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技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4 18:36: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产技术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产技术论文

玉米生产技术论文

1近10年塔城盆地玉米生产情况的发展

1.1近10年玉米生产在塔城盆地粮食生产中的变化

从2005年到2014年10年间,塔城盆地作物总播面积从2005年的17.219万hm2,增加到2014年的28.665万hm2,增加了11.446万hm2,年均增长44.66%;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从2005年的6.731万hm2,增加到2014年的24.399万hm2,年均增长了40.55%;小麦面积从2005年的4.827万hm2,增加到2014年的9.888万hm2,增加了5.053万hm2,年均增长16.36%;玉米面积从2005年的1.579万hm2,增加到2014年的14.393万hm2,增加了12.814万hm2,年均增长了23.88%。小麦面积占盆地粮食面积的比重从2005年的71.72%,到2014年下降到40.49%,下降了31.23个百分点;玉米面积占盆地粮食面积的比重从2005年的23.46%,上升到2014年的58.99%,上升了35.53个百分点,从2012年开始玉米面积占盆地粮食面积比重超过小麦。

1.210年间玉米面积、单产的变化

近10年,塔城盆地玉米面积和单产水平总体呈现明显增长趋势。玉米面积增幅23.88%;同期,玉米单产由9677.3kg/hm2,增至12391.8kg/hm2,提高了2714.6kg/hm2,增幅28.1%。

2近10年塔城盆地玉米生产技术变化的特点

查看全文

精馏生产技术论文

1精馏生产技术

PVC精馏机制复杂,在进行工艺衡算时,需进行物料平衡、气液平衡、热量平衡及生产能力的衡算,这也是实际生产对各工艺参数设定和控制的重要依据。在氯乙烯精馏过程中,汽化的氯乙烯会改变塔顶冷凝器的热量平衡,而塔顶温度控制回路则通过增加塔顶冷凝器的冷冻量和液相氯乙烯的回流量反过来影响塔釜的热量平衡。实际控制中,塔顶和塔釜的物料和热量的交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了克服扰动,通常在塔釜热量交换发生变化的同时,DCS就会对相关控制阀动作状态进行检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实际生产中,参数设定正是基于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只有理清了这些制约因素,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放矢,达到对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1.1物料平衡

实际生产中,正常的物料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气液相平衡也就达不到理想效果。一定状态下,物料平衡是精馏塔生产能力的重要标志。通常物料平衡是通过进料量及塔顶和塔底的馏出量来调节的。当精馏塔的操作不符合物料平衡时,这些变化可以通过塔的压差直接体现出来,进料量多馏出量少,则塔压差上升。通常压差应在一定范围之内,压差过大说明塔内上升的蒸汽速度过快,雾沫夹带严重,甚至会发生液泛与返混现象;而压差过小则表明塔内上升蒸汽的速度过小,塔板上气液交换的量过低且传质效果差,塔板产生漏液最终使塔板效率降低。生产中物料平衡异常通常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1)轻组分馏出量超过了物料平衡量。塔内重组分物料量急剧增加,进而导致塔温逐渐升高,塔顶馏出物中重组分含量增加,得到的产品质量不合格。

(2)重组分的馏出量超过了物料平衡量。塔内重组分物料量急剧下降,相应地导致塔温逐渐降低,使釜液中轻组分含量增加,得到的产品质量不合格。这2种现象的发生,均会使整个精馏塔的操作处于混乱状态而达不到分离效果。如果正常的物料平衡被打破,那么气液相也达不到分离效果,随之影响热量平衡。在实际控制中,在保证工艺指标的同时要使塔釜液面趋于稳定,最终达到动态的物料平衡。

查看全文

超低碳钢生产技术论文

1生产技术优化

1.1深入研究转炉低氧位控制技术,实现碳、氧全面降低

转炉低氧位控制技术是指顶底复吹转炉脱碳过程加强动力学条件,实现在1个大气压下碳氧反应平衡均匀进行,降低钢水冶炼终点氧含量,减小炉渣氧化性的一种冶炼技术。该技术采用以下两大控制方法。

1.1.1合理控制炉底涨幅,提高底吹效果

控制炉底涨幅不超过100mm,确保转炉底吹效果。动态掌握底吹供气效果,通过裸露数量判断底吹效果是否满足要求。

1.1.2优化转炉超低碳钢冶炼模式

查看全文

玻璃瓶生产技术论文

1海蓝色玻璃瓶生产技术特点

1.1配合料及碎玻璃

玻璃配合料中CoO用量很少,为了提高称量精确性,有利于与其他原料混合均匀,应该在配料前制备混合钴。先将氧化钴与干方解石粉或长石粉按0.5%或1%比例预混均匀过筛。配料时,按氧化钴被稀释的比例称取混合钴,再称取氧化铜和部分方解石粉或长石粉进行小料预混,仔细搅拌混和均匀,防止出现着色剂聚集的状况,然后与其他原料混合。玻璃瓶生产中加入相当比例的碎玻璃能节约资源,减少熔制耗能。生产海蓝色玻璃瓶同样可以大量使用碎玻璃,包括回炉的海蓝色碎玻璃和无色钠钙玻璃碎玻璃。这两种碎玻璃可以按任何比例加入使用,碎玻璃总量可达60%或更多。引入大量碎玻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无色碎玻璃时,在配合料中应补充足量的着色剂,补充量与碎玻璃加入有关。

