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型高尔夫球场建设研究
时间:2022-07-04 05:05:58
导语:生态文明型高尔夫球场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浩浩乎山川如画,荡荡乎江河倾心,钟灵毓秀,山水异禀,得天独厚。湖北省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同时,湖北又是千湖万林之省,拥有林地面积850万公顷,森林面积约713万公顷。湿地面积约144万公顷,湿地公园总数50个,总数位居全国第一[1]。假如仅仅从经济性和提供多元体育娱乐消费的角度看,湖北省是中国较为理想的高尔夫球场选址地。然而,随着湖北省经济的增长,一些知名高尔夫俱乐部相继落户湖北,特别集中在武汉、襄阳、宜昌“一主两副”中心城市或其周边。2014年7月前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落实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措施的通知》(发改社会[2014]1496号)文件。随后,湖北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厅等11个部门联合发文通知对省内的17家高尔夫球场分别给予取缔、撤销和整改等三类要求(无退出要求),主要的原因就是高尔夫球场“过多过滥、占用耕地、在后期运营和维护过程中破坏了环境资源”。高尔夫球场设施是高尔夫产业的主要阵地,直接影响着高尔夫器具制造和销售、运动体验消费、赛事开发运营、休闲旅游等上下游产业链。这次高尔夫球场整治背后说明湖北省乃至整个中国的高尔夫行业违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亟需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化弊为利。然而,在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背景下,限制甚至取缔高尔夫的发展会直接重创高尔夫产业,这种现象从政策的延续性上是断裂的,相互矛盾的。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影响了资源和环境是客观事实,但不能一刀切式地全面打压,应该针对存在问题的俱乐部或问题拿出具体改进措施,而不能简单地根据政策意向武断处理。2016年3月30日,湖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领导小组下发的《湖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016年工作要点》文件以建设“美丽湖北”为目标,以生态文明制度改革项目为抓手,以解决生态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为“生态立省”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生态环境制度保障。如果逆向思考,“生态立省”战略从生态文明的角度确立了湖北省绿色发展的制度规范,限制甚至取缔了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事物(包括高尔夫球场建设)的发展,但其事实上也为饱受生态诟病的高尔夫球场建设指明了改革发展的方向。鉴于此,本文对湖北省高尔夫球场进行现状分析,寻找其被限制发展的学理性和实践性原因,分析湖北省高尔夫球场建设与“生态立省”战略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而探索符合生态文明的高尔夫球场建设路径提供理论支持。
1湖北省高尔夫球场的发展理念及生态文明现状和受限因素
1.1生态文明型高尔夫球场的发展理念
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自然恢复的方针,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的问题。”随着高尔夫运动的蓬勃发展,学者们开始思考高尔夫球场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高尔夫球场的运营与维护与生态文明发展是否协调。综合现有文献发现,学界比较认可的观点是:生态文明型高尔夫球场的发展理念是:首先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其次要形成生态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最后要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以制度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2,3]。上述三点不仅仅是发展理念,同时也是高尔夫球场生态发展的具体导向,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高尔夫球场建设是否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衡量指标。
1.2湖北省高尔夫球场的生态文明现状及受限因素
为了探明湖北省高尔夫球场的生态文明现状,通过文献查阅、田野考察,结合2017年国土资源部《要闻播报》信息,发现湖北省共17家高尔夫球场,武汉市高尔夫球场共6家,5家被要求整改,1家被取缔;宜昌市2家,均被要求整改;鄂州市3家,2家被要求整改,1家被取缔;襄阳市2家,1家被取缔,1家被要求整改;咸宁市1家,被取缔;仙桃市1家,被要求整改;荆门市1家,被撤销;黄冈市1家,被要求整改。采用列表排序法发现,被治理的第一位原因是违规改变土地性质(13家);第二位原因是排污不达标(11家);第三位原因是违规占用林耕地(9家)。总体来说,湖北省高尔夫球场建设在选址、建设、管理等方面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违规改变土地性质,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并在后期维护保养的过程中污染、排污不达标,对环境产生危害[4]。
