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国油菜生产对比优势

时间:2022-12-11 10:24:00

导语:小议中国油菜生产对比优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中国油菜生产对比优势

一、问题的提出

油料及其食用油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当前我国油料生产总体不足,每年进口大量大豆、油菜籽、棕榈油等油料和食用油。以2008年为例,当年进口大豆3744万t、油菜籽130.3万t和棕榈油528.4万t,其中大豆的进口数量约为我国生产数量的2倍(见表2)。

大豆的大量进口使我国逐步失去了定价权。根据沈琼、刘小和等人的分析,进口大豆与进口油菜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替代关系。油菜籽适应性广,从我国的自然条件来看,尽管气候和地理环境差异较大,但各地基本上能满足油菜籽不同品种和不同类型的光热要求。因此,大力发展油菜生产成为我国油料生产的一项策略。国家发改委在2010年1月11日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继续支持长江中游“双低”油菜带建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生产。

依据斯密、李嘉图及H-O-V理论,比较优势是产品生产、贸易及生产要素流动的基石之一,也是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分析并了解我国油菜的比较优势显得十分必要。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

1、研究方法

目前比较优势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如显示性比较优势法、贸易专业化系数法、相对贸易优势系数法、国内资源成本法、工程成本法、基础会计法等,本研究采用国内资源成本法,即DRC方法。

国内资源成本是指一国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除可进口要素投入以外的全部国内生产要素投入成本。根据Bruno,Chenery,Pearson,Master和Nelson关于国内资源成本方法对于比较优势测定的观点,本研究采用其中两个最基本的指标来评价产品的比较优势,一个是社会净收益(NetSocialProfit,即NSP);另一个是国内资源成本(DomesticResourceCost,即DRC)。其计算公式如下:

NSPj=(uj-mj)vi-∑fsjvs+EjDRCj=(∑fsjvs-Ej)/(uj-mj)

其中Uj表示j生产活动的产值;mj表示j生产活动的可进口性中间投入(=进口化肥投入费+进口农药投入费);vi表示第i种产品的影子汇率,即一单位美元所代表的真正价值;Ej表示j生产活动的外部效果;fsj表示生产活动所需第s种生产要素的数量;vs表示第s种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

另外,取DRCCj=DRCj/vj,并称之为国内资源成本系数;取DRCC’=1-DRCC,称之为比较优势度。显然,比较优势度越大,该国该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越明显。

2、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国内资源成本法计算需要的数据量大,这些数据有些可直接从相关资料中获取,有些则需要通过一定的处理和转换方式推导,具体数据计算和处理方法如下:对亩产量、物质费用、土地费用、人工费、收购价等指标,我们均取自《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9);可进口性投入中的进口化肥投入费与进口农药投入费两项指标以及官方汇率则取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对外部影响,我们取一般情况下的0值;对影子汇率,我们取与官方汇率一致。另外,为了同时了解大豆的情况,我们在计算我国油菜比较优势度的同时还计算了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度。

三、中国油菜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根据DRCC研究的中国油菜及大豆比较优势情况(见表1),从资源成本的角度来看,近年来中国油菜的优势在不断增强,而中国大豆则一直处于比较劣势。中国油菜的比较优势度从2005年的-0.07逐步上升到了2008年的0.43;中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度在2006年就达到了-0.35,虽然在2007年曾经回升到-0.18,但2008年甚至达到了-0.54。

四、中国油菜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依据我国油菜与大豆比较优势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从比较优势的角度,中国油菜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可以成为我国发展油料生产的一项策略。尤其是,“双低”菜籽油营养价值高,仅次于橄榄油,被世界公认为是对人体最健康的食用植物油之一。“双低”菜籽所含氨基酸比例适当,许多是人畜无法自身合成的必要氨基酸,其蛋白资源利用的迅速发展也使其相对于大豆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但是,中国油菜在发展过程中,在价格、数量及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逐步提升中国油菜的竞争优势

我国油菜及其制品的主要劣势之一在价格。依据相关资料,与大豆相比,2008年我国每吨大豆的进口平均价约为490美元/t,折合人民币约3400元/t。而每t国产油菜籽的平均价格在人民币3800元左右,较高的原料成本使市场上菜籽油价格约比大豆油高15%(见表2)。

在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波特系统地提出竞争优势理论之后,人们将其作为指导分工和贸易的基本准则。一般认为,造成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分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国际之间的名义汇率,一是技术创新。

中国具有较强的油菜生产科技创新能力。我国以长江油菜带为核心的种植区不仅“双低”油菜种植正在普及,而且全部为非转基因产品。我国“双低”菜籽油的精深加工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冬油菜也是我国一大优势。加拿大等国种植的是春油菜,上市时间较我国晚。冬油菜还具有不与其他作物争季节和为其他种植作物增加农家肥的作用。此外,WTO“绿箱政策”规定我国可有8%的投入,在这方面我国也有弥补价格劣势的巨大空间。在当前汇率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这些优势完全可以提升我国油菜的非价格竞争优势。

2、不断提高油菜籽收获质量

我国油菜籽的主要进口国为加拿大。2008年我国从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的价格约为600美元/t,折合人民币约4100元/t,略高于国产油菜籽价格。我国仍然进口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其质量的稳定性(即芥酸和硫苷含量)。我国油菜籽虽然在技术上达到了加拿大“双低”水平,但在生产中质量还不稳定,尤其是“双低”与“双高”混杂。

以中油为龙头研制的中油杂系列“双低”油菜品种,含油量可达41%以上,芥酸和硫苷含量可分别在1%、30μmol/g以下,但目前仍未完全普及推广。另外,农民在种植油菜时各种品种、“双低”与“双高”插花种植,收获时混收,也造成了油菜籽质量的不稳定。

种子源头也是影响油菜品质的重要因素。油菜是特殊作物,如果种子多、乱、杂引起插花种植,导致异花授粉,会直接造成生产“双低”菜籽的品质下降。我国应严把种子关,加大种子市场的管理力度,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3、扩大油菜生产规模

我国各地基本上能满足油菜籽不同品种和不同类型的光热要求,要充分利用这一条件扩大油菜种植规模。以2008年我国进口3744万t大豆、含油率18%来计算,我国需要生产1872万t含油率36%的油菜籽,才能生产数量相应的食用油。这些油菜籽以2008年134.90千克/亩的单产计算,需扩大种植面积约13800万亩,比现有9885万亩的种植面积要多约40%。要解决这些问题,除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外,“三冬田”也具有一定的挖掘空间。据统计,我国目前可以利用的“三冬田”可达3000多万亩。当然,这些措施距离所需要的种植面积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油菜生产还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