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麦良种繁育实现增产论文

时间:2022-06-15 11:24:00

导语:莜麦良种繁育实现增产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莜麦良种繁育实现增产论文

摘要:没有健全的良种繁育制度,一个优良的品种就会失去原有的优良性状。文章针对莜麦良种繁育技术中,克服品种退化采用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种子检验的统一标准和操作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良种繁育;方法;注意事项;种子检验

良种繁育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和提高良种种性,为生产提供合乎标准的种子和保持良种的纯度和质量,满足生产上对良种的大量需要。提高良种繁育技术,严格去杂去劣,提纯复壮,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

1莜麦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优良品种并不能一劳永逸。良种和劣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一个优良品种如果在一个地区长期种植,又没有健全的良种繁育制度,就会失去原有的优良性状,以致发生优良性状退化、抗病力减弱、纯度降低、成熟期不一致、生活力和产量下降等退化现象。如莜麦某一品种中出现植株高低不齐,成熟期早晚不一致,穗形、铃形、苗色不一致等情况,这就是品种混杂退化的表现。

引起品种混杂退化原因很多,不同作物,不同品种,退化的原因也不同。莜麦虽是自花授粉作物,但在自花授粉作物中,天然异交也是有的,这就是生物学上的混杂。耕作栽培条件与良种的要求不相适应,久而久之良种的抗逆性和丰产性就会下降;还有宇宙射线、化学物质刺激等因素造成天然突变,也会使品种内某些植株的特征、特性发生质变;在播种、收获、脱粒、贮藏过程中,因管理不善、不细,造成不同品种之间人为的机械混杂,也会使品种纯度降低、抗逆性变弱、产量下降。生产用种的品种混杂,主要是指机械混杂,由于良种中混进不同品种的种子,如不注意去劣去杂,“今年混进一粒籽,明年杂了百粒种”,使品种由纯变杂,甚至完全丧失了原品种的增产特性。引进的良种,由于自然条件,栽培制度的变化,时间久了,也会发生退化变劣的现象。

2良种繁育技术

在克服品种退化的群选群育的过程中,普遍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2.1穗行提纯法

这是一种简而易行的方法。工作程序是:单穗选择,分系比较,混合繁殖。

具体做法是:莜麦成熟前,组织有经验的农民、技术员到种子田或丰产田,选择具有原品种典型特征和形态的优良单穗,数量也根据人力、物力情况选一百至几百个穗子。以坝莜一号为例,选穗形为周散串铃小穗、株高中等和无病虫害的单穗,然后在室内进行复选,进一步淘汰不具备原品种性状的单穗,留下中选单穗分别脱粒保存。选穗是提纯更新的关键,事先必须把人员组织训练好。

第二年进行鉴定。将上年入选的单穗,每穗种植两行,一般长3.3m,每隔10行设1对照区(原品种)。为了便于田间观察,最好有记载。生育期间必须进行田间鉴定,不断地去杂去劣。在苗期拔除和原品种苗色不一致的杂苗。拔节后根据各穗行的长相、生长势、抗旱性等进行一次田间评定,淘汰一些不好的穗行。抽穗后,鉴定抽穗早晚、有无病虫害等,再淘汰一批不符合标准的穗行。成熟前,组织有经验的农民、技术员进行田间评定,依据“抽穗整齐、脚底清、秆立、铃重、无病”的丰产长相,对原种的特征、特性进行全面鉴定,选出若干优良穗行。一般穗行入选率应占60%左右。收获后,将入选的优良穗行混合脱粒,称为原种,做为下年原种田用种(原种圃的种子)。原种田用种再经繁殖,就称为原种,直接用于大田生产。

按上述程序进行的选优更新,去杂去劣,从选单穗到原种繁殖,需二年二圃制(即穗行圃和原种圃)。如把穗行圃选的穗行分别收获脱粒后,再种成穗系圃,再比较试验一年,从中选出优良的穗系后混合,第二年再种原种圃,称为三年二圃制。二圃制简单易行,原种繁殖快。三圃花工多,但效果更好些,究竟采用那种合适,应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应用。

在上述提纯复壮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一穗传”的育种方法,如发现个别变异类型,个别选择,还可以育出新的品种来。

2.2混合选择法

收获前组织有经验的农民和技术员,选择生长健壮、丰产性好、整齐的田块,进行严格的去杂去劣后,单独收获脱粒,作为下年生产用种,这种方法叫做片选法。这是一种辅助的方法。

选穗是在莜麦收获前,从生长整齐的大田地块里或种子田内,选择成熟一致,又具有原品种特征的优良单穗,混合脱粒,作为下一年留种田用种,这叫穗选法。以后都应按此方法在留种田(或大田)内进行穗选,供下年留种田繁殖。

这两种方法,虽然注意了品种的群体,但限于当年穗型上的选择,缺乏对种性等性状方面的全面选择,它不如穗行选择可以利用品种内的个体差异,分系比较鉴定的效果好。但这两种方法简而易行。尤其是在一部分种子工作不够健全、劳力不足的地区,这种方法是比较适用的。如果将片选、穗选和二级种子田结合起来,年年坚持做下去,则效果更好。