(2)在熔制过程中,以碳酸钠形式引入Na2O时,Na2O挥发量约1.2%,以硫酸盐形式引入Na2O时,Na2O挥发量约6%。回炉碎玻璃的化学成分会与玻璃设计成分有所不同。当碎玻璃引入量超过20%时,需要补足氧化钠。

(3)使用外购无色钠钙碎玻璃时,应制订外购碎玻璃质量标准,选用与海蓝色玻璃设计成分接近的高白料瓶罐玻璃,货源要相对稳定,防止金属物、泥土、混凝土块、砂子、耐火材料、塑料、煤灰和纸屑等杂物混入。分析外购碎玻璃成分,按外购碎玻璃引入量计算SiO2、Al2O3、CaO、Na2O等成分的调整量,对配合料组成作相应调整,使混合玻璃成分符合海蓝色玻璃设计成分要求。

查看全文

亳菊生产技术论文

1亳菊脱毒生产技术

1.1培养基准备

基本培养基为PP,添加6-BA0.05mg/L、白砂糖20g/L、琼脂粉4.5g/L,将各种物质混合后定容,pH调节至6.0,分装到350mL广口瓶中,每瓶装50mL,在压力0.1MPa、温度121℃下灭菌15min,冷却后备用。

1.2材料采集和消毒

本试验取尚未木质化的亳菊茎尖作外植体。选取长2cm左右的嫩芽,去掉外边叶片后,用洗衣粉水浸洗1~2min,然后用流水冲洗30min。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消毒30s,再用0.05%升汞溶液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6次,用无菌纱布把材料表面水吸干后,置于已消毒的烧杯中备用。

1.3茎尖剥取和培养

查看全文

富硒草莓生产技术论文

一、材料与方法

实验在朝阳县南双庙乡槐树洞村设施农业园区进行,试验品种为美香莎,于2013年9月初开始移栽。试验采用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制生产的氨基酸硒叶面肥和辽宁凯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富硒有机无机复混肥。在温室内将试验区域设计成为12个大小规模相同的小区,每个小区3个垄台,采用双行的栽植方式,垄高30~40厘米,上宽50~60厘米,下宽70~80厘米,垄沟宽20厘米。株距15厘米,小行距25厘米。棚内每个垄台定植60株。采用4种不同的施肥模式,进行3次重复处理,随机排列,其它管理措施相同。2013年8月下旬开始施基肥,9月上旬移栽。施肥方法有以下几种:处理一,基肥为普通有机无机复混肥80千克/亩腐熟鸡粪3000千克/亩,氨基酸硒叶面肥稀释500倍后,分别从草莓缓苗后每周一次进行叶面喷施,每次每亩使用量150千克,一个生长期喷施20次,按常规方法追肥;处理二,以富硒有机无机复混肥做基肥,每亩用量80千克,按常规方法追肥;处理三,以处理一方式喷施叶面肥,以处理二方式使用基肥,按常规方法追肥;处理四为对照,基肥为鸡粪5000千克/亩,复合肥50千克/亩,按常规方法追肥。其余管理完全相同。在草莓成熟后采集样品,检测果实含硒量、叶片厚度、枝条成熟度、果实品质等指标。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处理方式对草莓果实硒累积量的影响

处理一从缓苗后开始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果实内硒含量达到48.4微克/千克;处理二使用富硒有机无机复混肥做基肥,果实内硒含量达到36.5微克/千克;处理三使用富硒有机无机复混肥做基肥,从缓苗后开始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果实内硒含量达到61.8微克/千克;三个处理分别是未使用含硒肥料(对照)硒含量(6.8微克/千克)的7.11、5.37、9.09倍,可见温室草莓使用含硒肥料对提高果实含硒量试验效果明显。从试验结果看,单纯使用富硒有机无机复混肥做基肥,能够提高果实含硒量,但不如单纯使用氨基酸硒叶面肥的效果好,说明叶面吸收硒的能力超过根部的吸收能力。而同时使用富硒有机无机复混肥做基肥,从缓苗后开始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成熟时果实内硒含量最高。说明通过根系和叶面同时吸收硒元素,生产出的草莓含硒量最高。

2.使用含硒肥料对草莓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查看全文

蔬菜生产技术研究论文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北方地区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总称。现根据北方地区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实践经验,将其生产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生产条件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选择在远离工厂、医院等污染源3000m以外,水质、大气、土壤无污染的地域,能有山、河隔离带更为理想。农田灌溉水、土壤、大气、生活饮用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基地面积应大于5hm2,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基地选定后还应合理规划,完善排灌设施,健全田间道路网络,培肥土壤等,创造一个优质、高效、低耗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生态环境。

