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有机农业发展构思

时间:2022-07-01 09:32:47

导语:谈论有机农业发展构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谈论有机农业发展构思

一、有机农业发展

我国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就调查情况看,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发展速度保持高增长,产品开发加快;二是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三是区域比较优势初步显现,部分地区已形成有机食品集中产区;四是发展较快的地区继续增长,相对滞后的地区发展加快;五是工商资本进入有机农业,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六是总体态势由生产和出口推动型向消费和内销拉动型转变,且规模发展与分散经营并行。总体来说,我国的有机农业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有机食品的市场份额不足0.1%,远低于2%的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有机农业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尤其是在全世界面临食品安全和环境危机的今天,发展有机农业既顺应潮流又符合我国国情。

二、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一)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有机产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中国的有机稻米、蔬菜、茶叶、杂粮等农副产品和山茶油、核桃油、蜂蜜等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2006年中国有机食品出口额3.50亿美元,仅占国际有机市场份额的0.7%。从国外发达国家的需求趋势看,有机食品在今后十年有望达到10%~15%的份额,因此从总量上将有较大的提高。但是,有机食品目前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微乎其微,以有机茶为例,根据有机茶项目小组2008年和2009年对消费者调查的结果显示(食品质量报,2009),只有30%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有机茶,只有5%的消费者喝过有机茶。尽管我国有机茶产量每年有所增加,但总量低于茶叶总产量的2%,由于市场的发展程度与消费习惯等原因,我国有机茶销售主要以国际市场为主。目前国内有机茶基本上是内销和外贸各占50%,有机茶在国内的销售与消费比重非常小。因此,中国有机农产品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有机农产品的消费增长将高于世界有机农产品消费增长的平均水平,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据估测,2015年将达到248亿~594亿元的市场规模。

(二)技术有保障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研究无论在生态环境治理、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还是产品产后加工贮藏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贮备,如地方特色品种(豆类、特菜)的选育、生物防治技术及产品(Bt及植物类农药)、生物肥料快速堆腐及生产、节水技术、就地保鲜等,一些新技术不断产生和推动,这些为有机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另外许多地方都有着独特的传统生产及管理技术和经验,如蘑菇栽培、混农林业、林草结合、旱地耕作等,通过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经验,完全可以保证有机食品的质量与风味。另外从地域上讲,我国中西部地区虽然也是贫困地区最为集中的地带,但这些地区都有着独特的地方资源优势。

(三)社会效益巨大

首先,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有机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有效融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传统农业中的农药、化肥和杀虫剂等农业措施在有机农业中尚未找到良好的替代措施,很多诸如病虫草害防治等农业劳动要通过手工来完成,在其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专业分工上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投入,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有机生产的劳动力投入通常高于常规生产的30%~50%,甚至比其他农业生产领域高出6倍左右,这无疑会增加生产劳动力的投入成本,但同时也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参与。据专家预算,目前,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为1.7亿,占现有农业劳动力的53.1%,即目前我国还有约46.9%的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如果能建立起配套的有机食品加工业,延长有机农业生产链,使有机农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就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业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都起到重要作用。其次,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有机农业有利于培育农村地区的社会资本,它区别于其他农业模式的高资本高资源的投入,有机农业技术含量高,善于利用传统经验,促进农民之间的交流。有机农业的开展离不开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教育。农民可以通过科研专家的专题讲座、技术人员的咨询、田间指导和一些“订单式”培训班等多种渠道,掌握有机农业的相关知识、技术和技能,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专业型的农业人才,提高技术水平的农民必然会在生产中将其转化成效益和利润。有机农业利用内部控制和参与式保障体系等检查控制手段,强化了农村地区的社会组织和权利,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可以将推动有机农业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策略。再次,培育健康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服务功能。有机农业的核心是培育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机农业禁止使用合成肥料和农药,代之以有机肥料(如堆肥、家畜粪便、绿肥)和利用生物多样性如轮作、间作、建立缓冲带和减少耕作等措施,从而建立生态系统内稳态机制,挖掘系统内部资源,保持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率,减少环境污染。有机农业产生的生态功能服务包括土壤形成和改良、土壤稳定、废物循环利用、碳截留、养分循环利用、掠食(害虫)、授粉和生境。通过选择有机产品,消费者利用他们的购买力促进了污染较少的农业生产方式,降低了农业在环境方面隐藏的自然资源退化成本。随着全球日益变暖和气候更为异常,有机农业在促进和缓解全球变暖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有机农业通过减少对农业化学品的需求,降低了非再生能源的使用(农业化学品的生产需要大量矿物燃料)。生命周期评估表明,单位产品或生产面积常规生产系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总是高于有机生产系统。在全球范围开展的多项实地试验显示,与无机肥相比,有机肥可使土壤有机碳不断增加,有机农业能够把碳截留在土壤中,帮助减轻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有机农业使用的许多管理方法(如少耕免耕、秸秆还田、种植覆盖作物、轮作、种植固氮豆科作物)使更多的碳返回土壤,有助于碳储存。所有这些使得有机农业成为在减轻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和巨大潜力的耕作方法。有机农业生产要求人们在田间管理中强化生态平衡,注重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化学品的投入,采取合理的措施如种植传统和优良品种、作物合理的间、套、轮作种植方式,建立稳定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将能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在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转基因生物。由于人类尚未完全了解转基因生物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影响,有机农业鼓励使用天然品种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机农业生产是通过不减少基因和物种多样性,不毁坏重要的生境和生态系统的方式来保护利用生物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我国现有的保障措施

