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田间试验技术管理思索

时间:2022-08-23 11:04:00

导语:水稻品种田间试验技术管理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水稻品种田间试验技术管理思索

田间试验是农业科学实验的主要形式,开展田间试验主要是为了在大田自然环境条件下研究新的品种和新的生产技术,以便能客观地评定具有各种优良特性的高产品种及其适应区域,能正确地鉴定最有效的增产技术措施及其适用范围,使科研成果能合理地应用与推广,及时充分地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增产增效作用。为了规范奉新县水稻品种田间试验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全县高新农业技术的推广,结合实际情况,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形成了自成一套的水稻品种田间试验技术操作程序,现简要介绍如下。

1试验要求与内容

田间试验的环境条件最接近大田生产实际情形,由于环境条件难以控制,增加了试验的复杂性。为了有效地开展田间试验,必须遵循试验的基本要求:一是试验的结果要可靠。为了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在试验进行中,所有的农事操作、田间测定及观察记载等,都应严格按规程进行,读数准确,记录及时,避免错误。二是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试验条件应该能代表将来准备推广试验结果的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土壤种类、地势、肥力、气象条件等)与农业条件(如轮作制度、施肥水平等)。如果一个试验没有充分的代表性,试验结果就不能为大田生产服务。三是试验结果要能够重复。在相同条件下,要多次重复进行试验或实践,应能重复获得与原试验相类似的结果。田间试验的内容主要包括:试验题目、试验目的、方案设计、技术措施、考察项目、试验总结。

2小区设计

所谓田间试验的小区设计,就是根据田间试验环境设计的重复、随机及局部控制这3条基本原则对试验小区进行科学地设计和布置。其主要内容包括小区面积、小区形状、重复次数、区组设置、处理排列和保护行的设置等几个方面。一是小区面积。小区面积对减少土壤差异的影响及提高试验精确度有重要作用。土壤肥力差异较大时小区面积应较大,反之小区面积宜适当小。一般品种试验小区面积要相对较小,为15~20m2;栽培技术试验小区面积要相对大一些,为20~40m2;植保、肥料试验小区面积要更大一些,为40~60m2。二是小区形状。在通常情况下长方形小区,尤其是狭长形小区,由于能包括较多的土壤肥力差异,因而其试验误差常比方形小区要小。小区的长宽比一般以(10~15)∶1为宜。三是重复次数。实践表明,增加重复可以比扩大小区面积更有效地降低试验误差。一般田间试验大多设1~3次重复即可,品种试验及栽培技术试验小区重复以3次为宜;植保、肥料试验小区重复以1~3次为宜。四是区组设置。基本要求是区组内各小区间的环境差异应尽可能小,而区组间的环境差异应尽可能大。试验田土壤肥力或其他因素(如坡度、水分、小气候等)有定向趋势变异时,应使小区的长边平行于该趋势方向而使区组的长边垂直于该趋势变异的方向。五是处理排列。在任何一个区组内,究竟哪个小区接受哪个处理,一般采用完全随机的原则进行安排。六是保护行设置。一般试验区组四周设保护行,区组之间、小区之间无需设保护行,保护行以1m宽为宜。品种试验小区的各个处理的边上应栽种对应的相同品种。

3田间管理

在同一试验区组内的各种田间操作,除处理项目的不同要求外,都必须尽可能保持一致,以避免技术操作不一致带来的误差,如各项技术操作的进行时间、工具、方法、数量、质量等都要力求相同。在观察记载方面,观察时间、标准、工具以及观察人员等都要相同。

3.1编制田间农事记载簿

拟订试验计划之后,要尽快编制好农事记载簿,为把试验处理安排到大田种植做好准备,内容主要包括处理种类(或代号)、种植区号(或行号)、田间记载项目(如分蘖动态、重要生育时期等)等,并绘出各处理田间种植图。

3.2试验田的准备和田间区划

试验田在进行区划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以保证各处理有较为一致的环境条件,按试验要求施用基肥,不仅要求质量一致,而且要施得均匀,尽量采用分格分量施用,尽力避免施基肥不当而造成土壤肥力上的差异。试验田准备工作初步完成后,即可按田间试验设计与种植计划进行试验田区划。一般先计算好整个试验区的总长度和总宽度,然后再划分重复、小区、走道和保护行等,在不方正的田里设置试验时,整个试验田的边界线先要拉直,不能简单采用与田塍平行的方法,否则试验区可能不成方形或长方形,面积不准确。为使试验区形状方正,可先在试验田的一角用木桩定点,用绳线把试验区的一边固定,再在定点处按照“勾股弦”定律划出一直角,在此直角处另拉一绳线,即为试验区的第2边,以此类推,得出第3边和第4边。划出整个试验区后,即可按试验设计要求和田间计划,区划重复、小区、过道、保护行等,作出田间布置图。

