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区稻瘟病防控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01 11:08:00

导语:稻区稻瘟病防控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稻区稻瘟病防控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盘锦稻区稻瘟病的发病症状、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稻瘟病;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盘锦稻区是我省水稻产粮大区,同时也是高产稻区。追求高产的同时也诱发了多种水稻病害的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近年来水稻稻瘟病在盘锦稻区发生趋势加重,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病、叩头瘟,是由子囊菌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grisea(Cook)Sacc.]引起的一种病害。该病广泛分布于水稻栽培的国家和地区,是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也是限制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分布遍及世界各产稻区。中国南自海南岛,西起新疆、西藏,东至台湾,凡有水稻栽培的地方都有发生,稻瘟病年发生面积平均在380万hm2以上,稻谷年损失数亿公斤。病害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达40%~50%,局部的可致颗粒无收。而现代农业日益依赖于品种大量单一化种植,使遗传多样性遭受损失,加重了病害流行的潜在威胁。盘锦高产稻区普遍感病田块经过两年调查结果表明,平均减产在10%~20%,感病严重的田块减产达35%以上。

一、发病症状

稻瘟病因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5种,盘锦稻区主要以叶瘟、节瘟、穗颈瘟为主。

叶瘟可分为慢性型和急性型病斑,慢性典型性病斑为棱型,两端常有向叶脉延伸的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病斑背面有灰白色霉层,急性型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正反两面都产生霉层,此病斑的出现是病害大流行的征兆。

节瘟多在抽穗后发生,初在节部发生褐色小点,逐渐环形扩大,节部变黑,向内凹陷,易折断,发生严重时造成白穗。穗颈瘟表现上部为淡褐色病斑,边缘有水渍状褪绿现象,向上下扩展,长达2~3cm。发病早造成白穗,发病晚则成熟度下降,秕粒增多,穗部的枝梗及小枝梗也可受害,变为褐灰白色。

二、发生原因

1.过多、过晚施用氮肥

盘锦地区在20世纪以前稻瘟病发生较轻,一般对产量影响不大。可是进入21世纪,为了追求高产,盲目地增加氮肥施用量,超过理论施肥量三分之一以上,使水稻营养生长时期生长迅猛,组织柔嫩,体内可溶性氮增加,降低其抗病性,利于病菌侵入而引起发病。

2.越冬病原丰富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

稻瘟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病稻草、病种子带菌所致。田间脱谷所遗留的病稻草在天气转暖后病菌开始活跃,侵染新鲜稻株。种子在浸种时期消毒不彻底,带病种子进入大田也是稻瘟病发生的一个主要途径。水稻生长季节出现的低温、多湿、寡照等气候条件也是一个诱发稻瘟病发生的主要途径。

3.主栽品种抗病性下降

近几年盘锦大面积主栽的水稻品种,由于连续的大面积高密度栽培致使原本抗病的品种抗病能力降低。

4.追求穗数栽培密度过大

2009年我们对不同插秧密度稻瘟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证明,插秧密度与发病率也有正相关性。插秧密度过大,易造成田间封行过早、通风透光差、田间湿度大,可加速病菌的蔓延,构成了有利于发病的小气候,易发病。

三、防治对策

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指导下,采取减少初侵染源,选用抗病品种,推广科学的栽培管理和及时用药剂保护等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用肥料

推广旱育壮秧、稀插、配方施肥、浅水灌溉等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减轻稻瘟病的放生。通过旱育壮秧、稀插,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水稻抗病能力,减轻病害发生。在施肥上,搞好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有条件的实行配方施肥,防止偏施、晚施、多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盘锦稻区以偏盐碱田块为主,在施肥中要进行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在改善土壤的同时提高水稻产量、减少病害发生。栽培上实行浅水灌溉为主,做到浅、干、湿相结合,为水稻后期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田间小气候,降低稻瘟病的发生。

2.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盐丰系列、盐粳系列、辽河系列、辽星系列等水稻新品种是盘锦稻区主栽的优良水稻品种。这些优秀水稻新品种系列为盘锦粮食生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经过两年的稻瘟病田间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盐丰47、盐粳188、辽河12、辽星一号等水稻新品种的抗性都在抗至中抗以上,适合盘锦稻区大面积种植。在生产中要不断搞好良种提纯复壮,保持优良种性和良好抗性。同时,建议农户不要盲目引种,特别是盲目引进未经审定的品种(品系),以确保粮食丰收。公务员之家

3.处理越冬病源

感病田块收割脱谷后的稻草全部运出稻田,机械收割后残留的稻草和脱谷剩余物要干净彻底的烧掉或翻地深埋。清除沟旁杂草要做到育苗前把染病稻草全部处理干净。

4.科学开展药剂防治

目前,主要的防治药剂有富士一号、稻瘟灵、三环唑、使百克,在生产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药剂防治效果。经过两年试验、示范,应用上述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对叶瘟和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好于粒瘟和枝梗瘟。

(2)防治时期。从分蘖期开始,深入田间调查,及早发现发病中心。当出现急性病斑或病株率达3%时,及时施药防治。如果叶瘟较重隔7天再施一次药,必须严格控制叶瘟。防治穗颈瘟,可在抽穗始期和齐穗期各施一次药。对于低洼地块和水稻营养生长过盛的地块,无论有无叶瘟,遇阴雨多湿,低温寡照天气,一定要在抽穗始期和齐穗期各施一次药,控制穗颈瘟发生。

(3)施药剂量。25%使百克乳油600ml/hm2;40%富士一号或40%稻瘟灵1500ml/hm2;20%三环唑可湿粉剂1500g/hm2,于上午10点之前,下午3点以后施药,如遇雨天不便于施药,也要抓住雨停间歇打药,做到用药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