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外来水生物入侵对我国渔业水域的影响

时间:2022-05-13 06:50:00

导语:小议外来水生物入侵对我国渔业水域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外来水生物入侵对我国渔业水域的影响

生物入侵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生物难题,我国的水环境中的生物现状,也不容乐观。本文详细陈述了我国渔业水域中的入侵生物种,介绍了入侵种对社会和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危害。

1我国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物种及相关的法律条文

1.1涉及水环境的比较典型的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爬行类:巴西龟

鱼类:鳙、鰕虎鱼、食蚊鱼、鳉,鲈鱼、鲢

甲壳类:克氏螯虾

软体动物:福寿螺、非洲大蜗牛

真菌:鲑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植物:水花生、大米草、水葫芦

1.2相关法律

《生物多样性条约》第八条规定:必须对那些威胁生态系统、栖息地或物种的外来物种进行预防引入、控制或根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引进海洋动植物物种,应当进行科学论证,避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九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2生物入侵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入侵水生生物物种尤其威胁湿地和淡水生态系统,还可引起严重的健康威胁。有些入侵水生生物物种在他域属于垃圾物种、严禁饲养、公害等,但往往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引进这种浑身是病的生物,一旦误食后都人体构成极大的危害,有的即使不用于饮食,由于自身携带了大量的病原菌,尤其是一些人畜共患病。

3入侵水生植物物种疯狂发展

3.1大米草

我国最初从英、美引进它是为了保护沿海滩涂,可是近年来它在沿海地区疯狂扩张,覆盖面积越来越大,已经达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疯长的大米草与沿海滩涂本地植物竞争生长空间,致使大片红树林消亡。大米草还破坏了近海生物的栖息环境,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引起赤潮,大量的沿海生物窒息死亡。

3.2水葫芦

1901年从日本引入台湾作花卉,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逸生,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覆盖水面,影响生活水;滋生蚊蝇。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到10亿元。昆明滇池之所以被列入国家环保治理重点,水葫芦“功不可没”。滇池曾经一度有10km2的水面被凤眼莲占据,不仅堵塞了交通,破坏了当地水生植被,而且给渔业和旅游业造成重大损失。

4大量水生动物异地繁殖

4.1巴西龟(Trachemysscripta)

已经是全球性的外来入侵种,目前在我国从北到南的几乎所用的宠物市场上都能看到巴西龟的出售。虽然我国还没有报道巴西龟的危害,但其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1)列为世界危险的100个入侵种之一。同时巴西龟也是疾病传播的媒介。台湾引进南美州产的“宠物鼠”,也曾引起疾病传播的恐惧。

4.2食蚊鱼:(Gambusiaaffinis)

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北部。1924年引入中国大陆控制蚊子,很快开始自然繁殖。在香港,引进的食蚊鱼已经超过了当地鱼的种群数量。

4.3清道夫

水族箱中常饲养的清道夫是吸口鲇属的一种(Plecostomuspunctatus),原产拉丁美洲。最近报道已在北京南长河、南方的珠江和汉江采集到。据台湾宜兰县冬山河报道,该物种在宜兰没有天敌,而繁殖力很强,每次下300-500粒卵,孵化率几乎达到100%。以其他鱼类的卵为食,使台湾本地鱼逐渐减少。为此,宜兰还发动了一场清鱼行动。

4.4鰕虎鱼(Gobiidae)

我国的本土物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云贵湖区在引进四大家鱼时,带进了鰕虎鱼等小类鱼类,由于这些湖泊凶猛性鱼类少,这些小型鱼类的种群得以很快的发展,成为优势种群,造成土著鱼类的数量减少甚至绝迹。如泸沽湖中的裂腹鱼类,由于鰕虎鱼等小型鱼类吞食鱼卵干扰产卵场,几乎绝迹。

4.5河鲈

从额尔齐斯河引入的河鲈(Percafulviatilis)已导致新疆博斯腾湖中新疆大头鱼(Aspiorhynchuslaticeps)的灭绝。20世纪80年代初,洱海、抚仙湖等高原湖泊引进银鱼,数年后即成大种群,加上经济活动的介入,湖泊生态受到的冲击很大,一些土著鱼锐减,水质也因为死鱼受到影响。

