畅,再生季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达不到目标数量,再生季稻产量提升空间受限。2.2.3田间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多数再生稻种植户可能由于思想认识淡薄、技术水平不高、田块基础设施不完善、极端恶劣天气频发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水稻生产中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出现水稻秧苗素质差、机插基本苗不足、无效分蘖多、头季有效分蘖不足、草害病害频发、倒伏多、留茬高度不合理、再生季有效穗少、安全齐穗风险大等问题,影响再生稻二季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2.3受制于产业发展。2.3.1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肥东县再生稻生产主要依托省、市级相关涉农项目的支撑发展,前期由于项目资金数额有限,没有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再生稻生产规模小,种植户的种植意愿和积极性不高。2020年,合肥市、肥东县虽然相继出台了稳定粮食生产安全系列政策,拨出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再生稻生产,有效带动了肥东县再生稻生产发展,但是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只有453.33hm2,仅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0.68%。2.3.2市场体系不健全。肥东县再生稻头季收割时间均在8月中旬,此时国家粮站、粮库还没有开仓收粮,头季稻销售渠道受限。多数再生稻种植户由于没有仓库储粮,只得将头季稻出售给粮食商贩和稻米加工企业,销售价格受制于他人,销售价格被恶意压低,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再生季水稻收获后,由于没有稳定的稻谷采购和稻米销售市场,只能当作普通稻谷出售给粮站、粮库或稻米加工企业,体现不了再生稻优质优价[4]。2.3.3产业化发展滞后。肥东县再生稻米产业化发展比较滞后,没有形成从订单生产、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名牌创建、市场销售等全产业链。多数再生稻种植户只忙于再生稻种植,没有拓展稻米加工和销售业务,即使自行加工成稻米包装销售,由于销售渠道单一,没有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小,市场竞争力弱,销售数量十分有限。本地稻米加工企业既没有细分稻米销售市场,也没有开发再生稻米产品系列和拓展再生稻米销售业务,仅将收购来的再生稻加工成稻米后,作普通优质稻米销售,没有突出再生稻米质优的特点。2.3.4品牌建设动力不足。由于肥东县再生稻生产发展较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再生稻品牌建设体系不健全,目前还没有打造出优势品牌。品牌建设疲软乏力,未能充分发挥绿色优质稻米增效的潜质,品牌效应不足,消费者认可度不高,市场空间小,削弱了再生稻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制约了肥东县再生稻产业的发展。
3肥东县再生稻生产对策
3.1政策引导再生稻生产发展。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转变思想认识,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科学规划再生稻生产发展,结合本地生产实际,制定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宣传引导种植户适度规模发展再生稻生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示范引领作用,优先培育一批再生稻生产主体,协调产销关系,有序引导再生稻生产发展。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对水稻品种、关键生产技术环节(机插、机收)、品牌创建、市场推广等方面给予补助。据悉,2020年合肥市财政对种植面积超过13.33hm2的再生稻种植户给予2250元/hm2的财政补助。肥东县从稻谷补贴中抽取部分资金优先支持再生稻生产,对种植面积在3.33~13.33hm2的再生稻种植户,给予1800元/hm2的财政补助。市、县财政奖补政策的相继出台,激发了种植户种植再生稻的信心,推动了全县再生稻产业的发展。3.2产业促进再生稻生产发展。充分发挥肥东县稻米产业协会、产业联合体作用,采取订单生产模式,建立“企业+基地(种植户)”产业一体化体系,加快肥东县再生稻米产业化开发,有效融合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形成统一优质品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投入品使用、统一管理方式、统一订单收购、统一精深加工、统一品牌建设、统一市场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保证稻米质量性状一致、保证产品销售品牌化,切实提高再生稻种植效益。2020年,为进一步整合全县稻米资源和产业规模优势,由3家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和40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发起成立了肥东县稻米产业协会,有效发挥协会自身优势,整合水稻种植资源,引进先进种植模式,并以市场为导向,打造、打响具有肥东地方特色的大米区域品牌,促进肥东县再生稻产业的发展[5]。3.3技术助力再生稻生产发展。积极开展再生稻优良品种筛选等相关试验示范,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优良品种,实现再生稻种植品种统一化。进一步完善再生稻生产体系,突出“优、绿、减”,推广工厂化育秧、机械栽插、肥水药精确管理、两季机械收割等优质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全面集成推广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及节水灌溉等清洁生产技术,做到精准施肥、用药、灌水,减少了化肥、农药及农业灌溉用水的使用量,提高稻米品质。继续研发配套适宜的农机具,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根据再生稻生产实际,调窄收割机履带宽度,尽量减少稻桩碾压面积;加宽收割机割台,扩大收割面积,尽量多保留稻桩;改进收割机秸秆粉碎抛撒装置,做到秸秆粉碎后能均匀抛撒田间,最大限度减少秸秆覆盖留茬稻桩,有利于再生芽萌发生长。
参考文献
[1]张琨琨,张文豪,张丹丹,等.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8(14):22.
[2]施能浦.再生稻的发展历程及开发利用类型[J].中国稻米,1997(4):14-16.
[3]陈展鹏,周薇,涂军明,等.蕲春县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8):17-19.
[4]陈基旺,帅泽宇,屠乃美,等.湖南再生稻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稻米,2018,24(5):68-72.
[5]罗昆.湖北省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2):3001-3002.
作者:王德兵 单位:合肥市肥东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 上一篇:农业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应用研究
- 下一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精品范文
10再生资源回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