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产业”加速山西转型策略探索
时间:2022-02-22 02:59:15
导语:农业“大产业”加速山西转型策略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农业“大产业”指对区域内优质农产品实施产供销一体化,贯通产业链条,融合三大产业,推进农产品种植、生产、销售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以发展农业“大产业”为契机,推行山西农业改革“负面清单”;盯住中高端消费市场,加快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优质高标准的农产品;挖掘山西省在杂粮、畜禽、蔬菜、鲜干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方面的资源优势。用政府有形的手培育企业,用市场无形的手吸引人才,用区域公共品牌推广产品,在农业领域率先蹚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
关键词:大产业;农业政策;山西转型
2020年5月14日,在考察山西时对大同种植黄花给予称赞,指出“小黄花大产业”,很有发展前途。总书记的点赞为山西农业转型指出了一条路。山西转型要发展农业“大产业”。对于“大产业”,学术界未有权威的解释,但对产业的解释比较多。从传统意义上看,产业是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随着社会分工和时展,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在实践层面,各省在扶贫领域推广的比较多,贵州德江出口小粽叶成就致富大产业,广元利州小水果成脱贫大产业,习水县民化镇小花椒大产业,新疆小鸽子成就大产业,湖北潜江小龙虾“撬动”大产业,大同小黄花致富大产业,山西临县前青塘村小粽子撬动大产业[1-2]。
1农业“大产业”的特征
农业“大产业”挖掘出本区域优质农产品,进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市场化销售,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进行现代化的再造,是农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1.1再造模式,生产规模化。传统农产品种植规模小,缺乏规划,生产成本高,生产设施不足,产销以小、散为主,经济效益不高,生态效益不显。农业“大产业”立足产供销一体的理念,以打造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农业产业园区为着力点,以农业企业为支撑点,将小散农田建设成标准化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化、农民工人化、农业工业化,一体解决农业领域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1.2链接利益,收益共享化。小农业收益低、抗险能力差,农民利益联结松散。“大产业”链接政府、企业、农户等各方主体,构建科学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好惠及农民。政府支持企业规模化生产加工,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产品供应,改善当地生产生活生态;企业通过统一良种、统一技术、统一种植基地、统一产品标准的模式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保障了产品销路同时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生产原料;农户除土地租金外,还在生产基地和加工车间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1.3链条延长,产销融合化。农业“大产业”在区域内集优质农产品专业生产、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除了有生产基地外,还拥有加工车间,销售、技术专业人才供给,对优质农产品进行包装、升级、改造、推广等,延长了产业链,融生产与销售于一体。1.4培育品牌,产品标准化。通过建立健全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标准体系,农业“大产业”以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基地为载体,以对产地环境检测和农产品抽检为手段,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平台等新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实行农产品安全追溯管理,实现农产品安全全程可追溯,以高标准、高品质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1.5兼容文旅,产业生态化。农业“大产业”在生产产品的同时,以产业基地、产品文化、乡村风貌为依托,以特色农产品为载体,打造可观光体验的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区,通过生态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农民就地增收致富。同时,挖掘产品产业和产品文化,以休闲度假旅游产业为支撑,形成“旅、农、产、镇、融”互动发展的产业价值体系,满足生产、生态、生活、生命的核心需求,构建以农旅融合、居游共享、产融互补为特色的产业小区域。
2山西发展农业“大产业”的优势