2生态文明型的高尔夫球场与有利于湖北省“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
湖北省的“生态立省”战略分别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公众民生3个维度对湖北省省委省政府和环保部门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统领和指引,其三维纲要可以总结为“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高尔夫球场既是满足社会需求的服务性消费项目,也是用以改善投资环境的一个辅助手段,其最突出的问题就体现在破坏生态环境上。生态型高尔夫球场建设和“生态立省”战略之间能够相互促进,有利于湖北省“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首先,在绿色发展上:按照《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水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高尔夫球场项目用地应使用荒地、劣地,少占用林地,原则上不占用耕地和可耕地,不得在自然保护区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非法围垦河湖影响防洪安全、非法占用公共资源建设高尔夫球场。如果遵照法律法规,高尔夫球场建设不但可以变废为宝,而且起到了促进自然环境生态发展,改善废地荒地景观的作用。Yang,Y.G(2015)通过检测循环水的经流水农药残留对比,发现高尔夫球场相比较蔬菜农场并没有更污染水[5],说明只要能够遵照要求,在高尔夫球场的后期维护中也可以符合“生态立省”战略要求。其次,在经济角度上: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湖北省现有高尔夫球场的投资预算最低在1.98亿元,最高者号称总投资为50亿元。可见,湖北省仅球场投资一项就达到几百亿元,并且,球场投资只是高尔夫产业的“引子”。尽管社会上给高尔夫贴上了各种标签,但从本质上看,高尔夫产业仍然属于体育行业,在高尔夫球场背后,延伸着包括高尔夫赛事开发、球具制造、媒介传播以及高尔夫旅游和地产等一个跨行业、长链条、产业化结构完善明朗、发展模式相对成熟的产业体系。高尔夫产业与国家《行业分类》标准的20个大门类中的14个直接相关,与剩余5个门类也存在间接关联[6]。另外,日益激烈的竞争让高尔夫产业越来越注重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比如在球具生产以及高尔夫服装、高尔夫设施设备、高尔夫园林绿化、高尔夫场地管理等领域的空气动力学、光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多孔纳米粒子制造技术、人力功能学和材料学等。这些高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能够对推动其他相关产业[6],有利于促进湖北省经济的优化升级。最后,在发展方向上:湖北“生态立省”战略推出了生态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归属制度、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措施、节能标准实施与监督体系、有机物排污标准差别化收费制度、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体系等制度和措施。这些制度和措施贯穿了自然资源的初始占用(土地、林木、滩涂、水等)到使用过程(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循环水系统及排污等)到用后检测(检测、监察、执法等)整个过程。从高尔夫球场建设的角度来看,这些制度和措施既为高尔夫球场的选址、报批、建造、经营的整体环节框定了红线约束,又为高尔夫球场建设提供了生态导向和制度保障。简而言之,湖北“生态立省”战略指明了高尔夫球场建设的方向,即,只要高尔夫球场在“生态立省”战略的规范范围内建设和运营,就是朝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发展,这也是高尔夫产业的必然发展方向。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湖北“生态立省”战略对高尔夫球场建设起到了生态导向和制度保障作用,高尔夫球场建设对湖北“生态立省”战略起到了支撑和促进作用,二者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所以,在湖北“生态立省”战略的大背景下,高尔夫球场可以建设,但必须朝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建设。
3湖北省高尔夫球场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3.1树立生态体育发展观,客观看待高尔夫产业