3.3种子准备及播种

在品种试验中,不同品种种子的千粒重和发芽率互有差异,因而不能按重量采取同等的播种量,而要先测定各品种种子的千粒重和发芽率。各品种在各自相同面积的播种小区中的可发芽种子数应基本相同,以免造成植株营养面积与光照条件的差异。按照田间农事记载簿上的顺序准备种子,避免发生差错,根据计算好的各播种育秧小区的播种量称量种子,每小区1个样,每个样装入1个带有小区编号的尼龙网袋,网袋中还需施入与小区编号相同号码的塑料标签,以便浸种催芽。在进行栽培技术试验(如肥料对比、农药对比等试验)时,应做到选用主栽品种,在播种时,确保秧床落谷均匀,秧苗生长整齐一致即可。采用湿润育秧方式培育壮秧,可有效地控制每个小区栽插的基本苗数。要求每个小区按相同株行距(即相同密度下)栽插相同行数及每行蔸数,从而确保每个小区栽插的基本蔸数完全相同;另外,每蔸均要确保只栽插2粒谷苗,从而确保每个小区栽插的基本苗数达到基本相同;增强同一性,提高可比性,减少群体数量差异造成的误差。

3.4肥水管理一致

一是肥料运筹。磷肥只作基肥施用,不作追肥。追肥中的氮肥只选择尿素,不用碳铵、复合肥等其他肥料品种。品种试验采用中等偏上肥力水平为宜,一方面以有效地考察反映出品种特征特性,另一方面以能切合或接近当前农民种田用肥水平,便于一个品种的广泛认可,也不至于因用肥水平过高而导致品种变样及栽培管理困难。植保试验采用高肥力水平为宜,在尽可能充分发挥品种高产特性过程中为诱发各种病害、虫害创造条件。二是水分调节。肥料试验及植保试验对田间水分有严格的要求,要确保各小区间的肥水或药水不能流动和串灌,因此一方面在制作各小区田埂时,必须考虑建立能单排单灌的沟渠系统;另一方面在小区之间采用分2~3次做埂的方法做高出大田平面25cm左右的田埂,并用1m宽的薄膜包封至犁底层。

3.5收获及脱粒

田间试验的收获要及时、细致、准确。收获前要事先准备好收获、脱粒用的材料和工具如蛇皮袋、样品袋、塑料标签、脱粒机械、曝晒器具等。收获时,先把保护行收获脱粒,然后在小区中按计划采取作考种或其他测定用的样本,并挂上标签,再按具体要求,分小区单割单打、单装单晒、单装单晒、单独称重,在每一小区收割完毕时,把预先准备好的标签挂在蛇皮袋上,并内置同样的标签,仔细进行核对后,再运送至晒场。如为品种间对比试验,则每一品处脱粒完毕后,必须认真仔细清扫脱粒机,避免品种间的机械混杂或产量差异等。原则上成熟期时各个处理的每小区都要实行单收、单晒、单称,但是,当处理及重复过多时就会造成晒谷的麻烦,样品过多,人为误差就会加大。因此,在每个小区进行单独打出产量后,先称出每个小区的鲜谷产量,再把同一处理的各个重复的鲜谷进行合并装袋,待合并后的样品晒干后,再按鲜重的比例折算出同一处理中各个重复的实际干谷产量。这就要求试验田在1d内能收割完工为好,否则,就应提前1d割倒,于第2天再统一脱粒和合并装袋,避免合并时的人为失误。

3.6观察记载和测定

开展田间试验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研究的实践,探求先进农业技术的增产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性的认识去指导生产和发展生产,因此进行田间观察记载和测定是必要的,只是这样才能获得十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得出规律性的认识提供依据。一是气候条件的观察记载。对于特殊气候条件下,如冷、热、风、雨、霜、雪、雹等灾害性气候,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水稻生长发育的变化,应及时观察并记载下来,作为分析试验结果时参考。二是田间农事操作记载。任何田间管理和其他农事操作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水稻生长发育的外界条件,从而引起水稻的相应变化。详细记载整个试验过程中的农事操作,如整地、施肥、播种、除草、施药等,将每一项操作的日期、数量、方法等记录下来,有助于正确分析试验结果。三是生育动态的记载和测定。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各个生育时期、形态特征、特性、长势情况、分蘖动态、经济性状等,条件允许的话,还要做些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测定,以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内部物质(如含氮量、叶绿含量等)变化的影响。早稻熟期内的试验,分蘖动态的考察时间间隔期以6d为宜,因为早稻生长期内(特别是前期)出叶速度较慢一些;中、晚稻熟期内的试验,分蘖动态的考察时间间隔期以4d为宜,因为中、晚稻生长期内(特别是晚稻)出叶速度较快。田间观察记载必须有专人负责,做到及时,并持之以恒,才能掌握全面而可靠的资料。四是取样。取样时间过早,因水稻成熟度不够,易人为造成样本数据的偏差;取样时间过迟,于收割时取样,因现场事情较多,易造成取样时出错;因此在收割前2~3d进行取样为宜。千粒重的取样宜在大田进行,每个处理在大田取样时,采用尼龙网袋或纸质信封进行单独取样,总粒数控制在1500粒左右即可,可确保在考种的同时晒干样谷,便于晒干样本后能较早地获得千粒重数据。五是室内考种及测定。主要考察一些在田间不易或不能进行的重要项目,如经济性状等的测定。

4试验资料分析

田间试验经过上述这一系列的步骤,取得了大量的试验资料,接下来是将试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由于衡量处理效果好坏的主要指标是产量,因此先要对产量进行初步分析,找出比对照增产的最优处理,然后根据考种资料及平时的观察,分析最优处理形成的原因,找出规律性的认识结果,从而对试验作出科学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