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土地马铃薯种植技术探究论文

时间:2022-11-10 03:18:00

导语:沙土地马铃薯种植技术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沙土地马铃薯种植技术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沙土地马铃薯种植技术

论文摘要:从品种的引进、选择,土地的整理、播种和田间管理等几方面介绍了牧区沙土地马铃薯栽培技术,为当地马铃薯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

1优良品种的选择

1.1气候要相似

从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地区引种,主要看两地的气候条件是否接近。一是指在同一季节两地气候是否相似;二是指在不同季节两地的气候条件相似。只有引种地的气候与原产地的气候相似,进行品种引进就容易获得成功。

1.2要满足光和温度的要求

马铃薯是喜光,并对光敏感的作物。把它由长日照地区引种到短日照地区,它往往不开花,但对地下块茎的生长影响不是太大,而短日照品种引种到长日照地区后,有时则会造成不结薯。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关系极大,特别是在结薯期,如果土温超过了25℃,块茎就会基本停止生长。因此,引种时必须注意品种的生育期长短。

1.3要掌握由高到低的原则

由高海拔向低海拔、高纬度向低纬度引种,容易成功。其原因是在高海拔、高纬度种植的马铃薯病毒感染轻,退化轻,引到低海拔、低纬度地方种植一般表现较好,成功率高。

1.4要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顺序进行

同一气候类型区域内,从距离较近的地域引种容易成功。若从气候类型不同且距离较远的地区引种必须经过试验和示范过程,以防止盲目引种给生产造成损失。同时引种应在种子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

1.5适合阿克塞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

1.5.1陇薯一号。中早熟菜用和淀粉加工兼用型品种,由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开展,株高80~90cm。茎绿色,长势强,叶浓绿色,花白色。块茎扁圆或椭圆,皮肉淡黄,表皮粗糙,块茎大而整齐,芽眼浅。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短,耐贮藏。生育期85d左右。薯块含淀粉14.70%~16%,还原糖0.02%。轻感晚疫病,感环腐病和黑胫病,退化慢。每667m2产量为1500~2000kg。

1.5.2渭薯1号。晚熟淀粉加工和菜用兼用型品种,由甘肃省渭源会川农场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分枝中等。茎绿色,叶小,浅绿色,长势强,花白色。块茎长形,白皮白肉,中等大小,芽眼深,表皮光滑。含淀粉16%左右。结薯较集中。中抗晚疫病和黑胫病,感环腐病,退化慢。一般每667m2产量为2000kg左右。

栽培要点:适宜于一年一熟地区肥力较好的地块栽培。栽培密度为每667m24000株左右。

1.5.3陇薯3号。中熟淀粉加工型品种,由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株高60~70cm。茎绿色,粗壮,叶深绿色,花白色。块茎为扁圆形或椭圆形,皮稍粗,块茎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浅,呈淡紫红色,顶芽眼下凹,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7块,大中薯串为90%~97%,块茎休眠期较长,耐贮藏。含淀粉21.20%,还原糖0.12%。植株抗晚疫病,每667m2产量3000kg左右。

栽培要点:适宜种植密度为每667m24000~4500株。旱薄地以每667m2种植3000株左右为宜。

1.5.4乌盟684。属中熟淀粉加工型品种,由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农科所育成。

栽培要点:株型开展,分枝多,株高47cm。茎绿色,叶深绿色,长势强,花紫色。块茎圆形或椭圆形,顶部圆形,红皮白肉,表皮粗糙,块茎大小中等,整齐,芽眼多,深度中等,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短,不耐贮藏。生育期90~100d。块茎含淀粉18.30%,还原糖0.22%。抗晚疫病,易感环腐病和黑胫病。每667m2产量一般为1000~1500kg。

栽培要点:适宜种植密度为每667m23500~4000株,水地、旱地均可种植,以肥沃沙壤土为宜。现蕾前期应多培土。

1.5.5陇薯2号。属中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种,由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开展,茎粗壮,株高60~70cm。叶色浓绿,花淡紫红色。块茎扁椭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块茎大而整齐,芽眼较浅。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短,较耐贮藏。含淀粉18.60%,还原糖0.65%,植株抗晚疫病,轻感环腐病和青枯病,退化快,一般每667m2产量为2000kg。

栽培要点:每667m2适宜种植4000~4500株。适合水肥条件好的地块种植。

1.5.6高原4号。属中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种,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茎叶绿色,生长势强,花白色,能天然结实。块茎圆形,黄皮黄肉,表皮粗糙,块茎大而整齐,芽眼深中等。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较短,耐贮藏。生育期为120d左右。含淀粉17%~19%,还原糖0.49%。中高抗晚疫病,轻感环腐病,轻抗雹灾。一般产量每667m22000kg。

