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机械化进程意义和策略
时间:2022-06-03 10:27:00
导语:现代农业机械化进程意义和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1.1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
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它突破了人力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限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能够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
1.2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
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开展抢收抢种、抗旱排涝、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离开机械化都是不可能完成的[1]。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1.3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人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为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仅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8%左右,而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到全国劳动力的比重的46.9%。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愈高,农民收入也就愈高,社会经济相对繁荣。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优势,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再就业。
1.4农业机械化为培养现代农民搭建了重要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全面、业务精通、理论功底扎实、技能娴熟、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2]。
2.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
2.1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投入格局
按照“十七”大和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把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作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结合当地实际,把农业机械化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措施,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适当扩大补贴机具品种范围,制定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补贴操作规范,真正地实惠农民,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农机投入格局的形成。
2.2加大农机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
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力,充分发挥农机科研院校、大型农机企业的积极作用,优化农机科技资源配置,鼓励科技创新研究,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消化吸收国外农业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为我所用,研制出适宜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先进的农机产品的推广应用,还必然需要高素质的农机劳动者,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造就高素质职业农民的过程。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看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前景,纷纷加入到农机培训的队伍中来,因此要继续组织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组织举办全国性农机技能竞赛,激发农机人员学技能、用技能、专技能的热情。
2.3农机结合农艺,构建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空间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推动农业文明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谐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拓展广阔空间。加快完善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提高农业机械的适应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
2.4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
对于沿海一带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农机化发展就很快,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收入高,购买力要强,西部由于经济落后,农机发展速度也较慢,农机拥有率就低于耕地拥有率。因此,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3]。对于西部的落后区域更要抓住现在的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改进农田结构,整合产业,争取做到粮食主产区达到大宗农作物机械化,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达到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要求;改善农机“三多三少”的现状,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
3.小结
农业机械化的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科技含量高、功能多、能耗低、效益好、适应性强的农业机械的大规模应用,必将极大地改善农业劳动生产条件和农村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的稳步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的贡献[4]。
- 上一篇:农业结构改善对经济影响
- 下一篇:全镇特困少年儿童状况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