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对现代农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1-03 09:43:20

导语:科技对现代农业集群发展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技对现代农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一)政府在培育农业产业集群初级阶段,要发挥重要的规划与引领作用。

在培育集群的初期,不管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还是自下而上的市场推动型的农业产业集群,都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一是政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制订集群规划。政府具有科技和资金的优势,通过对市场准确的把握以及对农民进行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从总体上调整农业机构和农产品种类,形成农业集聚种植的状态。二是政府通过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加强集群的品牌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可以通过开展博览会的方式展销区域内的农产品,推广区域内的技术,使区域内的农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由此促进品牌的建设。三是政府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开发新品种以及通过引进新品种来提高区域内农产品种类的质量。由于政府的支持,集群加强同高校及研究院的合作成立许多研究机构,进行新品种的开发和培育。区域内农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必然提高农民的收益,使得集聚种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四是政府提供有效的公共性服务促进农业集聚的形成。政府通过开办公共培训机构,对农业种植技术进行培训,实施优秀人才引进战略,形成地方专业人才化市场。同时完善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对于农产品的运输,吸引加工企业的到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农业集聚的种植。

(二)扶持培育一批优势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带动本区域农业产业集群的成长。

在农业产业群成长过程中,要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要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并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集群,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入股龙头企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培育龙头企业,首先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优化环境,在政策落实、企业融资、担保推介、科技支持、村企联合、农超对接、企农联结、包联驻点、企业用工、项目编报等十个方面为龙头企业积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有效地保障了龙头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其次是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龙头企业集中入园、集聚发展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第一要事,加大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催生大产业,推动大集中,促进大发展。要根据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不断创建新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龙头企业集群,并抓好产业的拓展和延伸。要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和主导。要不断创新机制,不断完善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逐步建立和推行对农户的利益再分配机制,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双赢”的目标。实施名牌战略,打造精品平台。目前,相当一批农业生产者品牌意识滞后,创名牌的意识不强。农业发展已进入“品牌竞天下”的时代,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就必须打造农业品牌。要进一步加强商标、品牌知识的宣传,引导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增强商标、品牌意识,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根据各农业产业集群的特点,积极鼓励、指导农业龙头企业特种产品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专业大户实施品牌战略,使其尽早拥有自己的注册商标和品牌,并将品牌发展成名牌。要对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生长地理环境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为地方特色名优农产品注册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使用地理标志保护特色农产品,以形成地方名牌。

(三)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使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产业集群由成长到繁荣过程中贡献率有明显提高。

农业产业的繁荣阶段,集群形成了整体优势,集聚效应优势得到了明显的体现,集群网络基本形成。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在这个阶段,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

1、加强领导,保障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顺利进行。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在服务“三农”方面的主导地位,按照“强化公益性,发展多元化”的原则,把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创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措施,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细化工作目标,强化责任落实,形成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强大合力。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年度依据工作业绩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进步先进县区和乡镇进行表彰,对为农业科技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2、改革传统农业科技创新体制。(1)、深化农业推广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建立产学研、农科教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机制。把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推广应用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首要任务,打破行政界限,按照自然区划重点扶持和建立区域农业科技成果扩散中心。有针对性建设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引进试验开发基地和农科教合作基地,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加强与农产品市场、各类基地以及专业大户之间的联系。加强基层农业推广机构的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改进服务方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真正建立起综合协调的社会化农业推广服务体系。(2)、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建立农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按照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完善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切实稳住一批从事基础研究和攻差研究的科技力量,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实行有利于集成创新的运行机制,确保农业科研的突破和后劲,实现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对从事基础研究和攻关研究的科技人员实行优惠政策,加快高科技产业化发展步伐,探索企业办科研等科技发展新路子。改革科研计划管理体制,采取决策和执行相分离的管理办法,对科研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强调技术的实用化,提高管理效率,转变“重研究、轻开发,重成果、轻转化”的观念,从科研的立项、申报抓起,使其面向和立足于立场,达到农业科研成果评价、管理与集成应用、市场经营的内在有机结合。鼓励与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兴办或参与兴办经济实体,分流一批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开发与技术推广工作,建立和完善农业科研机构内部的激励、竞争、约束、监督等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理顺科研管理的条块关系,建立起农业科研管理宏观调控、管理和协调的新体制。(3)、完善农业科技投资体制,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由农业科技的公益性所决定,市政府要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支持,拨出专项经费建立农业科技发展基金,专门用于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并积极开辟新的经费来源,形成以拨款为主渠道包括科技贷款、社会投入等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3、积极培育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为了提高农业产业集群的科技含量,密切与农户联系,依托农业科技园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是一条捷径。科技园区的认定,科技龙头企业的入住是关键。由于科技龙头企业所拥有的雄厚资金,辐射面强,经营的多元化和一体化等,容易成为高新技术的创新主体和需求主体。增加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投入,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科技含量。

4、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1)、培养农业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农业科技的进步、创新以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优秀拔尖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要正视当前社会经济多元化和科技人才要求多样化的现实,从尊重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在规律,最大限度调动优秀拔尖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创新激情出发,用一流待遇吸引一流人才。要在创新平台、科技项目、科研经费等科技资源的配置,以及科研成果的评价、个人业绩的考核、生活待遇的提高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出台一系列激励优秀拔尖农业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政策措施。(2)、造就高素质新型农民以适应农业科技创新的需要。农民是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应把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作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重点。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关键要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增强农民对产业技术的承接、应用和转化能力。可通过农业广播学校、电视大学技术讲座、信息网络远程教育函授和夜校等多种形式,以重点村、重点产业为主导,以农民实际需求为主要培训内容,分层次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民致富技能培训和农民上网培训等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形成持续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四)抓住集群网络与集群创新两个动因,带动农业产业集群顺利发展,使其在发展中稳定。

经过成长与繁荣期,集群网络已经形成,科技创新机制形成,集群内技术具有突出优势。集群与区域环境要在一个长期过程中协调发展,要不断适应国内、国际形势的现代农业集群网络,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效率。因此,要尽快建立创新型农业科技产业集群,从源头上解决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与农业创新主体缺位问题。这些创新型、战略型农业科技产业集群,集中了研发资源,使得科技攻关项目易于重点突破。新技术得以在大范围应用前先进行前期转化,便于生产加工型农业产业集群应用新技术,同时多种产业和技术门类共生发展、相互协作,提高了新技术的转化率,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目前,创新型、战略型农业科技产业集群正成为影响区域乃至全球农业技术发展和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静芳单位:中共安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