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鲃养殖方法研讨
时间:2022-07-05 10:08:42
导语:刺鲃养殖方法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刺鲃(Spinibarbushollandi)俗称青棍、阳鲣、光眼鱼、粗鳞鱼等,是中国长江以南江河中的重要鱼类。笔者继2008-2009年开展刺鲃池塘健康养殖技术研究,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刺鲃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后,2010年,又在江西省兴国县长龙水库网箱养殖基地选取了12口网箱,对其网箱健康养殖技术进行了探讨,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水域条件养殖场位于江西省兴国县高兴镇长龙水库,场内交通便利、水面开阔、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无污染,各项指标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规定。水深15米以上,透明度大于1米,pH值6.8~8.5,溶氧5毫克/升以上。
2.网箱设置网箱选用聚乙烯无结节网片制作,规格4米×5米×3米,网目2厘米,底层网目0.8厘米。网箱为敞口式,框架采用金属钢管构件,框架平整、牢固、形状稳定。使用规格为100厘米×50厘米的圆柱形泡沫塑料作浮子,网箱底部四角用鹅卵石作沉子,网箱采用抛锚定位,锚缆绳长为水深的2~4倍。12口网箱呈“非”字形摆开,每列间隔5米,箱距间隔2米,放置方向与当地主要风向一致。在网箱的一侧用毛竹和木板搭设宽40厘米的人行过道。新做的网箱在苗种入箱前15天下水,让箱壁黏附一定的藻类,以减少鱼体的擦伤。
3.鱼种放养试验鱼种来自赣州市水产研究所良种繁育中心,鱼种培育严格按《主要养殖鱼类原良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SC/T1008-1994)等标准进行,试验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游动迅速、无病无伤。采用光滑塑料桶带水装运,并注意调节水温差。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放养的鱼种按照相同规格(全长18~20厘米)不同密度(60尾/米2、80尾/米2、100尾/米2)分别放养于1~3号网箱中,和相同密度(80尾/米2)不同规格(全长6~8厘米、10~12厘米、18~20厘米)分别放养于4~6号网箱中,每组设置一个平行网箱,分别放养于7~12号网箱,收获时以成活率、单位面积产量等计算两口网箱的平均数。鱼种放养时间为2010年3月15日和16日,一次性放足,直至商品鱼上市,中途不分箱。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4.饲养管理鱼种入箱后前2天不进行投喂,第3天开始驯化摄食,养殖的初期,采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法,每次投喂前给予固定信号,每次投喂量控制在鱼种总体重的1%左右,使鱼种短期内处于半饥饿的状态,以便形成摄食条件反射,培养其集群抢食的习惯。待驯食成功后,遵循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原则进行投喂。日投饵3次,上午9:00、下午1:00与5:00各1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3%~5%,一般以15分钟内吃完为度,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具体可结合季节、天气、水质和鱼体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刺鲃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早期32%~35%,中后期30%,浮性颗粒饲料较好,饲料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
5.日常管理每天坚持早晚巡箱,观察刺鲃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包括水温、溶氧量、pH值、饵料投喂量、摄食与活动情况、用药过程等。定期清洗网衣,清除网箱中的杂物、残饵、腐烂的水草、死鱼和箱底的沉积物,以保持箱体内外的清洁和水流通畅。每月月底抽样称量网箱内鱼体重,及时调整投饵量。遇恶劣天气时,做好网箱安全和加固工作,及时调整网箱位置,保持合理的网箱间距。
6.病害防治刺鲃网箱养殖试验期间,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有病早治”的原则。每15天向网箱内泼洒浓度为0.5~1.0克/米3的二氧化氯消毒,或挂袋预防,每30天用浓度为20~30克/米3的生石灰向网箱内泼洒1次。在水温较高、吃食旺的季节,定期在饲料中拌入大蒜素和维生素投喂,以增强鱼体的抵抗力,有效防止病毒、有害微生物等的侵袭。在渔药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规定,认真填写水产养殖用药记录。
二、结果
商品鱼自2011年2月28日开始销售,捕大留小,于2011年4月21日销售完毕,累计养殖时间14个月。商品鱼销售过程认真做好商品鱼销售记录。具体收获情况见表1,经济效益情况见表2,两个表中统计的数据均为实验网箱与平行网箱的平均数。
三、讨论
网箱养鱼的效益反映在高产量和高商品率上,鱼种放养密度和规格是影响商品鱼规格、产量和效益的2个关键因素。鱼种规格直接影响商品鱼规格和养殖周期。鱼种放养规格过小,鱼种生长慢,养成商品鱼的时间长;鱼种规格过大,一要增加投入成本,二是过了最佳生长期,虽然产量高,但并不能获得最理想的经济效益。由表1、表2内容可知,在相同的苗种规格下,网箱养殖刺鲃最佳放养密度应在80尾/米2左右,在该密度下,商品鱼规格(0.71千克/尾)、单位面积产量(52.82千克/米2)、成活率(93.0%)等指标均较高,饲料系数(1.84)、投入产出比(1∶1.68)等指标均较低,利润高达555.9元/米2。当放养密度为60尾/米2时,鱼种长速、商品规格、成活率、饲料系数等指标均与密度为80尾/米2时相接近,但单位面积产量和利润明显偏低。随着密度增至100尾/米2,刺鲃单位面积产量(54.78千克/米2)最高,但成活率(91.3%)随之降低,商品鱼的规格(0.60千克/尾)也较小,投入产出比仅1∶1.50,投入大,产出小,且饲料系数高达2.13,饲料成本较高,造成浪费,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因此,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是刺鲃网箱健康养殖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环节之一。表1、表2数据表明,在相同的放养密度下,苗种放养规格(6~8、10~12、18~20厘米)与商品鱼的规格(0.35、0.50、0.72千克/尾)、单位面积产量(25.48、36.80、53.86千克/米2)和成活率(91.0%、92.0%、93.5%)成正比关系,其中,鱼种规格对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鱼规格影响更为明显,对成活率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由此说明,在放养密度适中时,应尽量选择个体较大的鱼种进行放养,这对于有效减小饲料系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获取更高的养殖效益具有很好的效果。综上所述,合适的鱼种规格是刺鲃网箱健康养殖获得高产、高效的又一重要环节。
四、小结
刺鲃网箱健康养殖放养刺鲃鱼种密度以60~80尾/米2为宜,最好控制在80尾/米2,放养鱼种规格15~20厘米,最好18厘米以上,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又能使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成活率、饲料系数、单位面积产量等指标达到较好水平,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因刺鲃属于生长速度较慢的鱼类,鱼种规格小于15厘米时,当年难以达到商品规格,影响养殖效益。因此,切忌为片面追求产量而盲目增加放养密度。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公害养殖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标准,严格投入品管理,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做到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刺鲃网箱健康养殖模式一般每口箱(20米2左右)每年利润可达8000元以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上一篇:养殖鲤鱼高效方法
- 下一篇:街道勇创一流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