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蔬菜科研所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10 03:57:00
导语:我国蔬菜科研所发展对策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关键词蔬菜科研所;新形势;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阐述我国蔬菜科研所的研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蔬菜科研所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作为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国家事业性蔬菜科研所功不可没。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蔬菜产业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逐步形成,为蔬菜科研单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已成为当前蔬菜科研单位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1蔬菜科研单位的研发现状
据有关统计,目前全国地级以上的国家农业科研机构1100多家,其中各类育种研究机构400多个,但从事蔬菜新品种选育并有一定影响力的育种机构不足50家,育种机构中以国家和各省市蔬菜研究所为主体,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及新品种选育,重点集中在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利用、创新、新品种选育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七五”至“九五”期间,主要蔬菜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培育出一批优良品种,为蔬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十五”期间,蔬菜育种被列为科技部863计划,育种技术和育种手段逐步提高;但在育种研究手段上,品种的研发仍以传统手段为主,注重杂交优化利用,而忽视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结合。育种方向在向优质、多抗、丰产方向调整,但由于我国气候条件多样,品种的地域性差异大,各省市适宜本土化育种少。科研经费的投入少,基本靠国家的事业经费与政府各种渠道的科研立项经费。科研队伍不稳定,育成高质量的品种少。科技成果的转化往往注重短期高利润,而忽视了单位的信誉和质量,急功近利,长期利润下降。原来具有优势的蔬菜科研单位中非科研人员增加过快,使单位负担过重,影响单位的长远发展。
按照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少数大学、国家或省级科研单位构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基础研究、全国应用型基础研究、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为研究重点;省、地级农业科研单位以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加速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重点,成为区域性农业研究开发中心。面对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国家、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的竞争,各蔬菜研究所如何根据需要合理定位,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资源,发挥科研队伍强、育繁推广经验丰富等优势,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值得商榷。
2蔬菜科研所发展对策
2.1确立发展方向,走特色化道路
(1)审时度势,特色育种。科研单位大多人、财、物有限,若搞“五脏俱全”,则精力分散,难有作为。应依据原有优势,经充分权衡和论证,突出特色。一般育种作物的数目不超过10个,有的甚至可抓1~2个作物的育种。
(2)利用当地自然优势,根据市场需求确立重点,力争突破。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取得优势地位。如天津市黄瓜所的黄瓜、中国农科院的甘蓝、山东农科院的白菜、湖南省蔬菜所的辣椒等就是成功的范例。
(3)面向市场,全面加强新品种选育工作。选育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品种是新品种保护利用的基础和方向。为此,育种单位必须把新品种选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4)加大育种投资。首先,通过开发收入反哺以及申请、招标国家、省、市科研项目,保证育种项目有充足的经费。其次,要舍得投入,配置先进的仪器设备,提高育种手段的科技含量,高效育种。
(5)开门办科研,加强合作育种。一是高薪引智,强化高素质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二是与名院、名所、名校等科研单位育种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三是引进新种质,保证育种成果与时共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育种效果。
2.2依靠科技创新,围绕目标市场,打造核心产品
我国农业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为30%~35%,蔬菜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为40%,约为发达国家的1/2,成果浪费和推广不力是主要原因。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加速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为科研发展提供支撑点是当务之急。
(1)抓好技术与产品创新。一是要利用远缘杂交、辐射诱变、基因导入等新手段进行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从而达到产品创新。二是在育种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引进生物技术、分子标记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的最新成果为创新服务。三是生产技术创新,主要是指在良种生产、加工、包装、检验、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从科学管理、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提高经济效益。
(2)根据产业化的发展要求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起以蔬菜种子供应为主体的科技型企业,并以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基础之上进行股份制改造,最终形成集“产供销、科工贸”为一体的科技企业集团。
(3)实施品牌战略。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适应市场的需求,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创建科研品牌,并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品牌效应,同时注重对品牌品种的产权保护,最终形成科技型的企业形象和人文形象。
(4)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通过营销网络建设、广告宣传、营销策略、横向联合等手段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
(5)加大技术推广力度。要充分利用科研单位自身的技术优势,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将配套技术带给千家万户,提高广大种植者的科学文化水平,良种良法配套服务。
2.3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
搞好基础工程建设是蔬菜研究所发展的核心动力,应着重抓好以下两点建设。
(1)人才工程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合理分流到科研、经营、管理等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尽其才;建立公平竞争的人才发展机制,不断优化队伍,制定员工的职业发展生涯计划,在不同的人才培养中,当务之急是造就新一代科研与经营管理两方面的学科带头人,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与时共进。
(2)设施工程建设。对研究所的办公、试验、开发、经营条件进行改进,重点是实验场所的基本建设、实验室的建立和必要的仪器配备、经营场所的建设和配套机械的配置、电脑软硬件的配置等。
2.4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所管理机制如果滞后于这一发展需要,我们的研究和经营工作将失去有力的保障。因此,要以管理创新来促进研究所的发展上新的台阶。
(1)在体制上注意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的能力,建立起公开、公平、民主化的决策机制。单位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要加强对自身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和实施适应市场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实现由偏重生产管理到重视技术开发和生产营销的转变。
(2)在方法上,强化基础工作。关键是要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从严治理。各个层次、各个环节都要订立制度,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同时加强领导与职工的思想交流,充分取得职工的信任、理解和尊重。
(3)在内容上从以“物”为中心的“刚性管理”转变到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重视对职工的精神激励、重视知识的共享和创新,重视组织文化建设。
(4)在形式上改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为网络化的“模块管理”,将研究所的工作分化为科研、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等多个部分来实施,重视各部门积极性和创造性地发挥与协调发展,逐步建立、完善科学的人力管理机制。通过对员工有计划地培训,岗位调整和实施考核奖惩制度,实现单位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保证企业蓬勃发展和战略实施。
- 上一篇:无土栽培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 下一篇:榉树的造林技术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