(一)资金直接补贴

政府直接拿出专项资金对进行有机农业生产的企业、组织和农户的生产资料投入和认证费用进行补贴。在笔者所查询到的扶持政策中,有35项都是属于资金直接补贴型,占目前所有相关政策的80%左右。其中直接将资金补贴给进行有机生产和认证的企业又占到了大多数(70%~80%),有少部分费用是补贴给农户的。补贴资金分配到每个企业上一般在1~5万元左右,基本上可以用于企业支付有机认证的费用。如辽宁省东港市对企业“三品”认证给予资金扶持,每认证一个有机食品补贴8000元,一个绿色食品补贴5000元,一个无公害食品补贴2000元。2009年2月江苏省宝应县为加快高效有机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富民,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根据国家、省、市现行支农惠农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宝应县了《关于扶持发展高效有机农业的政策意见》宝政发[2009]17号文件,规定完成有机食品基地转换、新增有机食品基地500亩以上的,补助10万元;鼓励农业企业创建品牌,新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品牌,分别奖励1万元、5000元、3000元。2006年9月北京市发文:为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力度。凡是从今年开始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的,认证费用的50%由北京市政府直接给予奖励和补贴;凡取得有机食品转换证书的,认证费用由北京市政府给予100%的奖励。

(二)技术支持

由政府牵头,投入专项资金来组织区域性的有机农业的规划、培训、咨询以及技术推广等基础投入,建立高标准的有机农业基地。设立相关科研项目,如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示范、有机农业的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积极支持有机农业的发展。这样的扶持政策相对较少,占10%左右的比例,政策规定中并没有明确所扶持的资金,但在与有机农业相关的项目运行期间,政府在审批、资金使用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倾向性。如2002年四川省双流县制订了《有机农业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对于按要求新建畜禽干粪预处理发酵车间,为有机肥厂提供肥料原材料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按100元/平方米的标准予以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20万元。符合有机农业生产规定的商品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的,按有机种植模式进行生产,每亩年施符合有机农业生产规定商品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按实际购买价的40%予以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300元/亩•年。批准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打井取水、配套滴灌或喷灌等节水灌溉设施,达到有机生产灌溉用水的;新建农产品快速检测点,配套相应设备和人员,开展农产品残留快速检测的;购买小型耕翻机、植保机械等设备,且达到相关标准的业主,按核定价格的40%予以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400元/亩。立项批准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推广使用经县农发局认定的符合有机农业生产规定的植物源农药,同时采用杀虫灯等生物或物理防治技术,达到有机农业生产要求的,按核定价格的40%给予资金补助,最高不超过300元/亩•年。又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了新政办发[2007]208号文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机食品发展规划》,规定设立有机食品开发专项基金,扶持列入规划中的一批基础条件良好、生产管理与技术相对成熟、产品具有市场前景的有机食品开发示范基地。基金主要用于有机食品宣传推介活动和有机生产咨询、认证补贴、技术人员培训、龙头企业参加有机食品博览会等的补助。在农业和环保项目经费上适当向有机食品开发倾斜;制定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多渠道吸引资金投入;鼓励龙头企业和个人投资有机食品开发。