2细化栽培

细化栽培技术就是要根据蔬菜病虫无害化治理的要求,研究蔬菜生长发育的规律、环境调控与产量形成规律,研究无土栽培、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及这些技术的应用与病虫消长的关系;研究不同科蔬菜之间轮作技术、茬口安排技术、清洁田园技术和引种试验推广抗病虫品种技术的综合,因地制宜制定(设计)出一套适合当地不同类型菜地和不同蔬菜品种的生产技术规范,供基地生产应用。

查看全文

乙丙橡胶生产技术研究论文

乙丙橡胶(EPR)是继Zieg1er一Natta催化剂的发明、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出现后问世的一种以乙烯。丙烯为基本单体的共聚橡胶,分为二元乙丙橡胶(EPM)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两大类。前者是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后者是乙烯、丙烯和少量非共轭二烯烃的共聚物。EPR具有许多其它通用合成橡胶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加之单体价廉易得,用途广泛,是80年代以来国外七大合成橡胶品种中发展最快的一种,其产量、生产能力和消费量在发达国家中均居第三位,仅次于丁苯橡胶、顺丁橡胶。1998年世界EPR总生产能力约为102吨,消费量为81.4万吨。初步统计,1999年消费量约为83.61万吨,预计2003年将达到98.0万吨。1998~2003年EPR的需求增长率为3.8%,高于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需求量的增长速率。

目前FPR工业生产工艺路线有溶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和气相聚合法三种。下面将分别详细论述其技术状况及待点,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1、溶液聚合工艺

1.1技术状况

60年代初实现工业化,经不断完善和改进,技术己成熟,为许多新建装置所使用,是工业生产的主导技术,约占FPR总生产能力的77.6%。

该工艺是在既可以溶解产品、又可以溶解单体和催化剂体系的溶剂中进行的均相反应,通常以直链烷烃如正己烷为溶剂,采用V一A1催化剂体系,聚合温度为30~50C,聚合压力为0.4~0.8MPa,反应产物中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一般为8%~10%。工艺过程基本上由原材料准备、化学品配制、聚合、催化剂脱除、单体和溶剂回收精制以及凝聚、干燥和包装等工序组成,但由于各公司在某部分或控制方面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因而各具独特的工艺实施方法。代表性的公司有DSM、Exxon、uniroya1、DuPont、日本三井石化和JSR公司。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DSM公司,它不仅是全球最大的EPR生产者,而且在荷兰、美国、日本、巴西所拥有的四套装置均是采用溶液聚合工艺,占世界溶液聚合工艺生产EPR总能力的1/4.下面将以该公司为例进行说明。

查看全文

白僵菌高孢粉生产技术论文

1白僵菌高孢粉生产技术要点

土洋结合法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技术环节。即原种筛选及固定、初级原种培养、中期菌液扩大、固体料扩大、高孢粉干燥、原粉提取、成品检验和包装。

1.1原种筛选及固定

人工选育或在林区选定被菌粉感染的僵虫或僵蛹,通过培养、分离和转种,即可得到高品质菌原种。

1.2原种培养

1.2.1营养料的配制

查看全文

乙丙橡胶生产技术研究论文

乙丙橡胶(EPR)是继Zieg1er一Natta催化剂的发明、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出现后问世的一种以乙烯。丙烯为基本单体的共聚橡胶,分为二元乙丙橡胶(EPM)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两大类。前者是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后者是乙烯、丙烯和少量非共轭二烯烃的共聚物。EPR具有许多其它通用合成橡胶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加之单体价廉易得,用途广泛,是80年代以来国外七大合成橡胶品种中发展最快的一种,其产量、生产能力和消费量在发达国家中均居第三位,仅次于丁苯橡胶、顺丁橡胶。1998年世界EPR总生产能力约为102吨,消费量为81.4万吨。初步统计,1999年消费量约为83.61万吨,预计2003年将达到98.0万吨。1998~2003年EPR的需求增长率为3.8%,高于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需求量的增长速率。

目前FPR工业生产工艺路线有溶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和气相聚合法三种。下面将分别详细论述其技术状况及待点,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1、溶液聚合工艺

1.1技术状况

60年代初实现工业化,经不断完善和改进,技术己成熟,为许多新建装置所使用,是工业生产的主导技术,约占FPR总生产能力的77.6%。

该工艺是在既可以溶解产品、又可以溶解单体和催化剂体系的溶剂中进行的均相反应,通常以直链烷烃如正己烷为溶剂,采用V一A1催化剂体系,聚合温度为30~50C,聚合压力为0.4~0.8MPa,反应产物中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一般为8%~10%。工艺过程基本上由原材料准备、化学品配制、聚合、催化剂脱除、单体和溶剂回收精制以及凝聚、干燥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