4.6沙筛贝

原1915年巴拿巴运河通航后,由船只将其带至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后在印度东部海岸、日本内湾发现少量个体。台湾1977年在牡蛎田首次发现。1980年香港TOTO港发现一块木板上附着这种少量死壳,推测是越南难民船带来的。1982年沙筛贝已在香港建立自然种群,在九龙尖沙咀西的政府船坞,该种几乎把土著的文藤壶(Balanusamphitrete)等完全排斥。除可能附着在船只上带入外,该种也可能在引入鲜活饵料或苗种时夹杂带入。该种入侵后,常常覆盖在养鱼网箱、塑料筏子、绳缆及砖头沉子上,密度可达5740-34360个/m2,严重影响当地的渔业生产,并排挤当地物种,如藤壶(Balanusp,)牡蛎(Crassosterasp.)等。由于其肌肉和生殖腺小,几乎不能使用,当地渔民只好采集作为锯缘青蟹的饵料,但售价很低。

4.7指甲履螺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该螺附着在船底随过往船只或各种附着基移动传播。。1979年在香港大潭湾及维多利亚港发现。极大量附着在翡翠贻贝的壳上,密度可达11-994个/m2。指甲履螺入侵到香港后,已经建立自然种群,成为本地污染生物的优势种之一,估计是远洋轮从日本带来的。该种已成为香港码头,网箱养殖场的污染生物。

4.8大瓶螺

又叫福寿螺,作为高蛋白食物最先被引入台湾;1981年引入广东,1984年前后,已在该省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广为养殖,后来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养殖。但由于养殖过度。口味不佳,市场并不好,而被大量遗弃或逃逸,并很快从农田扩散到天然湿地。大瓶螺食量极大,并可啃食很粗糙的植物,还能刮食藻类,其排泄物能污染水体。其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显然大大超过其作为美食的价值。除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外,大瓶螺也是卷棘口吸虫、广州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4.9伦西亚列蛞蝓

传播至我国很可能因入境蔬果漏检所致。南方地区的自然分布中种群密度低,无明显的危害表现;而在北方温室中,该蛞蝓常严重危害蔬菜、瓜果和观赏植物的幼苗、植物成株和果实,导致经济上的损失。

4.10食人鲳

住在亚马逊流域以捕鱼为生的人们,比较害怕遇上鳄鱼,因为它们凶狠残暴。可有时候也出现怪现象,有时渔民看见鳄鱼翻转身体肚皮朝天,缩成一团,飘浮于河面上,在水中一向称霸的鳄鱼怎么会出现如此怪行为呢?经调查原来这种鱼被当地人称为“水中狼族”俗称“食人鱼”食人鱼虽然嗜杀成性,但它却有美丽的外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再加上巴西政府在对该凶狠鱼类的管理没有制订明确的措施和条例,所以此鱼目前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出口到其他国家。我国许多地方就出现了食人鱼的踪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目前我国许多市场走俏的红腹食人鱼,这种鱼鱼体呈卵圆形,尾柄呈叉状,颈部短。它们体形小巧,一般为25cm,色彩美丽,拥有浅绿色的头,墨绿色的背,火红色的腹部。不过从2002年开始国家渔业局已明令禁止养殖、销售,一经发现立即销毁。

4.11克氏原螯虾

我国20世纪30-40年代从日本引进,日本于更早的时期从美国引种,主要用作食物、鱼饵和宠物。克氏原螯虾常常混养在家作物(如水稻)田中。不需要人工孵化,一旦池塘投放了原种,可实现自我维持,收获后,不需要再投放原种。逃逸个体在堤岸上挖洞生存下来。它们能在临时性水体中生存,且食性广泛,建立种群的速度极快,易于扩散。对当地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破坏当地食物链;因其取食根系而直接对作物(尤其是水稻等水生、半水生作物)和天然植被有灾害性破坏。其筑穴还会引起灌溉用水的流失及田地破坏;由于螯虾食生很杂,对鱼苗发花和1龄鱼种培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危害人工繁殖的幼蚌。该物种在洞庭湖大量繁殖并且威胁到堤坝设施。

