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滁菊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论文

时间:2022-01-20 03:02:00

导语:探索滁菊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探索滁菊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论文

摘要:介绍了滁菊主要虫害的种类、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滁菊虫害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滁菊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滁菊以名贵特产在清初进贡朝庭而得“贡菊”之称,其花蕊硕大金黄,药瓣晶莹玉白,素有“金心玉瓣、翠蒂天香”之美誉。滁菊以其特有的药用保健价值,名列全国四大名菊之首。

全椒县是滁菊主产区,民间栽培史已有600余年,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全椒县把加快滁菊产业发展纳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积极组织滁菊生产。随着菊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因重茬、防治措施单一,而使主要虫害越来越重。为此,笔者于2006—2009年对滁菊重大虫害的发生防治开展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主要虫害种类及发生特点

1.1菊蚜

菊蚜以卵越冬,翌年春季孵化为干母,孤雌生殖1~2代,然后产生有翅胎生雌蚜,5月迁入刚栽插的菊田,即在菊花上繁殖、危害,5、6月是危害主要时期,以成若蚜密集于植株嫩梢、花蕾或叶背上取食汁液,使叶片发黄、皱缩、枯萎,严重影响菊花产量。6月下旬以后气温高,多暴雨,蚜量下降,8月以后虫量再次增加,11月中下旬产生有翅的性母,迁回越冬寄主,产生无翅有性雄蚜和有性雌蚜,雌雄蚜交配后在越冬寄主枝条隙缝和芽腋处产卵越冬。

全椒县菊花蚜虫因发生期不同可分为苗蚜和伏后蚜。苗蚜一般自4月下旬零星发生,在5月上中旬成长较快。6月上中旬达高峰期,干旱少雨有利于苗蚜繁殖危害,6月下旬以后逐渐消亡。7月上旬到8月中旬,高温(3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干旱(相对湿度50%以下)、暴雨冲刷对伏蚜有抑制作用。菊蚜10月上旬零星发生,10月中下旬进入危害高峰期,直至11月中下旬采收结束。蚜虫还是病毒病传毒的媒介,蚜虫发生重的年份病毒病发生也重。

1.2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以幼虫食害菊花幼苗,并食害叶片,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第1代成虫在3月下旬出现,4—10月均有成虫发生,成虫有趋光和趋食糖醋的习性。卵产在落叶、土缝、杂草或接近地面的枝叶上。第1代幼虫危害期在5月,6月中旬、8月上旬,为第2代与第3代幼虫发生期,以1生为重。幼虫有假死性,3龄以前主要在嫩头、嫩叶上取食,食成凹斑、缺刻或孔洞;3龄后则潜入土中,夜间出土危害,常把菊花嫩苗齐地面咬断作为食料,咬食地下嫩茎及根,并可继续转移危害其他菊苗,严重者可造成缺苗断垄。

1.3菊天牛

全椒县1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和成虫在菊科植物根部越冬,少数以蛹越冬。成虫背部黑褐色,胸部背面有大块,腹部黄色,尾部末端有钳状的构造,体长1cm左右。据2006—2009年4年调查平均幼虫越冬占56.6%,成虫越冬占27.8%,蛹越冬仅占15.6%,翌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进入化蛹高峰,6月上、中旬进入羽化始盛期,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成虫具有假死性,晴天白天9∶00—10∶00、15∶00—17∶00活动最盛。雌雄成虫白天在菊花等寄主叶背活动交配,成虫产卵时将茎梢咬成小孔,将卵产于其中,每处产卵1粒,并在顶芽下10~20mm处的幼嫩部位用口器啃食皮层,咬成左右2个相近的半圆形伤口,相距1cm,伤口不久变黑,上部茎梢逐渐萎蔫,易从伤口处折断,造成植株不能正常开花,严重时整株枯死。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茎内,沿茎杆蛀食直到根部;9月幼虫老熟,在蛀道内化蛹,10月成虫羽化,并以成虫、幼虫或蛹在菊花根际越冬,少数以老熟幼虫或蛹在蛀道内越冬。

1.4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以初孵幼虫群聚菊花叶背取食叶肉,2龄以后分散为害,3龄以后进入暴食期,叶片、菊花的花蕾都可取食。1年发生4~5代。11月以老熟幼虫在1~3cm表土内做土室化蛹。每年为害时期皆在7—10月。

1.5叶蝉

为害滁菊主要是大青叶蝉,以成虫、若虫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呈现小黑点。1年发生3~5代,世代重叠,以卵在嫩枝条的皮层内越冬。翌年4月越冬卵孵化,初孵若虫群集危害,稍大后,渐迁至禾本科植物上繁殖危害。10月成虫开始迁至花木上产卵越冬。成虫趋光性强,需取食。卵块产于嫩枝或叶片主脉及茎杆组织内。成、若虫群集嫩叶背面危害。初期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枯死脱落。枝干被害形成伤疤,导致失水枯死,并传播病毒病。