栽培要点:每667m2适宜栽培3500株左右。其植株粗壮高大,根系发达,适宜于等行距种植。适宜在水肥条件好的地块种植。

1.5.7下寨65号。属中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种,由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农科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分枝多,株高90cm左右。茎绿色,叶色浅绿,生长势强,花浅紫色。块茎长椭圆形,大面整齐,表皮较光滑,皮肉浅黄,芽眼较浅。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含淀粉15%~18%,还原糖0.23%。植株较抗晚疫病,轻感黑胫病,退化较轻。水浇地一般每667m2产薯量为2000~2500kg,旱地每667m2产薯量为l500kg左右。

栽培要点:一般水浇地每667m2适宜种植3200~3500株,旱地3400~3700株

1.5.8高原3号。特征特性:株型直立,株高85cm左右。茎绿色,叶深绿色,生长势强,花紫色。块茎圆形或卵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较浅。结薯集中,块茎中等大小,整齐,休眠期短,耐贮藏。薯块含淀粉18%左右,还原糖0.10%。植株抗晚疫病和环腐病,退化轻,抗旱。一般每667m2产量为1500kg左右。

栽培要点:每667m2适宜种植3500株左右。

1.5.9渭会2号。属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种,由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开展,株高95cm左右。茎绿色带淡紫色斑纹,叶绿色,花白色。块茎椭圆,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深度中等。结薯较集中,块茎大而整齐,休眠期长,耐贮藏。生育日数为120d以上。薯块含淀粉19%左右,还原糖0.24%。高抗晚疫病,中抗环腐病,感黑胫病,退化快。一般每667m2产量为1500~2000kg。

栽培要点:适宜种植密度为每667m24000株左右。种植中要注意增施肥料,及时浇水,早培和多培土。

2土地整理

由于马铃薯生育期较短,需肥相对集中,应以底肥为主。耕地前每667m2撒施优质粪肥3~5方,尽机械能力深耕,耙平。化肥开沟后沟施,一般每667m2施用尿素5~1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5~40kg,或施用三元复合肥20~30kg代替尿素和过磷酸钙。有机肥不足应加大化肥用量,施用化肥同时施入辛硫磷或其他低毒农药防治地下害虫。施沟肥应注意与土掺匀,避免烧芽。粘重土壤,先播种、盖膜后浇水;中壤土壤,耕前洇地;沙质土壤开沟施肥后浇沟水,待湿度适宜时播种,必须确保足墒播种。

3播种

3.1种薯处理

3.1.1催芽:根据技术人员要求的储藏温度,将种薯放置于合适的环境中保存越冬。播前30d左右检查,如果幼芽已经萌动并长到麦粒大小,取出置于温暖向阳处晒种,使幼芽绿化粗壮,播种前切块;如果芽眼还未萌动,可放在日光温室或其它温暖环境中进行催芽,以利于种薯尽快通过休眠,确保苗齐苗壮。

3.1.2切块:一般要求单块重量25g左右。小个种薯竖切,每个切块都带上顶部壮芽;大个种薯,从尾部开始,尾部弱芽淘汰,按芽眼顺序向顶部斜切,最后将顶部一分为二。切口要贴近芽眼,可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切块时最好用两把锋利的小刀放在75%的酒精中轮换使用,病薯要严格淘汰,否则会造成病害的传播。种薯切完后,应及时播种。利用脱毒小薯整薯播种,可以充分利用顶端优势,防治切刀传播病菌、病毒,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一般比切块播种增产20%以上。

3.2播种方式

采用深播浅盖(深开沟,浅覆土)的方法,按66.70cm等行距开沟,深约10~20cm,株距20cm,芽眼向上,每667m2保苗5000株,播种后覆土6~8cm,喷除草剂(乙草胺)随后盖好地膜,一般用130cm宽的地膜盖两行,或用200cm宽地膜盖3行。待出苗后10d左右揭膜,随苗生长培土2~3次,茎叶封行前培成大垄。

4田间管理

4.1破膜放苗出苗期每天上午9点前进行田间检查,及时破膜,以防烫苗;如果表土干燥,应及时浇水,以免影响出苗。

4.2追肥浇水如果播种时墒情较好,地膜没被风吹开,出苗前可以不浇水,但出苗后10d左右应及时进行追肥浇水,促进幼苗发棵,每667m2追施尿素15~20kg或碳铵50kg,浇水后随苗生长进行中耕培土;此后应保证土壤见干见湿,收获前约1周停止浇水。

4.3化控若发现植株有旺长趋势,从现蕾后到开花期前,每667m2喷施15%的多效唑30~40g,兑水约40kg,均匀喷洒。

4.4防虫注意防治蚜虫,可喷洒吡虫啉等农药进行防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