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成因及治理策略

时间:2022-07-16 06:07:59

导语:水稻稻曲病成因及治理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水稻稻曲病成因及治理策略

凤阳县是沿淮主要产粮大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万hm2左右。近几年,由于品种、栽培及气候等因素影响,水稻稻曲病呈重发趋势,一般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20%以上。2011年凤阳县水稻抽穗扬花期间由于雨水日较多,水稻稻曲病达大发生水平,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60%以上。中早熟稻发病较轻,每穗有1~10粒病谷;晚熟稻发病较重,每穗病粒达25粒以上。受害稻谷不能食用,并污染其他健康的稻谷,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影响。

1稻曲病大发生的原因

1.1田间菌源充足

近几年,稻曲病连年重发,田间菌源积累量较大,加之水稻稻种带菌,都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

1.2主栽品种抗性差

自2000年以来,随着两系超级稻的不断选育推广,这些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在凤阳县面积不断扩大,两系品种多属大穗型(如两优0293、两优6326、扬两优6号等品种),大穗品种抽穗时间长,增加了侵染机会;另外,粳糯(皖稻68)品种种植面积较大,而粳糯品种感病且生育期偏长,也增加了稻曲病重发的几率。

1.3直播面积大,生育期推迟

近年来,旱直播面积在凤阳县不断扩大,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5%~20%,且面积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旱直播播种期主要在6月15日左右,品种以皖稻68为主。皖稻68生育期长,这种种植模式下大大推迟水稻生育期,增加了稻曲病侵染过程,加重稻曲病的发生。

1.4感病期间雨水雨日偏多

稻曲病菌在水稻全生育期中的主要侵入期为大肚期至破口期。因此,水稻抽穗扬花期间的湿度对稻曲病的发生程度起决定性作用。2011年凤阳县水稻抽穗扬花期间雨水偏多,空气相对湿度高,温度适宜。8月11日至9月10日,降雨日为21d,降水量为199.7mm,空气相对湿度平均为81.4%,均高于常年平均水平;平均温度24.9℃。这种气候条件也是水稻稻曲病大发生的原因之一[1]。

1.5土壤施肥比例不合理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以土壤肥料营养的均匀供应为基础,而目前生产中农户盲目施肥现象普遍发生,致使氮肥施用量过大,磷、钾肥供给不合理。近年来,农业栽培技术上又提倡氮肥后移,追施穗肥偏迟,往往造成稻株后期长势嫩绿茂盛,田间郁蔽度大,通风透光性差,稻株抗性减弱,为该病的发生提供了重发的有利因素。

1.6防治不当

稻曲病的药剂防治在水稻孕穗末期及破口前7~10d为最佳时期。而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大多数农户因在破口抽穗前没有发现症状而错过防治时机,防治积极性不高,往往是症状显现时见病用药,或是在水稻破口期防治穗颈瘟时兼治,错过了最佳防治适期,而病后补救的防效甚微[2-3]。

2防治对策

2.1选用抗病品种

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应淘汰易感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稻曲病的最有效措施。杂交种要尽量选择抽穗整齐、灌浆快的品种;而粳糯稻要尽量选择生育期适中或生育期短的品种。

2.2进行种子处理,及时翻耕稻田

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杀灭种子上的病菌,减少初侵染来源,降低病原基数。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水,破坏土壤中的菌核。

2.3加强栽培管理

为提高植株根系活力,增强抗病力,在水浆管理上应提倡干干湿湿,及时搁田,并注意改善田间小气候,适时排放低洼处的积水。发病严重地区,应增施磷、钾肥,减少氮肥施用量,以增强植株的抗逆性[4]。

2.4调整播期与栽插期

稻曲病的发生轻重与水稻抽穗扬花期密切相关,适当调整播期与栽插期,以避开易感病的抽穗扬花期与有利病菌侵染蔓延的天气相吻合的程度,是减轻该病流行的重要举措,直播稻田要尽量提前播种[5]。

2.5化学防治

稻曲病的防治关键在预防,在水稻破口前7~10d用12.5%井?蜡芽(纹霉清)水剂3000mL/hm2,或30%已唑醇悬浮剂200mL/hm2,对水600kg/hm2均匀喷雾。若抽穗期间遇高湿、适温、少日照的天气,要加强防治力度,应在破口期(50%植株破口)进行第2次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