2.1用足政策优势。山西是目前中央批准的唯一一个在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区域,在各领域可“先行先试”。做大做强农业有助于山西转型。借助中央赋予山西“先行先试”的机遇,加大改革力度,做强农业产业。推出一系列可行政策,破除阻碍山西农业产业化的瓶颈,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发展农业“大产业”为契机,推行山西农业改革“负面清单”,明确“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的改革禁区,“大胆允许地方试、鼓励支持群众创”,调动农业领域改革积极性。在农业用地规模化和集约化、村集体办企业、区域优质农产品产业化等方面出台鼓励政策。2.2用好市场优势。随着“双循环”战略的推进,山西所处的区域位置优势愈发凸显。不同地区之间的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区域市场呈现出均衡、协调发展。山西处于“一带一路”核心区域,随着中亚、中欧、中俄全境铁路运输开通,陆港的开通与运行为山西带来了新的区域优势和市场规模。“一带一路”涵盖亚太、欧亚、中东、非洲地区等,涉及人口超过44亿,占全世界人口的63%,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0%。这些国家大多数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广[3-6]。随着陆港建设的推进和国内交通网的不断改善,山西农产品的市场广度和宽度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国中产阶层人数占人口20%左右。随着国家不断发展,中等收入群体大面积增加。中产阶级对农产品的需求不限于“量”,追求农产品更高的品质。山西要用好国际国内大市场,盯住中高端消费市场,加快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优质高标准的农产品[7]。2.3用活产品优势。山西省在杂粮、畜禽、蔬菜、鲜干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拥有资源优势。“山西清香白酒”“山西陈醋”“山西药茶”“山西小米”“运城面粉”“平遥牛肉”“上党驴肉”“雁北羊肉”“运城苹果”“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绛县大樱桃”“祁县酥梨”等地域品牌拥有相当影响力;郭杜林月饼、太谷饼、闻喜煮饼、神池月饼等“老字号”焕发新机。截至2020年6月,山西共有8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分别为临猗县“临猗苹果”、大同市“大同黄花”、隰县“隰县玉露香梨”、安泽县“安泽连翘”、长治市“上党中药材”、忻州市“忻州杂粮”、吉县“吉县苹果”、沁县“沁州黄小米”;认定12个山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包括运城苹果、忻州杂粮、朔州市雁门关草食畜、吕梁核桃、晋西北沙棘、长治市太行有机小米、大同市云州区大同黄花、临汾市隰县玉露香梨、运城市临猗县临猗早中熟水果、临汾市安泽县安泽连翘、朔州市右玉县右玉生态羊等。山西发展农业“大产业”拥有深厚的资源优势。
3山西发展“大产业”的可行之策
3.1用政府“有形的手”,培育企业。农业收益低、风险高的行业属性及小农户种养殖的区域特点决定了推动山西农业“大产业”发展需借助“有形的手”。从发达国家支持农业发展到种粮大省加大种粮补贴力度,在扶持农业发展上,“有形的手”无处不在。在推动农业“大产业”方面,政府要从产业布局、基地建设、人才引进、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各环节、全流程参与。根据本区域气候特点、产品分布进行“大产业”布局,在政策支撑、税收优惠、人才供给等方面培育、支持、带动龙头企业发展,以企业为核心载体,布局、推动区域内农业“大产业”发展。3.2用市场无形的手,吸引人才。用待遇引人,用待遇用人,用待遇留人。根据区域内“大产业”布局和产业支撑主体企业的主要需求,运用市场的方式,在引进和使用人才方面,用“真金白银”引进农业领域的专业人才。建设专业队伍,深入基层培训各类农业种植技术,进入企业培养加工和营销人才,完善产业发展人才机制。3.3用区域公共品牌,推广产品。塑造区域品牌,制定区域品牌的标准。统一贴牌,强化监测,不但要让品牌“叫得响”,还要让品牌可信赖。加强区域内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行业发展协会,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建立行业农业标准,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意识。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的管理和监督,统一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制定产品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区域品牌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加强品牌宣传推介,用区域品牌推广区域高质量农产品。
参考文献:
[1]吴仲珍,刘丽丹,李育生,等.铜仁市红薯产业现状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4(11):270-274.
[2]赵可金.“一带一路”引发中国外交“哥白尼式革命”[R].2011—2018年察哈尔圆桌论坛资料合集,2019.
[3]于长洁.“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跨境结算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吉林财经大学,2019.
[4]宋钰.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公共课程包建设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46-49.
[5]王煜洲,吴刚.“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路径探究———基于国际贸易理论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8(21):124-126.
[6]吴菲.“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及对策分析[J].市场周刊.2020(2):131-132.
[7]蒋强.中国消费结构的蝶变[J].中国经济报告,2018(12):76-79.
作者:马伟东 范文虎 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分析
- 下一篇: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
精品范文
10农业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