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浙江的农业科技发展
时间:2022-03-12 10:44:00
导语:剖析浙江的农业科技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依靠科技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由传统农业向高技术农业转变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建设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实现新农村建设与科技紧密结合的有效方式,是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造福农民群众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加大力度,促进农业科技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全面启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工程,组织实施五大农业科技专项,构建新型农业与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政策创新和投资力度,做大十大涉农高科技产业,做强十大传统农业主导产业,做优粮食与远洋渔业两大战略性产业,科技进步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各项工作都取得明显成效。近几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制定了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若干意见》等28个与农业和农村科技创新有关的政策文件,截止到2∞9年,共获国家科技部、省委省政府颁发的l3个全国或全省先进集体奖或优秀奖,组织实施备类农业和农村科技计划项目37s8项,投入科研经费2Q4亿元。同时十分重视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奖励,省政府设立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
2.着重技术,推动科技发展
早在2000年浙江省就开始着手布局,重点围绕种子种苗、农产品精深加工制造、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质新材料、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蓝色(海洋)农业、林化产品制造、工厂化设施农业、农业信息技术、林业生态与新能源等1O个涉农高科技产业的培育,组织实施符合农业高新技术标准和条件的科研与成果转化项目2366项。据20o1——0。6年已经通过验收的997个项目绩效考评显示,累计投入科研经费36l2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科研投入50l亿元,解决共性关键技术2164项,获专利1181个,制定技术标准534个,研发新产品(品种)1821个,项目执行期内实现农f或工业总产值145728亿元,利税8。22亿元。并通过项目带动和机制创新,用科研项目带动科技企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用科技示范带动产业培育,据2(E)8年年底的不完全统计,l0个涉农高科技产业的总产值已经突破lO00亿元以上,其增加值占农业GDP的比重明显提高,为浙江省未来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扎实基础和科技储备。
在“十一五”期间,从战略产业、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3个层面,重点加强了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水稻、油菜、旱粮等粮油作物;产业基础和生产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竟争优势明显、对农民就业和增收作用明显的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竹木、花卉、蚕桑、食用菌、中药材十大传统农业主导产业以及近几年刚刚兴起,对局部地方农民增收有重要影响的休闲农业、农(渔)家乐、观光渔业、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与推广三条技术路线的集成,浙江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196、65%和94%,有力促进了浙江省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特别是l0个传统农业主导产业的提升,lO个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70%以上;吸纳农民就业人数达l70。万人,占农村现有人口70%以上;每亩效益均达到15)(30元以上,就业劳动力人均收入都在3500元以上,对农民增收贡献较大,同时推动了浙江省茶叶、竹木、花卉苗木3大产业居全国第一,蚕茧丝绸跃居全国第二,海洋捕捞居全国之首,杭嘉湖平原成为全国三大淡水鱼养殖中心。
3.转换理念,推动“三维”农业建设
近年来,为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打破传统农业科技狭义的概念,浙江农业科技实现由“二维结构”向“三维结构”新型农业拓展;农业传统功能向现代多功能并存的未来农业拓展;传统农业产业向涉农高科技产业拓展;科技管理模式由传统研发项目向研发链、产业链和市场链三链整合产业链项目全程创新管理拓展。重点加快了农业科学研究方向与研究重点的调整,基本实现了从主要追求农产品产量增长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提高、从主要突破动植物向微生物、农田向山地森林、陆地向海洋与空间方向转变;从主要以传统手工操作向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农业现代化与智能化、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农业传统功能与现代多功能并存的未来农业所需要的科技支撑条件转变态势,促进了浙江省60多个技术领域研发水平达到全国领先或部分国际领先水平,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50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O多项。在“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了现代农村建设科技推广工程,重点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科技富民强县、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和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5个科技促进行动,省和国家4年累计投入科研经费32个亿,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项目1651项。为浙江农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科技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1.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工程
启内力,借外力,积极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工程。认真做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培育工作,努力向上级申报优秀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并配套一定额度的科研经费用于农业科技示范园工程,围绕蔬菜种植、富硒大蒜、畜牧养殖、林果和水产等农业产业中的优势产品培育出优秀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技示范园。选择出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条件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园,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措施实现农业技术集成,造就有影响力的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对农业示范园区的培育,构建科技特派员创业平台,培养和吸引一批优秀的人才,建立技;和技术服务网络体系。
2.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
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农村中学远程教育网及各级农业信息平台,推广农业新技术。搭建知识进村入户的信息平台,把用户终端拓展到农民家庭。积极建设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服务站点,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信息联盟和信息共享服务机制,开展农村科技成果信息的标准化收集、数字化表达及整合加工、数据库和网络平台的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系统。
3.实施科技程,为由科技主管部门牵头搭建县级科技培训平台,积极协调、调度涉农科技培训,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农业、蔬菜、林业、畜牧、农机等涉农部门分别实施专业培训项目,造就一批乡土科技X:zf、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涉农部门要搭建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平台,以各级科技服务机构、农广校“绿色证书”工程、星火培训基地、“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和“科技特派员工程”等为依托,有效整合备类农业教育培训资源,形成以企业与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备类培训机构为基础I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三、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1.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304项国家奖和省级奖项目,大部分是应用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其中技术开发类、发明类、工程类项目占到了总获奖数的三分之二,都是围绕浙江省重点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和重点、难点问题,组织科技攻关取得的成果,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凸显了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如浙江大学完成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项目“电厂锅炉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半干法烟气净化技术”,可实现对电厂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重金属和有机物等多种污染物的高效协同脱除,近三年累计实现销售合同额达s7亿元;浙江兰亭高科有限公司完成的“废旧沥青再循环利用的成套关键技术”,对推进旧沥青路面料的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二是突出重大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如杭氧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省一等奖项目“五万等级化工型内压缩空分装置”,通过集『戎创新,掌握了国际最先进的特大型内压缩流程技术,产品成功应用在中原大化、齐鲁石化、大唐国际等重大工程装置上,打破了国外空分厂商对市场的垄断。三是更加关注民生,很多获奖项目与人民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我省为主完成的国家奖中就有“肝移植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应用”、“节能型饮用水深度处理系列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等多个项目。省一等奖中农业和医卫项目占了三分之一以上,中国水稻研究所完成的“优质香型不育系中浙A及超级稻中浙优l号的选育与产业化”项目,大面积亩产达到55o—_60O公斤,2007年省内推广面积达到155万亩,约占全省杂交水稻总面积的22%,省外广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也相继进行了推广,累计增加稻谷Z]3亿公斤,增加产值383亿元,为我国粮食增产增收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2.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产学研合作日益加强
279项省科学技术奖中,企业独立承担或参与完成的有1.58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56.6%;其中企业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l03项,占获奖总数的369%。在国家奖获奖成果中,浙江省企业参与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也占了大多数。说明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加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正在我省逐步形成。我省区域龙头企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表率作用,如天通控股公司与电-74"q~大学合作、德力西集团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华海药业公司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作的项目成果均获得了国家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3.基础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28项省一等奖项目中基础理论类7项,占2S%,大部分项目都是原创性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如浙江大学的杨德仁教授主持完成的“半导体准一维纳米结构”项目,在国际上率先制备出纳米硅管、硒管等新型半导体准一维纳米结构,实现了高质量纳米硅线及其阵列的可控制备,完善了其基于量子效应的拉曼光谱理论,并在国际重要学术干U物上发表SCI论文8s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lO项。
- 上一篇:学生进网吧调查报告
- 下一篇:青少年体育锻炼总体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