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业干旱实践

时间:2022-08-01 08:55:41

导语:解决农业干旱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解决农业干旱实践

1.引言

长垣县地处黄河下游,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为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多温高;秋季凉爽,温差较大;冬季寒冷,雨季稀少。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19mm,但年际变动幅度较大,而且夏季一般占全年降雨量的80%,降雨相对集中,形成了旱涝频发的客观事实。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长垣县已初步建成了石头庄、大功、左寨、郑寨4个引黄灌区,共有引黄口门10个,总设计引水流量104.5m3/s,设计灌溉面积86万hm2,实灌面积4.3万hm2,整体形成了跨县引水与境内引水相结合、直接引水与间接引水相结合、引水灌溉与蓄水补源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灌溉补源涵盖了全县90%以上的耕地面积,年均引黄水量达1.2亿m3,年均浇灌耕地23.3万hm2次,为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提供了坚实支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抗旱措施

2.1坚持未雨绸缪,做好日常水源储蓄。一是在抗旱前期或旱情即将发生时,区别各灌区实际,充分利用河渠、坑塘、涵闸等水利工程,适时、适量地做好引黄调度,在补充地下水的同时,努力为农业抗旱储蓄一定水源。二是由县财政投资,先后于2009年6月和2010年6月在天然文岩渠上建成了石头庄和瓦屋寨两座橡胶坝,坝前水位分别达2.9m和2.5m,两座橡胶坝联合运用,可拦蓄水量860万m3,渠内形成水面50km,当地抗旱水源应急保障能力大大提高。三是积极推进“两个转变”。根据本地旱情发生规律和天气预测分析,抓住时机,科学调控,最大程度地利用雨洪资源,有效地缓解了“涝旱急转”情况下水源短缺的问题。

2.2推行春旱冬灌,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由于当地气候特点,春旱在绝大部分年份都会发生。据统计,长垣县冬小麦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96%左右,而冬小麦极宜冬季浇灌。针对这种情况,长垣县有关部门在冬季都要周密制订引水计划,合理调配水源,并着力引导广大群众准确把握浇灌时期,认真做好冬季浇灌等麦田管理工作,普遍实现春节前浇灌1~2遍,在促进小麦等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同时,保证了土壤墒情良好,春季一旦发生旱情,不至于因短期内未能及时浇灌而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大的影响。

2.3结合引水入城,尽力补充地下水源。从2005年起,长垣县从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品位的战略高度,重点实施了引水入城工程项目,并于2009年6月初步实现了清水入城的预期目标。连续3年来,通过东、西两条线路,累计向城区输送黄河水源6100万m3。为了发挥水源的综合效益,长垣县牢固树立生态与农业兼顾、城市与乡村兼顾的指导思想,除了沿线供应农业浇灌外,采取在城区上游、下游分段拦蓄,严防水源流失浪费,一方面保证了城区水质,另一方面也有效地补充地下水源,为农业抗旱奠定了良好基础。

2.4加强河道治理,快速扭转黄河河床下降对引黄抗旱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黄河连续实施调水调沙生产运行,境内河床平均下降1.5m,最高达1.8m,相同流量下的黄河水位也明显下降,给沿黄地区按时、按需引水造成了的很大困难。为此,长垣县一方面主动向黄河河务部门反映,争取对引黄闸门予以改造,另一方面及时对引黄闸前的引水渠和下游引水河道调整设计和治理标准,使引黄渠道尽可能地与黄河河床变化相适应,保证了引黄工作顺利进行。

2.5强化服务指导,确保抗旱工作有序开展。一是主动与黄河河务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引水计划下达,引黄闸门按时开启;二是根据不同旱情、不同水情,科学制订水源调配方案,并提前将水情通报各个乡村,让群众心中有数,妥善安排抗旱工作;三是在抗旱期间,尤其是旱情大范围发生时,水利部门和水管单位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抗旱一线,引导和帮助群众实行轮流浇灌、有序浇灌,避免私自拦截、扒口等发生,并针对不同实际,指导群众采取宜井则井,宜渠则渠,宜塘则塘,充分挖掘一切可用水源,有条不紊地开展抗旱工作。

2.6加大财政支出,为农业抗旱提供应急保障。在大旱期间,往往发生水源不足、机井不足、设备不足等问题,而且有些问题一家一户、一村一组难以及时解决,在这种关键时刻就需要各级政府迅速反应,尤其是在资金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如在2009年特大干旱期间,县财政拨付62万元,其中30万元用于新打机井补助,32万元为各地打配机井提供全额资金,在短时间内全县就实现新打机井340眼。同时又为滩区的武邱、苗寨两乡镇拨付10万元用于购买提水设备,切实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有力促进了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语

3.1防重于抗,坚持防旱与抗旱紧密结合。防旱抗旱,如同防火救火。在很多大程度上,防旱比抗旱更为重要,所以要积极做好天气预测、水源储蓄、引水安排和河道疏浚等工作,努力防止旱情发生,并为遏制旱情蔓延发展做好各项准备。

3.2建管并重,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紧密结合。水利工程是搞好抗旱工作的基本保障和主要措施,但在旱情一旦发生时,更要认真搞好水源调配、用水管理以及后勤供应等工作,为群众抗旱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和服务。

3.3多方投入,坚持上级投资与地方投资紧密结合。国家投资是提升水利建设水平、加快水利建设步伐的主要途径,也是搞好抗旱工作的重要保障。但在抗旱期间,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也要在建筑物维修、河道应急清淤、机井打配和物资供应等方面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及时为当地抗旱解决各种困难,保证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