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业产业化改革思考论文
时间:2022-01-19 05:18:00
导语:深化农业产业化改革思考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五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绩与经验
进入新阶段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截止2004年底,全国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11.4万个,固定资产总额8099亿元,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14261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70.9%、91.7%和141.7%。
(一)有力促进了优势产业集聚。沿海地区形成了优势水产品、园艺产品产业带,中部地区形成了粮棉油等优质专用农产品产业带,西部地区形成了特色农产品产业带,龙头企业对优势产业带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带动作用。农业产业化与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培育壮大了主导产业。特别是畜牧业,发展最快、产业化经营程度最高,已成为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2004年,畜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6%。
(二)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2004年,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8454万户,比2000年增加2493万户,增长41.8%,平均每户从中增收1202元,比2000年增加302元。带动农户增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实行保护价收购保障农民增收。二是采取利润返还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农民增收。
(三)有力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产加销、贸工农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主要有三种带动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二是专业市场带动型;三是中介组织带动型。
(四)有力促进了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整体素质。龙头企业成为组织标准化生产的重要载体,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者,成为品牌战略的实施主体。
(五)有力促进了农业对外开放。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在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装备、经营管理方式的同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2004年,全国龙头企业出口创汇额约20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近2倍;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131家,超过5000万美元的有26家,超过1亿美元的有10家。农产品出口日益扩大。
五年来,各地按照中央的要求,从当地实际出发,加大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力度,积累了丰富经验。
(一)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各地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多形式、强带动的原则,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将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物质装备、生产技术等要素导入农业领域,提高了农业的整体素质。
(二)坚持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首位。各地按照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不同产品的特点和要求,积极探索不同的利益联结方式。
(三)坚持把促进经营主体协调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许多地方在发展产业化中,既抓龙头企业、又抓基地农户和中介组织,发挥各自功能,形成有机整体,促进良性发展。
(四)坚持把遵循市场规律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准则。许多地方在产业布局上,考虑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在企业发展上,鼓励有序竞争,坚持优胜劣汰;在指导方式上,尊重经营主体的选择,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实践证明,凡是搞得好的地方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五)坚持把优化外部环境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保障。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总体要求,加大了扶持力度。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制定了财政、税收、金融、外贸、上市等一系列优惠措施,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各地党委、政府加强了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制订了发展规划,出台了配套措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
在认真总结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成效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发展水平有待提高。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与我国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二是发展机制有待完善。中介组织建设滞后,服务功能较弱。三是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体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特别是企业贷款比较困难,市场封锁现象依然存在,与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央支持“三农”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对这些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形势与发展思路
农业产业化是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大事。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面临结构深刻调整、体制深刻转换、社会深刻变革的新的形势,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发展这个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更新发展理念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利益中的带动作用;坚持统筹协调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注重发挥产业化在改造传统农业推进现代农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坚持运用商业化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搞活农产品流通、发展农业精品名牌中的推动作用;坚持科技进步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先导作用;坚持改革创新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完善农业经营体制中的创新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中的示范作用。
(二)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加快发展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今后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通过加快产业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促进农业增效;通过加快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增强农民抗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加快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增加农民就业,繁荣农村经济。
(三)贯彻城乡统筹方略,抓住发展机遇
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有利于吸引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农业领域,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逐步实现规模经营;统筹城乡发展,彻底打通各类资源流入农村的渠道,改变目前农村资金、技术、人才匮乏的状态,有利于各种要素向农业产业化聚集,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带动产业化经营质的飞跃;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拓展国家支持农业的渠道和途径,增强产业化的发展能力。
(四)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方式
要发展绿色经济,把基地建设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建设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发展集约经济,提高农业的有机构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发展生物质经济,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其有机废弃物的系列开发,实现增值增效;发展循环经济,引导龙头企业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
(五)适应市场竞争形势,提高发展能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面向市场,实施以质取胜、多元化发展战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既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既要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和主导产品,又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既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又要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既要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又要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
三、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坚持科技先导,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完善带动农户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水平。
今后五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龙头企业集群要有大发展。重点在玉米加工制品、乳制品、肉类制品、果品、蔬菜等已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上率先实现突破,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集群,形成大中小型龙头企业共同发展格局,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和超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
农产品加工水平要有大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明显增加,产业链条明显延长,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以上。
农产品品牌建设要有大突破。广泛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培育一大批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名牌产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食品类产品达到无公害和绿色标准,培育驰名商标100个以上。
产业化经营带动能力要有大提升。扶持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经营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力争一大批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农户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统筹规划,抓住关键,重点突出,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要围绕13个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抓紧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要率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实施品牌战略,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
(二)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办民管民受益。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试点范围,认真总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和“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验。
(三)加快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要把基地建设作为规划的重点内容,解决好一些地方基地建设与加工能力不适应的矛盾。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建设生产基地。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加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东部地区的龙头企业融入到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格局中,积极到中西部地区建设生产基地。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在基地建设中为农户服务的功能,促进农户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积极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使家庭承包经营优越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处理好企业与农民的关系是基地建设成败的关键,企业要舍得投资,农民要按合同经营,努力实现双赢。
(四)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五)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组织开展以“选好产业项目、建立标准体系、创立知名品牌、完善追溯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龙头企业要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速推行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管理。我部明年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龙头企业要积极参与,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六)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注重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和转化。要加强与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合作,成为农业科技入户和培训农民的有效载体。
(七)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要发展现代营销业态,建设新型物流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研究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大型流通龙头企业,加快农村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国外农业资源,开展跨国投资经营,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行情和国际贸易政策的收集研究,优化贸易商品结构,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八)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推进力度。扶持农业产业化是中央支持“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深刻理解,狠抓落实,加强督查,切实解决在落实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典型,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和强化扶持政策。
各级农业部门要适应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工作指导水平。要善于面对农户组织农业生产活动,而且要努力学会同各类市场主体打交道,尤其要深入研究龙头企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探索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和调控方式,全面提高对农村经济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水平。要切实加强基础工作,制定发展规划,搞好调查统计,强化动态监测,做好项目管理,完善培训制度,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和信息库,加强同有关部门的衔接与协调,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 上一篇: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成效学年汇报小结
- 下一篇:剖析树木花卉在园林造园中的重要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