(三)金融政策导向

政府对于进行有机生产的企业、组织和个人在配套基建、贷款和税收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和支持企业、组织和个人开展有机生产。如2010年4月四川省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有机农业的指导意见》对经国家相关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农业部门要优先安排农村沼气工程、农业机械化或设施化生产等农业项目,水务部门优先配套微水治旱工程项目,交通部门优先安排农村道路建设;对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上、银行贷款额不低于150万元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市物价局(市价调办)组织评审后,可优先安排价调基金给予项目贷款贴息;又如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政府帮助思源有机食品公司申办流动资金贷款100万元,并贴息3年,公司所在地政府提供厂房、车辆、设备农机等一切固定设备,并无偿使用3年;此外溧水县政府还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并承担30亩新品种试验示范费用,每亩补贴8万元;2009年江苏省句容市对在农业“三区”新办有机农产品企业所需的土地减免相关费用,免除部分租金,对有机食品企业生产用水减半征收水资源费,而且句容市还制定了优惠的税收政策,龙头企业销售国家规定的免税农产品,按1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农业企业销售自产农产品,从取得收入起3年内免征农林特产税等。

(四)官员绩效考核

政府将地方有机农业发展的情况纳入到地方的政绩考核中,强化地方政府对有机农业的重视程度,从而有力引导各地有机农业的发展。如辽宁省北票市把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纳入了乡镇干部考核指标,而江苏省将有机农业的发展写入了江苏省市、县长环保目标责任状中。我国有机农业生产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的过程。前期主要是由出口需求推动有机农业的产生和发展,95%以上的有机农产品出口到日本、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到2006年,中国有机耕作面积已经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占农业生产面积的0.60%,大约有1560个农场(农业企业)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法。

四、我国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组织模式

(一)“公司+农户”是目前我国有机生产组织模式的主要形式,又称“有机订单农业”的模式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决定了其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的主要特征,再加上认证成本、市场准入以及市场风险等原因,单一农户难以进行有机农业生产,以公司为龙头“公司+农户”就成为有机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根据调查,目前“公司+农户”主要有三种具体模式:一是公司和农户直接签订协议,由公司提供生产技术和统一供给主要投入物资,公司以一定价格回收产品,简称订单式。“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保价收购合同,农户生产出的产品通过公司进入市场,完全解决了农户担心的销售难的问题,使农户的基本利益得到了保证,同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二是公司通过合作社和农户打交道,即“公司+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的合作社式。我国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由农民自发建立了各类地方性的有机农民协会,如安徽岳西的两个村级有机猕猴桃协会和有机茶叶协会、安徽舒城的一个村级有机板栗协会等都在组织有机生产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农民集体自身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的不足,很难解决市场问题,因此他们能采取的最佳有机农业生产模式,也还是与贸易公司相结合型的模式。三是公司把农民的土地租过来,吸收农民成为员工,进行有机农业的生产,简称反租倒包式。从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机农业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订单式由于管理成本高,难以控制个别农户的机会主义倾向,已经很少采用;合作社式虽然能够降低管理成本,同样难以控制个别农户的机会主义倾向;反租倒包虽然解决了农民机会主义倾向问题,但变为低效率的集体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根据山东省泰安市农业局提供的材料看,为了保证有机产品质量,大多数有机农业生产公司倾向于向反租倒包组织形式转变。

(二)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典型技术模式

我国不同区域的有机农业生产模式不同,总的来说,有机农业发展根据生产的品种类型、生产链的长短等,分为以下三种技术模式:单个有机农产品为主的生产模式、种养结合型复合生态模式和“整建制”有机生产模式。一是单个有机农产品为主的生产模式。该种模式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相似,种植业、养殖业各自独立,呈单程线性结构。目前国内大多数的有机种植和养殖生产是采用这种模式,尽管在有机农业中,对于外来输入的生产资料有严格要求的生产方式,但依旧是以某种经济作物为主,或种植其他一种或多种作物为辅的生产模式,例如果菜结合、有机茶叶种植等模式。二是种养结合型复合生态模式。种养结合是有机农业倡导的一种方式,该模式以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利用当地资源,以畜牧业产生的有机肥(经过发酵处理)替代化肥,为养殖业提供肥料,又以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等,提供农业生态循环发展。在有机农业生产中,典型的案例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有机农业生产稻鸭共作模式、桑基鱼塘、稻田养蟹模式、畜沼果鱼模式以及猪—沼—茶生态模式等。三是“整建制”建设有机农产品区。所谓“整建制”发展模式是指大规模有计划有侧重地发展有机农业,按照“整建制村———整建制镇———整建制区”的发展路子,最大规模地实现资源优化利用。典型的例子是博山区“整建制”有机农业发展模式。

