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科普惠农及科技兴农的生态农业
时间:2022-01-03 07:57:06
导语:漫谈科普惠农及科技兴农的生态农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普惠农服务体系的构建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汇集全市科普惠农资源,形成以中心站和分站为实体的科技服务网络,分别组建相应层次的专家服务队伍,以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常熟市科普惠农服务将以省委1号文件为指导纲领,积极引导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专业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发展种子种苗供应、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营销、农业休闲观光、农村金融保险等农业服务业。同时也要加强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管理等环节的规范引导,重点扶持“服务全过程、内容全覆盖”的“保姆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由政府向其购买公共服务。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生产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包装、冷藏、连锁销售服务一体化。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连锁超市、农超对接、专卖直销、网络交易等现代营销模式。
二、构建科普惠农服务体系、创新科普惠农服务模式
科普惠农服务体系在技术结构上,以专家、教授为核心,辅以科协技术服务人员、市植保站技术人员、和田间地头的土专家为主的技术服务主体,形成覆盖全市的所有乡镇的梯级科普惠农技术服务体系。构建从组织服务、到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信息查询、服务应答、上门服务,再到信息使用和信息反馈的全流程、互动式的农业科普信息服务网络。除做好常规的科技咨询、技术培训、成果示范、信息查询、农产品信息外,还加强农资新产品代销、病虫情报诊断等服务。
三、构建完善的科普惠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与高等院校合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构建以网站、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一体机、“农信通”短信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惠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云计算技术纳入技术规划,预留相应的服务接口以便将来系统与外部云建立对接。通过网络技术,保障惠农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将提供系统管理员、技术支持人员、普通用户以及惠农工作监督员等四个主要系统使用角色。其中,技术支持人员主要由农业技术员来担当;系统管理员由网站提供方的技术支持人员担当;普通用户指惠农工作中的直接受益人(农业生产者);惠农工作监督员指各中心站、分站的负责人以及惠农项目负责人。
四、建立节目库,逐步实现科教节目点播服务
通过财政购买方式引入省信息中心,国家信息中心,或农业发达国家的最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解决本地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五、延伸内涵,提升科普惠农服务“三农”的张力
通过企事业单位、基地和合作社联合协作的方式建立起一批拥有统一标示、统一管理规程和统一基本建设章程要求的服务站。服务站应具有正常的办公及培训场所,基地应具有一定规模田地。邀请省内外知名教授、专家讲授高效农业种植技术,延伸科普惠农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量,做好技术培训、过程解难,推进农产品产业链向纵、精、深发展。
六、科普惠农服务体系的技术保障
网络技术。为确保科普惠农体系的有效性,必须搭建合理的网络系统,开发必要的信息管理与访问系统。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集成。为确保科普惠农项目的质量,需要对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做集成性整合,从而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技术支持与服务。梯级服务团队的构建。通过技术手段,将不同层次的专家、学者、技术员、土专家等技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梯级服务团队,从而保证科普惠农工作的普及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构建“企业+基地+农户”的基于现代化科普惠农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加大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力度,创新科普惠农工作的新机制,探索建设各具特色的科普惠农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科普工作制度化、规模化和社会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
作者:黄瑜岳肖微卜鸿昌单位: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常熟市科协
- 上一篇:化工机械设计的智能化探析
- 下一篇:浅析地区农业现代化科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