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风险防治与解决措施

时间:2022-12-26 11:30:00

导语:农业风险防治与解决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风险防治与解决措施

一、农业风险

农业风险是指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遭受到能够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一般是难以预测的,即便可以预测人力也无法抗拒。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由于自身的弱质性和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在整个再生产循环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风险,是典型的风险产业。农业风险一般具有风险单位大、发生频率较高、损失规模较大、区域效应明显,而且还具有广泛的伴生性等特点。

1.自然风险。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农业都是一个与自然交织的产业,这个本质就决定了农业具有天生的弱智性,在自然条件方面,我国地域辽阔、耕地离散分布于各种自然条件下,这就意味着几乎每年都有一种或几种自然灾害影响到我国农业,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农业遭受旱灾、风灾、雪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损失很大,2009年初我国北方遭遇5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具农业部统计,有1.6亿亩小麦受旱,其中重旱6753万亩,437万人饮水困难,而今年年初西南地区遭受了特大干旱,7月份北方地区又爆发了严重的洪灾,全国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近十年来,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上年受灾人口多达2亿人次。此外,我国国内动植物疫病疫源分布广泛,病毒变异不断加快,并且飞虱、蝗虫等重大病虫害偏重发生,防控任务艰巨,我国农业巨灾风险体系尚未建立,农业科技化、机械化程度很低,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弱。

2.市场风险(1)农业产业具有弱质性,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具有存在的必然性:从需求的角度来讲,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农产品的销量不会因为人们收入的提高而出现相应的提高,一旦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农产品就会出现过剩,很容易产生“谷贱伤农”的现象,而且农产品不易长期保存,其价格无法充分实现,同时,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且具有季节性,其供给的变化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加之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信息,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很弱,导致我国农业蛛网效应明显,因此农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具有必然性。

(2)农业领域分工加强,进一步强化了市场风险: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带来收益,我国的农业领域越来越多的呈现出专业化的态势,特别是物流环节,其专业化大大的减少了农产品的销售时间和成本。

(3)经济全球化给农业市场带来了新的风险:在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粮食实际上已成为金融的衍生品,粮食价格有可能完全背离粮食需求,更多的受金融投机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面临与国外廉价农产品的直接竞争,我国农产品面临降价的风险,而且国内国际市场联动,加大了我国农民生产经营活动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风险源增加,面临的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

3.社会风险。社会风险又称为行为风险,它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的社会行为造成的风险。农业企业的社会风险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伪劣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二是错误的行政干预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三是工业污染给农业生产和经营造成的损失;四是农业政策等经济环境的变化给农业农业生产和经营造成的损失;五是政局变化,政权更迭、动乱等政治因素引起或造成的各种损失。其中,政策风险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重要因素。政策风险主要来源于与农业生产和经营相关的政策转换及政策改变两个部分。

二、解决农业风险的措施

(1)关于自然风险,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结蒂是发展问题,所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风险归根结蒂就是进一步发展农业的问题,第一,要发展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基础设施,为了应对高温、干旱、洪涝及其他自然灾害应加强水利建设、提高防洪抗旱、供水能力及应变能力,通过引水调水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水平,加大理论探索、应用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力度,建立健全防灾减灾预算管理系统,防患于未然,力求大灾化小、小灾化无。第二,要在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加强农业适应能力的建设,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指导农业,用现代管理经验管理农业,优化传统农业。

(2)加强农产品市场的信息服务,提高农民科学决策的能力,以政府部门作为农业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对互联网与传统信息载体进行优势互补,加强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测,提高农民科学决策的水平和能力。

(3)克服农业保险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的“团体保险”和“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保险制度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考虑以种子为主、货币为辅的保险赔付机制,以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实行风险分区,合理的确定保费,进一步通过政府建立巨灾风险基金规避巨灾风险。

(4)改变农业补贴的制度,可考虑将现行的按耕地面积进行补贴改为以向国家交粮数量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建立以粮食实际产量和流通量为主的多形式的粮食补贴制度,同时还应调整农资综合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