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市场的体系与机制
时间:2022-11-23 05:27:47
导语:农业市场的体系与机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王山群
“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是十六大报告在述及农业和农村工作时特别强调的任务。在目前的家庭承包生产经营体制下,农民单家独户的分散生产,规模狭小,品种雷同,加之市场信息不灵,生产带有很大盲目性,生产结构的趋同性使农业市场需求与生产经营难以适应,结果是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使生产者、经营者、加工者、消费者均受其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并建立高效良性运行的市场机制,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切实把市场问题解决好,大力推进农业的市场化进程,必须坚持以市场为起点、为目标,把精力主要用在研究市场、顺应市场和开拓市场上,切实解决好农民“不愁长不出、养不出、加工不出,就怕销不出、销出后得不到好价钱”的市场问题。
加强信息流通创新,建立和健全农村商品经济信息市场网络体系政府要履行职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机制和信息社会以及加入后国际贸易竞争的要求,大力加强、培植、扶持农村经济信息市场建设。政府部门除了向农民提供政策法律信息服务外,更要注意提供市场信息服务,有必要可以尝试设立专门的农村经济信息中介机构,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加大信息市场有效供给,加强信息市场管理,重视研究和预测市场需求,优化信息产品结构,克服当前农村经济信息中的“事后信息多,即时信息和预测信息少”,“宏观信息多,微观信息少”,“当地信息多,外地信息少”等不合理状况。变“马后炮”式的信息迟滞供给为“雪中送炭”式的及时服务和超前预报服务;强化微观经济信息的采集与传播,使分散经营的农民盲目跟着感觉走,转变为跟着信息朝市场走;加强信息的横向、纵向交流,开拓新市场,使农民真正走出“蛋贱杀鸡、鸡少蛋贵、蛋贵养鸡、鸡多蛋贱、蛋贱又杀鸡”的怪圈,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由于农业信息专业性强,复杂多变,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要求,因此政府必须制定规划,加强对农村地区的人员、科技、资金投入,培训人才,建立机构,健全自上而下的信息服务网络,以市场经济机制运作,逐步促成农村经济信息市场形成与发展。
加强商品流通载体创新,建立和健全城乡农副产品市场网络体系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看,当前迫切需要着重建好以下市场:一是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多渠道并存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二是建立规模大、辐射面广、凝聚力强的骨干市场,发挥其“龙头”作用;三是突破小而全的综合性市场,建立跨地区、跨省市的大型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中转市场;四是建好众多的乡镇农贸市场,以方便群众,调节余缺,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为大型的专业市场,同时建好无形市场,形成更广阔的销售空间;五是要十分重视培育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尤其要注意的是,上述农村各类市场的建设都要与小城镇建设配套进行,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加强流通主体创新,培育农产品销售队伍,大力发展多层次的流通形式注重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民小生产者是市场的主体,但不可能人人都涌进市场,必须通过经纪人队伍把分散的小生产者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接起来。经纪人一头联着农户,一头联着市场,其利用各种手段将农民生产的产品源源不断地销住市场,同时又将在流通领域中获得的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给生产者,让农民根据市场信息安排生产,避免了盲目性,减少了市场风险;而且,经纪人队伍的不断壮大,可以让更多的农民从农业生产第一线分离出来,拓宽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农民经纪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媒体,只有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才能在更广的领域里搞活流通,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有效地组织农民生产。一是对起步阶段的农民经纪人兴办的生产经营实体和对大宗农产品运销起龙头作用的流通大户,要在资金、税收、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须积极组织和发展经营大宗农产品的商会、行业协会、专业协会为龙头,使经纪人由“单干”走向“合伙”,由“合伙”走向“合作”,提高农民经纪人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程度,带动广大农民进入大市场。大力培育农民销售队伍,组织农民直接到大市场开办农产品销售摊档、超市和连锁专卖店。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来,各地农村涌现出一大批规模经营的生产专业户和专业生产合作社,他们生产的农副产品不仅数量大、品种多,而且上市集中,季节性很强,单靠经纪人很难解决季节性强、吞吐量大的销售难题,于是,农民自产自销队伍就应运而生,即农民直接到大中城市兴办农副产品市场,这是走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民经纪人经销模式的又一创新经营模式。其优点为:一是减少中间环节,使农产品营销成本降低;二是减少运输环节,缩短农产品在途中停留的时间,提高农产品保鲜度、品位和档次,卖到好的价钱;二是知识型农民既当生产者又当销售员,可以直接了解市场行情和消费者需求,指导农民调整自己的种养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之再上规模,再上档次,再上新水平,创造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经济效益。
开辟名、优、特、新、稀农副产品进入城市大超市、大宾馆、大市场的“直通车”,建立城市农产品连锁专卖体系。这是农副产品营销的又一创新方式,其主要做法是:在城市的大商场、大超市中寻找农产品商,建立农产品连锁专卖店或卖柜,它可极大地缓解农副产品卖难问题,并且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农产品营销成本降低,给消费者带去了放心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给商家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在维护品牌、争取消费者方面,生产者和商结成了互利互惠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同时,根据商提供的市场信息,有利于促进农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加速农产品产加销纵向和横向一体化的发展。培育农产品运销服务专业队伍。在农村有数万运销大户,许多是从种养加专业大户分离出来的,他们既懂运销,又懂生产、技术,既搞运销,又搞生产服务,成为种养加销服务专业户。政府应支持他们跟农户结成有机的利益关系,让他们根据市场需要,与众多农民签订合同,向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服务,产品收购后就地加工销往各大中城市。农民通过这种方式直接介入了农产品流通领域,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矛盾,他们不但自己富起来,还搞活了农村经济,带动了农村的发展,这种作用是国有商业企业、合作商业企业都无法代替的。农民经纪人和直销队伍参加流通,既不要政府投资,也不会使政府财政背上包袱,他们不但承担了全部市场风险,而且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各级政府部门应对农民经纪人、直销大户专业经营大户采取大力鼓励、支持、扶持的政策。
优化市场调节的条件与环境,有效发挥宏观调控机制创新的政策保障效应这是政府在农业市场体系和机制创新中应该承担起的责任。具体来说就是指政府应该积极想办法消除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和盲目性,努力完善市场调节的手段,确保农业市场适应整个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从而让农民和其他经营主体在农业市场中依法、健康、有序竞争,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一是消除行政对农产品市场的过多干预,特别是要防止某些行政单位操纵市场、垄断经营、牟取暴利,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农户的现象,从而保证市场稳定。二是根据公平原则逐步调整区域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的利益基础,保证市场确实能择优汰劣。三是校正市场机制的扭曲状态,例如调整价格的不合理比例,使农户的贡献和收入成比例发展,从而确保农业生产有比例地发展。总之,应该为农产品的市场调节创建好的环境,在保证市场调节顺利进行的基础上实现市场调节的有计划性。
- 上一篇:小议区域农民增收的制约
- 下一篇:食物供求与农业发展刍议
精品范文
10农业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