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农业科技论文

时间:2022-07-24 09:58:29

导语:乡村振兴农业科技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村振兴农业科技论文

摘要:文章阐述了近年来陕西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陕西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结构不尽合理,行政化、空泛化、经验化严重,后备人才不足,人才政策落不实等问题,总结了提升基层公益性队伍素质,发挥社会力量开展产业脱贫技术服务,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支持农科所(院)科研人才参与推广工作,强化职业农民培育等实践经验,提出了今后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科技人才;存在问题;实践经验

1陕西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现状

近年来,陕西省立足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构建了以公益农技队伍为主导,以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为补充的“一主多元、多维一体、机制灵活、运行高效、全域覆盖、服务高效”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了农业科技覆盖率和贡献率,提升了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农业科技人员39788人,其中科研、教学人员6114人,占15.4%,农技推广人员33674人,占84.6%,为陕西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但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面临数量不足和素质低下等诸多问题。

2陕西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2.1结构不尽合理。呈现“六多六少”,低学历者多、高学历者少,非专业人员多、专业人员少,高龄人多、年轻人少,一般型人才多、领军型人才少,单科性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传统学科人才多、新兴学科人才少。全省涉农专业人员不足总人数的50%,高中级人才不足30%。县乡农技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8.9%,大专学历占39.0%,中专及以下学历占42.1%;高级职称占5.2%,中级职称占22.0%,初级及以下职称占72.8%。2.2行政化、空泛化、经验化严重。基层农业行政部门受编制限制,人员严重不足,经常借调农技部门优秀专业人才,致使科技人员泛行政化。农技部门试验田、示范地被不断蚕食,农技人员办公室内搞推广,黑板上种庄稼成为常态。同时现有推广队伍的中坚力量受年龄、观念、知识结构影响,多数人员思维落后,特色农业技术掌握不足,靠经验、吃老本现象严重。2.3后备人才不足。基层农技部门收入低、待遇差,难以引进高水平人才,加之在现有人事管理制度下,进人没有自主权,农技机构普遍成为安插分流人员和关系户的大本营,专业人才断档严重。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各地农校并入职业技术学院后,涉农专业萎缩2/3,生源减少近60%,传统专业消失,生源数量和质量不能保证,农业科技人才后备力量不足。2.4人才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各级各部门出台的人才政策和成果转化政策普遍存在细节不明确、部门认识不统一、具体操作难等问题。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暂停评比,致使个人激励、奖励缺乏有力措施,影响基层农技人员的成果评价和职称晋升。

3破解陕西省农业科技人才问题的实践与做法

3.1开展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提升基层公益性队伍素质。依托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围绕“3+X”特色产业发展,开展能干、能讲、能写的“三能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总结出“纵横联动、教训结合、论坛讲评、技能比武、交流协作、三位一体”的陕西培训模式,实现分类别、分层次、分专题、小班化、精准化培训,将培训工作从“经验性”提升到“科学性”,由“大水漫灌的粗放式”提升到“集约滴灌的精准式”,由“思想共识”提升到“行动自觉”。每年培训农技人员7000人(次)以上,基层农技人员素质不断提高。3.2发挥社会力量,开展产业脱贫技术服务工作。立足产业扶贫,助力精准脱贫,以弥补农业技术服务短板为突破口,构建了省市县三级“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体系”,以整村推进为前提,以贫困户为单元,开展面对面、点对点、手把手帮带扶服务,成为全省产业脱贫工作的一个亮点。针对贫困地区技术力量不足问题,充分发挥现有大专院校、省市县农业科技推广机构4000多名专家力量,由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办公室统一调配统一使用。同时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尤其是发挥中高级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农民专家、农村能人等传帮带作用,共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技术团队52个、农村能人技术服务团队86个,8000多名持证职业农民与贫困户结对发展,全方位全覆盖为贫困县和贫困户服务。3.3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弥补公益性队伍不足。从2017年开始,在延安3县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募特聘农技员30名,弥补了贫困县(区)公益性队伍人员不足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人才支撑,得到农业农村部的肯定。2018年将实施范围扩大到西安、宝鸡、咸阳等7市30个县(区),已选聘300多人,为当地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3.4推进农科所(院)转型,积极参与推广工作。启动市级农科所(院)实验室建设项目,同时每年给予各市农科所(院)50万~100万元不等的项目资金支持,引导10个市级农科所(院)转型,使其逐渐成为与当地主导产业配套、区域特点明显、优势学科突出的专业科研单位,成为承担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推广试验示范、人才培训、重大项目的终端承载基地。鼓励支持市级农科所(院)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引导科研专家从事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加快构建基层农业推广机构、科研教学单位、市场化服务组织、农业乡土人才共同参与的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体系。3.5强化职业农民培育,培养本土农业人才。面对“谁来种地”的问题,在全国率先开展试点,率先启动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建立了完善的组织、工作、政策、管理等体系,探索了具有陕西特色的“理论授课、网络教学、基地实训、资格认定、帮扶指导、政策扶持”培育模式,确定了“在新型经营主体中培育,在产业链中成长,在服务体系中成熟,在政策扶持中壮大”的培育路径。目前全省累计培育职业农民125810人,认定职业农民67014人,高素质的职业化农民队伍正在加速形成。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推进极大推动了本地农业人才培养,有效弥补了政府机构农业人才的不足,吸引了大量返乡青年加入职业农民队伍,成为爱家乡、爱农业、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4陕西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对策建议