2.3异地换种

同一品种进行异地换种,是中国劳动人民多年生产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因为外界条件及生产条件的变更,改变了该品种个体发育过程,或多或少影响了它本身的新陈代谢作用,增大了其内部的矛盾,从而提高了存活力,增加了产量。但是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不同的地区换种,一定要坚持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2.4建立种子田

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有大量优良品种供应。为使品种避免混杂、退化,必须建立种子田,以保证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良种供应,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促进莜麦获得大面积丰产。

怎样建立留种田?首先要把当地种植的两三个最好品种,分别种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和前茬都较好的地块上。其次,耕作管理要精细,特别在小苗时和抽穗后,严格进行几次田间去杂去劣工作。最后,在收获时,根据原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单穗选择,并单脱、单藏,作为明年留种田用的种子(这里选出的穗子可按穗行法种植,也可以按混合法种植。要根据人力、物力的具体情况而定)。留种田剩下的植株混合脱粒,作为第二年大田用种。

每年这样作下去,不但每年都能得到播种用的良种,并且还可以延长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应用的年限,甚至有可能比原来品种的产量增多。

无论种子田或大田生产用的种子,均应提倡筛选大粒的做种子用,这不仅对保持良种性状有好处,而且比一般种子可增产10%左右。其方法也很简单,在脱粒时只要进行筛选和单独保存就行了。

3良种繁殖应注意事项

主要是防止良种的混杂,包括防止生物混杂和机械混杂两个方面。

莜麦虽然是自花授粉物物,但有的品种异交率也较高。因此,原种田和留种田不应和大田莜麦尤其是不同品种相邻种植,以防止生物混杂。

防止机械混杂,要注意在种子出入库时手续完备,种子袋挂上标签,并附品种说明书。种子要由专人保管,定期检查,注意防止虫害、鼠害、霉烂和变质。在良种防杂上应把好5关,即出库关、播种关、收割关、脱粒关、入库关。严防种子混杂。在收获时做到5单,即单收、单运、单打、单晒、单独保存,以保证良种的纯度。

良种繁殖田的栽培管理和耕作技术应优于一般大田生产,使每个植株有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以提高繁殖系数。特别注意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作为种子田。种子要精细选择,提高播种质量;密度要比一般大田稀些,保证单株有充足的营养面积;要多施基肥,适当施磷肥、钾肥;及时中耕除草、去杂去劣、防治病虫害。

4种子检验

种子检验是保证种子实现标准化的技术措施。搞好种子检验对于防止危险病虫和杂草的传播,保证农业生产的高产和稳产有重要意义。在种子检验时,应采取统一的标准和操作方法,以及同一规格的仪器进行,以便使鉴定的结果相互比较。

4.1田间检验

田间检验主要采取目测法,对品种的生育状况、品种纯度、病虫害、杂草等情况进行鉴别。

(1)生育状况:在幼苗期、抽穗期及蜡熟期,依植株整齐度、生长势等方面的表现,来评定生育状况的等级。

(2)品种纯度:在每次拔除杂株前,依品种的植株形态与特征,来鉴定其纯度。其方法是根据地块状况,采取对角线定点。如每个点取0.11m2调查,计算出杂株的百分率。但应以收获前的杂株率为主。

(3)病虫害:每次拔除受害株以前(受害株指不能做种子用的病虫株;能作种子用的病虫株只调查病虫株数,不进行拔除),取样调查主要病虫害的发病率、虫害率以及受害程度等。

4.2室内检验

室内检验,主要检验种子含水量、发芽力、净度、病虫害等方面的内容。根据检验项目的需要,一般在种子入库前、贮藏中及播种前,进行3次检验工作,以确定种子能否播种及其等级。几个主要检验项目的做法是:

(1)种子净度检验:种子净度也叫清洁率,是指从样品中去掉杂质和废种子后,留下本品种健全种子占样品总重量的百分率。一般检验两次,求其平均值。

(2)种子含水量的检验:种子含水量对种子安全贮藏和保持发芽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在种子入库前,必须测定其含水量。取有代表性的样品50g磨碎,从中取两个5g,分放于两个称量瓶中,在105℃干燥箱中烘烤,直至恒重时称其重量。按公式计算:

两次样品相差不得超过0.5%,否则应重新测量。种子含水量还可以用种子水分测定仪测试。

(3)种子发芽率的检验:进行种子发芽能力检验的做法是:选取有代表性的种子100粒,放入瓷盘或玻璃皿内,置于温暖的地方,注意温度和适当加水,经过7天计算发芽率,每样种子应重复两次,求其平均值。

种子经以上各项检验后,可对这批种子作出总的鉴定,说明种子使用价值的大小。被检验样品中的好种子和发芽种子的百分率称为种子用价。其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