4.12银鱼

1979年由太湖引入幼鱼到云南滇池,后又引进到其他天然湖泊,形成自然繁殖的优势种群,并成为主要捕捞对象。该鱼被作为经济鱼种引进到高原湖泊。其适应能力强,短时间内便在天敌较少的高原湖泊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当地鱼类则面临灭绝的威胁。由于其食性广,甚至吞食当地臂虾的幼苗,导致湖内水草大面积消失,生境遭受严重破坏。这两因素危害到适应力和竞争力较弱的云南湖泊中的当地生物,导致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20世纪90年代抚仙湖引进银鱼,由于与当地特有种类康良白鱼(Anabariliusgrahami)食性相近,出现生存空间和食物的竞争,加之严重的误捕,造成后者数量迅速减少。

4.13草鱼

原来在云南、西藏、新疆、青海等高海拔水系,后被大量引入到云南的滇池、星云湖、程海等天然湖泊,以及青海、辽宁、新疆等饲养。

因水产养殖而被高密度的引进比较封闭的天然湖泊,草鱼大量吞食水生植物,影响依赖水生植物藏身、觅食、繁殖的当地水生生物。在云南滇池及泸沽湖等天然湖泊,引进草鱼便使当地很多水生生植物(如滇池的海菜花Otteliaacuminate)的种群消耗殆尽。水生植物的消失使赖其自下而上的动物(如滇池蝾螈Cynopswolterstorffi及中鲤Cyprinus(Mescocyprinus)mircristius)的栖息和繁殖场所消失,种群逐渐灭绝。草鱼对繁殖水域的水温及水流要求严格,在很多非原产地不能够自然繁殖,要依赖不断的人工引入放养。引入草鱼对本地物种的危害程度并不一致,但如被重复、高密度的放养,对引入地点的水生生物还是可造成严重的破坏。它还与滇蝾螈争栖息地和食物,甚至有可能损害滇蝾螈受精卵或吃掉滇蝾螈幼体。正是引进该物种加速了滇蝾螈的绝迹过程。这还与当地一些鱼的绝迹有关。

4.14麦穗鱼

原不产于云南和青藏高原淡水湖泊,后被无意引入。云南于20世纪60-70年代在引入“四大家鱼”的苗种时,无意间把这类小型鱼类带进了湖区。它们适应能力强,繁殖力高,生命周期短,短时间内在这些湖泊内形成优势种群。它们不仅与土著鱼类竞争食物和空间,而且吞食土著鱼卵,对土著鱼类的生存造成相当压力,致使土著鱼类的数量减少甚至绝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麦穗鱼使生活在泸沽的3种裂腹鱼绝迹。

4.15牛蛙

1959年引入我国,牛蛙适应性强,食性广,天敌少,寿命长,繁殖能力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易于入侵和扩散。本地两栖类则面临减少的灭绝的危险,甚至已经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如滇池的本鱼类,同时,对一些昆虫种群也存在威胁。早期的养殖和管理方法不当是造成扩散的主要原因。国内贸易和消耗加工过程中缺乏严格管理,动物在长途贩运和加工过程中逃逸现象普遍。

4.16鳙

鳙的口较大,鳃耙长而密,滤食能力强,相对而言,云南杞麓湖云湖本地种大头鲤(Cyprinuspellegrini)则口较小,鳃耙短而稀,滤食能力弱,因此在引进鳙后,大头鲤急剧减少。

4.17蛇头鱼

凶猛的食肉鱼,喜食青蛙、水鸟、其它鱼类及小型哺乳动物,生命力特别顽强,能在无水的情况下存活好几天,还能以其强有力的鱼鳍在陆地上移动。它可能取代其他鱼类破坏整个食物链。