4.1继续提升公益性队伍服务能力。一是加强技术培训。明确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主体地位,增加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投入,加强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和能力建设。对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继续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以实训为主开展技术培训,让现有农技人员持续“充电”,不断增强业务素质、政策水平、服务能力。二是推动实训开展。以提高农业科技人员操作能力为目标,建设一批长期稳定开放的技术融合、人才培育、机制创新的农业科技试验基地,集自主创新、集成示范、应用推广、综合技术展示等为一体。通过基地带队伍,促推广。改变现有培训方式,重点突出实训,围绕全产业链(苹果、奶山羊、设施蔬菜等)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切实提高农技人员的动手能力和服务新型经营主体的能力。4.2支持科研人才从事技术推广。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及其他机构参与农技推广,探索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机制。鼓励农业科研推广机构通过成果转化、技术合作、承包服务等方式,依靠技术服务获取收益,建立以贡献大小为依据的内部分配机制。落实现有政策,打破现有壁垒,放活科研人员管理,支持科研人员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提供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4.3充分发挥补充力量的作用。4.3.1全面推进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实施在贫困地区及其他有意愿地区持续推行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每县围绕1~3个特色产业,招募有丰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较高技术专长、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较强、在服务区域有较好群众基础的人员作为特聘农技员,解决农业结构调整、贫困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缺技术缺服务等问题。按照增强农技服务供给、支撑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精准脱贫等要求,组织特聘农技员针对性地开展农技指导、咨询服务和政策宣贯,培养一支精准服务产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带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服务力量,为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4.3.2优化职业农民队伍在持续壮大职业农民队伍的基础上,丰富职业农民种类,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基础,细化培育对象,形成生产型、技能型、营销型及农业专职经理人等多类型的职业农民培训机制,建立覆盖产业各领域和生产各环节的职业农民队伍。按照“稳队伍、提素质、拔尖子”的工作思路,坚持分类施策和因材施教,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重点,着重提升职业农民文化素质、经营能力、组织能力、创业能力,实现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双提升。健全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各项制度,加大培育力度,多渠道支持职业农民发展,做好延伸跟踪服务。4.3.3不断壮大产业技术帮扶队伍发挥现有产业技术帮扶队伍力量,吸纳更多有实招、接地气、受群众欢迎的土专家、田秀才进入帮扶队伍,建立技术帮扶师资数据库,定期开展跟踪问效和业务培训,加大技术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帮扶能力和水平。围绕乡村振兴和“3+X”产业发展,深化技术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探索产业技术帮扶长效机制。4.4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建议探索推行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农技人员“入口关”。在人才招聘和录用方面,给农业农村部门更多自主权和决定权,以行业招录把关为主,从源头上促进农业科研推广专业技术队伍的优化提升。同时设立特殊人才聘用专项资金,允许农业科研推广机构根据科技创新需要,特聘阶段性非专业内的人才,形成“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机制。改革评审方式,实行职称评聘分开,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专业吻合的职称序列。建立符合农业规律和特点的农业科研推广考评制度,形成适合不同机构、不同人员的分类评价体系。4.5健全激励奖励机制。建议制订出台支持农业科研推广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科研推广机构及专业人员技术入股市场主体、留职带薪创业、兼职增值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服务。加大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力度,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农业科技推广带头人评选,形成符合农业科研推广规律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积极性,加快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作者:王晨光 单位: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