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气象灾害预防系统构建问题
时间:2022-05-24 05:50:00
导语:农村气象灾害预防系统构建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两个体系”建设现状
各地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实际出发,把“两个体系”作为现代农业体系的基层体系,把气象为农服务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服务,打牢为农服务基础,强化为农服务能力,先后建成了自动气象站、土壤水分站、农业气象试验站,积极开展农气观测,农作物产量预报、农业情报、气象预报预测等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形成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急预案、应急准备认证等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预警显示屏、农村大喇叭、手机气象短信等预警信息传播网络,成立了气象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建成了气象信息员队伍。农村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得到提升。通过开展“两个体系”建设,推动了科学防灾减灾、趋利避害,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
2“两个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建设资金筹措难
“两个体系”建设资金主要是来自政府投资,重点依靠项目支撑。“两个体系”建设要实现防御规划到县、组织机构到乡、精细预报到乡、自动观测到乡、气象服务站到乡、应急预案到村、风险调查到村、科普宣传进村、气象信息员到村、预警信息到户、灾害防御责任到人、灾情收集到人的目标,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持。特别是西部不发达地区、山区、贫困县,经济发展缺乏支柱产业,主导产业规模不大,农民增收缓慢,财政收入有限,对“两个体系”建设的支撑力不强。
2.2主体作用发挥难
根据农村气象服务覆盖面问卷有关调查结果,西部地区还有15%左右的农村人口得不到及时的气象预警信息,部分县区、乡镇、村还未达到“两个体系”规划目标的基本标准,没有享受到气象预警、气象服务、防雷安全等公共服务。“两个体系”规划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取决于各级政府领导是否认识到位,在于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是否到位。“两个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各级政府是主导,要承担主体角色,创造性开展工作,因地制宜,分清轻重缓急,共同出点子、想办法、攻难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支持“两个体系”建设。
2.3人才技术支撑难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农业气象观测技术与试验手段滞后,一些地方停留在“一把尺子、一个取土钻、一个烘箱”的观测方式,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站网布局不够合理,农业气象监测预报评估水平不高,雨情墒情灾情等信息收集,分析手段还比较落后,涉农部门信息共享不畅,农业气象服务产品针对性不强,与当地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开发结合不够。“两个体系”各项建设任务对人员素质与其他工作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需要的是既懂气象又懂农业、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要“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
2.4长效机制构建难
建立“两个体系”工作长效机制,对于巩固建设成果非常重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构、应急队伍“台子好搭戏难唱”,气象信息员日常管理和培训力度不够,监测预警设施多部门建设,维持经费缺乏,气象设施使用频率低。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缺乏制约力,应急准备认证、应急联动制度缺乏有效考核。一些地方出现“重硬件、轻服务”的倾向,短期行为的趋势不容忽视。
3“两个体系”建设问题的解决措施
3.1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争取各级政府对“两个体系”建设的支持,以各级党委、政府为主体,进一步健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政府领导机制、组织机制,引导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机制,将“两个体系”建设目标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目标考评体系。
3.2按照“部门合作、整合资源”的原则,充分考虑目前现有的气象台站设备、人才、技术等工作基础,整合水利、林业、工业和信息化、农业、教育等各涉农部门资源,坚持“多站合一”、“多员合一”的原则,共同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发展气象信息员队伍,开展气象知识培训,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教育。
3.3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符合“两个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和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对相关建设内容进行总体规划、集约化设计,根据当地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轻重缓急,分项目、分步骤实施。
3.4按照“适应需求、突出重点”的原则,立足市情、县情、区情和农村工作实际,认真调研,分析全市“三农”工作对农业气象服务、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从农民需求出发,把防御和减轻灾害放在突出位置,有效提高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服务能力,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准确性和预警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不断优化服务体系,让“两个体系”建设成果真正惠及农民群众。
- 上一篇:农技推广瓶颈和对策
- 下一篇:村镇预防和处置森林防火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