同中国正在大力提倡的足球一样,高尔夫也是传统体育(捶丸)和现代体育(现代高尔夫球)相融合的一项典型运动,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一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7]。诚然,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中国的部分高尔夫球场确实浪费了大量的水土资源,破坏了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再加上“房地产附庸”、“腐败的温床”等负面标签,高尔夫产业在中国的“恶”日益凸显。但高尔夫运动的本质是“善”的,它磨练心智、休闲健身、尊崇礼仪,积极向上;并且,由高尔夫运动而衍生的高尔夫产业以其长而深的产业链正在成为体育产业一个闪光的新的增长点,从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能找到高尔夫产业服务于社会生产的实证。这说明“发展高尔夫产业本身是善的,而在中国,因为管理的缺失和混乱,导致了发展高尔夫运动方式和手段的恶”[7]。所以,建设生态文明型高尔夫球场,不但可以扭转浪费、侵占、破坏生态环境的局面,而且能够起到改造、改善、保护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
3.2遵照“生态立省”战略,规范高尔夫的球场建设
政府要尊重现代社会的多元体育消费需求,规范管理高尔夫产业发展。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提高,体育消费由物质化向定制化、个性化、去物化发展。高尔夫企业需要整体规划,尊重市场需求的差异化,进而根据服务群体特征确定发展方向。高尔夫产业应向大众化发展,比如,加大公众高尔夫球场比重,适当尊重会员制需求。在满足大众高尔夫运动体验的前提下,兼顾以会员制为代表的高端人群,以满足社会客观存在的差异化、多元化消费需求。所以,政府应以“生态立省”战略为政策依据,完善高尔夫企业经营标准和市场准入、退出制度,采取堵疏结合的方针,避免一刀切。比如,对可耕地、林地、地表径流等红线必须严格禁止,制定严格的审批程序,在项目规划、审批流程、审批公示等环节加强管理,主动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既树立了政府形象,又避免社会舆论的误解。同时,应鼓励对荒山、滩涂以及垃圾填埋场的合理利用,既满足了体育多元需求,又保护了国计民生的红线;既加强了对合法经营企业的保护,又起到整治违规企业的目的,从而实现高尔夫球场建设的规范管理。
3.3完善高尔夫行业组织架构,促进生态环境社会责任落实
目前,中国高尔夫球协会(ChinaGolfAssociation,简称CGA)是唯一合法的高尔夫行业协会,无论从级别层级还是机构性质上看,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存在着先天性不足限。首先,从级别层级上看:CGA显然不具备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等行政部门对等的级别层级,在协商执行相关业务时受到局限[8];其次,从机构性质上看:CGA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会员,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及其活动则接受国家体育总局(其业务主管单位)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其社团登记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所以,CGA在本质上是行政管理部门的附属机构,自然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和部门特征,管理职能凸显而行业组织的服务职能弱化,难以真正代表高尔夫球会及相关企业的共同利益,也无法全方位为高尔夫企业发展服务。所以,CGA首先应完善其组织架构,建立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机制,真正代表高尔夫产业的合法权益。其次,CGA应根据生态文明发展的政策导向,促进高尔夫企业承担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比如,建立生态责任标准和通报促改机制,促使企业在高尔夫球场建设中的选址(遵守荒滩、荒地、荒坡、垃圾填埋场等要求)、用水(遵守饮用水源、地表径流、废水回收、排污标准等要求)、草皮养护(遵守化肥农药施用、降解处理等要求)等生态环境社会责任得以落实。
3.4遵守生态补偿制度,促进高尔夫产业可持续化发展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对当代消费道德和环境伦理的一种新的价值倡导和重构,对实现体育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十八大报告还提出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9],更进一步指出要“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10]。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门可以考虑以环境税、排放权交易为环境经济协调手段,以相对温和合理的方式来解决高尔夫球场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单方面撕毁球场建造合同,挖掉巨额投资的高尔夫球场,造成生态环境的二次破坏。高尔夫球场在生态补偿机制下,所占用的生态资源以及碳、水等排污都要有偿使用,以交易的方式经营,必然引导企业精益求精、规范管理、节约运营,逐步走向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
作者:朱黎明 程锡森 单位:江汉大学高尔夫学院
- 上一篇:简论当前生态文明教育
- 下一篇:甲醛及多聚甲醛生产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