五、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建议通过与发达国家标准同性接受等方式,短期内实现我国有机农产品的顺利出口,长期确保进口到我国的有机农产品能够符合我国的质量要求。在5~10年内基本形成有质量保证的常规农业形式(农产品数量、质量、可追溯性都能得到保证)为基础、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占领高端生产和消费市场的二元农业发展形式。有机农产品作为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形式,不会完全代替常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贸易。因此,在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在有条件的地方和有需求的阶段,有机农业应该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而不能通过搞运动等简单化,否则只能破坏有机农产品发展的大环境,有机农产品将会丧失其发展的优势。参考国外的发展经验,我国有机农业和农产品在未来10年的发展规模将达到3%~5%的耕地面积。在我国农业宏观发展战略特别是“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建议将有机农业作为解决技术性贸易壁垒、生态和环境保护以及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和替代方案。

(二)制定、完善和实施有机农业的产业扶持政策

在财政方面的产业政策包括补贴、税收、认证费用减免支持等形式,建议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绿箱”政策,采用灵活的经济手段,保证有机农业产业的有序、良性、稳定发展。参考欧盟等国家的操作方法,可以考虑对转换期的有机生产给予补贴,补贴幅度必须保证转换期的生产企业的收益维持在转换前的水平。在发达国家不断设置和增加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大背景下,建议以有机农产品为突破口,提升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继续实施国家有机产品基地建设项目,对于列入国家有机产品基地建设的产地,在土地整理资金、生态补偿基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在面源污染控制项目中,将有机农业技术列入优先技术方案,并对其实施给予支持。将有机农业发展列入东北、中西部地区扶贫优先方案和措施中;在科技扶贫、以项目为先导的扶贫活动中,将结合地区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有机农业发展作为优先产业予以支持。对贫困地区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环节的税收予以优惠。对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实施通道和优先放行的措施,优先推荐国家免检产品等。对于在转换期或者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企业,给予贴息或者免息贷款或者信用担保。

(三)健全和完善有机农业的法律法规和组织管理体系

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从生产、认证、销售等整个环节对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进行规范,需要农业、环保、海关、技术监督、认证认可和工商等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以农业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国家认监委、科技部、海关等相关部委积极配合,健全和完善在相关部委内对绿色有机生产的管理机构,强化以促进生产和贸易、维护有机产品质量为目的的组织管理,确保有机农业的生产、营销、监管、认可和技术研发等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四)加大和深化宣传教育,提高对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认识

各级政府在教育、培训的同时,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方式来提高各级领导和企业管理者的意识。可以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手段,建设国家层次的有机农业信息交流平台。对于有机农产品的宣传,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或者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在电视、互联网和报纸等媒介上宣传有机农业。在高等和职业技术教育层次,可以通过有机农业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以及实践课改革、教育与培训材料(参考书,录像等)制作、师资力量培训和能力提高等措施来加强。在广大农村和农业生产企业,通过财政等形式支持和推广以农民协会、商业性咨询服务公司或组织为主要形式的有机农业技术服务咨询网络,将技术需求和研发充分结合起来,提高有机农业技术在有机农业产业中的科技贡献率。

(五)加强有机农业理论、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以有机农业关键技术为代表的农产品安全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列入“十二五”科技规划中,对包括有机农业适宜区、主要作物栽培管理成套技术、土壤质量管理和改善、有机肥生产、轮作套种模式、有效生物源病虫害控制技术和材料以及畜禽中兽医动物疾病防治等在内的技术研究支持给予必要的倾斜。在国家高技术研究领域,建议对生物农药类给予倾斜,研究和开发能够符合有机农业生产要求的生物农药和技术。建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筛选和确定有机农业技术项目的研发机构,并成立松散型有机农业技术专家委员会,将国内不同领域(生产、加工、贸易)、不同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业以及农民协会研究实力结合起来,集中研究有机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编写简单、实用的有机产品生产手册。建议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将有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到农业科技成果转换资金项目、星火计划项目以及科技扶贫项目中,收集和推广一批实用性强、效果好的有机农业实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