1.6菊花潜叶蝇

菊花潜叶蝇1年发生5代,以蛹越冬。成虫早春出现,成虫体长2mm左右,暗灰白色,在嫩叶背面产卵。卵多产于叶边缘的叶肉内,幼虫孵化后即取食为害。幼虫黄白色,筒状。老熟幼虫在叶内潜道的末端化蛹越冬。蛹初为黄色,后黑褐色。春夏间发生较多,危害较重。主要以幼虫从叶缘潜入叶片及嫩梢表皮下取食叶肉,形成弯曲的白色隧道,有时叶肉被吃光,造成叶片枯萎。成虫也能为害,主要是雌成虫以产卵器刺破叶组织产卵为害,雌雄成虫从刺破口吸食汁液,在叶上形成白色小斑点。

1.7菊花钻心虫

菊花钻心虫老熟幼虫体长20~30mm,体背面淡红褐色,具有暗色条纹3条。1年发生2~3代,以幼虫在植物秸秆中越冬,成虫于5月底羽化,在菊芽及叶基部产卵,6月上旬幼虫孵化。幼虫从菊芽和叶柄基部钻入茎内危害,蛀入孔附近皮色变黑,孔外有虫粪。受害株常萎蔫而死。7月下旬2代成虫羽化,8月中旬幼虫危害,以6、7月危害严重,并能钻入花蕾危害,11月虫越冬。

1.8蜗牛

蜗牛又名蜒蚰螺、水牛,是菊田较常见的有害软体动物,年度间发生有差异,雨水较多的年份产区发生普遍而且严重。全椒县为害菊花的蜗牛种类主要是同型巴蜗牛,成虫贝体软黄褐色,头上有触角两对,背上有黄褐色的螺壳;卵球形,白色光亮;成贝一次产卵20~30粒,孵化的幼贝与成贝体形相似。1年只发生1代。以成贝或幼贝在田埂土缝、残株落叶、田边杂草或乱石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中旬后开始活动舔食菊花叶片、嫩茎,10—11月也为害花蕾、花朵。一般白天潜伏于隐蔽、低洼潮湿处,傍晚或清晨取食,阴天则全天为害。5—6月成贝交配产卵,卵成堆产于作物根部土壤中、草根附近或石块下。1年中有2个活动为害盛期,6—7月为第1个为害盛期。8月高温,蜗牛活动减弱。9月气温凉爽,再次进入活动为害盛期,遇温暖的阴雨天气,作物受害则更严重。11月开始越冬。当年6—7月降水量偏多,且持续时间长,地面湿度大,气候温暖,利于成贝取食、产卵,蜗牛发生重。

2防治技术

防治滁菊虫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利用农业、物理和生物等措施,增强滁菊抗逆和抗虫能力。注重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以控制害虫数量,建立健全县、镇两级病虫测报站,根据当地过去(特别是上年)虫害发生情况,结合天气、滁菊生长季节和苗情,做出虫害发生、为害的准确测报。掌握滁菊敏感生育期,在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专化性农药科学施药防治。

2.1植物检疫

规范植物检疫程序,加强菊花种苗检疫,防治检疫对象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入[1]。

2.2农业、物理和生物等防治措施

(1)选用肥力强,向阳沥水的沙质土高床栽培,控制栽插密度,生长期清理排水沟,确保雨后排水畅通,避免涝渍;种植前彻底清除田间杂草,耕翻晒地,消灭越冬蛹和幼虫。

(2)增加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足基肥,配施磷、钾肥,使植株生长旺盛;早施追肥,中期适当控氮制苗,增加抗逆性。

(3)菊花生长期间及时整枝,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结合滁菊剪苗、摘顶心,随手摘除下部病叶,将枯株和落叶深理或烧掉。当嫩梢萎蔫或折断时,摘除顶梢,集中带出田外烧毁,有效减少菊蚜、菊天牛、斜纹夜蛾、菊花潜叶蝇、菊花钻心虫、叶蝉、蜗牛等初始虫源[2]。

(4)使用植物性杀虫剂和洗衣粉灭蚜、安置黄板粘杀有翅蚜,利用银灰色塑料薄膜避蚜。每年发生盛期可人工捕杀地老虎幼虫、菊天牛成虫及高龄斜纹夜蛾幼虫,可在雨后捕捉蜗牛。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昆虫,如蜘蛛、瓢虫、草蛉、寄生蜂等防治害虫[3]。

2.3化学防治措施

蚜虫发生期可选用吡虫啉或啶虫脒对水喷雾。防治菊天牛,每年6月中旬,可选用2%甲维盐1500倍液,喷2次,既可减少成虫产卵,又可杀死初孵幼虫,兼治菊花潜叶蝇、叶蝉[4]。叶蝉防治以低龄若虫期最佳。采用注射注杀茎内玉米螟、菊天牛幼虫。利用毒饵诱杀地老虎。防治斜纹夜蛾在幼虫3龄前用药,防治指标为百株卵块2块,或百株幼虫20头,用药时间应在18∶00以后进行。防治蜗牛,于发生始盛期选用2%灭旱螺毒饵6.0~7.5kg/hm2,或6%密达杀螺颗粒剂7.5~9.0kg/hm2,或8%灭蜗灵颗粒剂12~15kg/hm2均匀撒施到菊田畦内。若遇大雨,药粒易被冲散至土壤中,致使药效降低,需补施。

3参考文献

[1]方春华,刘轩武.滁菊菊天牛的发生及防治[J].安徽农业,2003(3):25.

[2]袁先阳.滁菊的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06(4):61.

[3]袁先阳.滁菊的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6):10.

[4]黄元宁,郑冬梅.无公害滁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6(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