5生物入侵对本地传统物种的影响

5.1鲢鱼、草鱼、青鱼

青、草、鲢鱼具有生长快、食性广、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生态互补性及综合效应强等特点,是我国水产养殖的当家鱼,它们的天然资源在急剧地减少,种质在衰退。几乎所有的养殖场,都面临着有效群体数量较少、逆向选择、近亲交配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经济性状衰退和基因库萎缩等问题,出现生长慢、早熟、抗病力差等症状,暴发性鱼病频繁发生,经济损失严重。加上洪水屡次发生,使天然种群与人工繁殖种群混杂,天然种质资源严重影响。另一种重要养殖对象团头鲂,是20世纪60年现的优良养殖对象。30多年来,由于各地的广泛移植和人工繁殖,团头鲂的种质资源正受到衰退和混杂的威胁。

5.2鲤

鲤是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主养鱼类。我国鲤的年产量达300万吨以上,占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10%以上。然而我国天然鲤的种质资源已受到破坏,在中华大地的绝大部分地区原种已难以找到。

5.3河蟹

1970年以来,河蟹增养殖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长江天然蟹苗资源衰退,河蟹人工繁殖技术尚不完善,优良蟹苗供不应求,致使长、辽河等水系间蟹苗出现了前所未的无序流动,种质混杂日趋严重,小规格商品比例越来越大,养殖效益逐年下降;河蟹养殖的利润逐年下降,已严重阻碍了河蟹养殖的发展。

5.4中华鳖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华鳖养殖迅猛崛起。国内各种鳖种大流动、大混杂,国外各种鳖也纷纷涌进。台湾鳖以其低价格大量打进养殖场。品质优良的中华鳖的种质资源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浩劫。

5.5罗氏沼虾

自1976年引进我国以来,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养殖业。20世纪90年代初,海水养虾业由于病害发生导致的大幅度减少,为罗氏沼虾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001年全国罗氏沼虾育苗量达130亿尾,养殖面积达50万尾,约10万吨。但由于重复和无序引进,以及亲虾选择培育不当,退化现象十分严重。

5.6大黄鱼

原为我国海洋主捕四大对象之一。我国二十世纪70年代的年产量在12万吨左右,由于资源枯竭,现已成为珍稀鱼类。为挽救这一著名鱼类,1985年人工育苗成功。但另一方面,在从野生种到养殖种的过程中,出现了性成熟提前、生长减慢、肉质变差等情况,种质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

5.7海产贝产类等

扇贝、牡蛎、鲍鱼等主要养殖种类近几年由于种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贝类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5.8地方土著鱼类(以洱海为例)

到20世纪90年代,洱海土著鱼类四须鲃,洱海四须鲃、大眼鲤、大理鲤、云南裂腹鱼、大理裂腹鱼、灰裂腹鱼、光唇裂腹鱼等已经基本灭绝,它们共占洱海土著鱼种类的47%。而在20世纪50年代,洱海渔业产品基本都是土著鱼,其经济价值并不亚于如今洱海的渔业产值。这些土著鱼类的灭绝或濒临灭绝,显然与野杂鱼如暇虎鱼、棒花鱼的无意引进相关,甚至可以说是正是这些入侵物种导致了某些土著鱼类的灭绝。在如今的洱海渔业资源中,小型野杂鱼如鰕虎鱼、麦穗鱼等种群规模庞大,约占渔业资源总量的50%以上。这意味着洱海的生态系统中至少有一半的饵料资源都被那些经济价值很低的野杂鱼(入侵种)所占据,直接影响了那些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的保有量。按照目前洱海渔业产值每年2000万元计算,这些入侵物种每年造成的损失不可低估。

6结语

通过对我国渔业水域所遭受的外来生物入侵严重这一事实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如何应对防止外来水生生物入侵已成为当务之急。渔业、农业、海洋、环保、检疫等相关部门,一定要通力合作,将外来生物入侵已经造成的损失减至最少,将还未进入我国但有可能对我国形成生物入侵的物种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