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时间:2022-12-28 02:47:17

导语: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摘要:一直以来,虽然政府一直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但在制定长期经济战略的过程中却始终以工业作为主导,农业一直属于从属地位,这就导致其农业自我发展能力被减弱,各项以农业农村为基础的政策无法有效落实。基于此,财政支农政策应运而生,它是针对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的主要政策,支农行为会直接给政策效果带来影响。基于此,文章就将重点对该政策在农业经济发展绩效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财政支农政策;农业经济;绩效

一直以来,农业在我国都占据着基础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其他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石。然而一些地区却仍旧在使用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经济地位比较薄弱。由于政府本身财政实力强,农业又具备公共品的基本性质,因此财政资金就成为农业发展之中的主要力量,其中财政支农政策不但能够促进农业发展,还能够增加农户收入,同时在补贴资金的过程中解决一些外部问题。目前,针对该政策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绩效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因此以下就通过参考现有研究,继续探讨其政策给农业经济绩效带来的影响。

一、财政支农

该项政策就是国家财政部门对农业、农民与农村所做出的支持,是国家财政支持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基本手段,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资金的投入、政策的优惠以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对重点生态工程加大支持力度,包含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助等;加大抗灾救灾力度,促使农业经济实现稳定发展,包含抗旱防汛资金、动物疫病防治补助资金等;加大财政扶贫投入,促进扶贫开发。包含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扶贫资金;加大对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持,提升农民收入。包含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小型农业设施建设等;促进农业实现综合开发,提升农业的综合实力。包含: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治理两大内容;加大农村中小学办学资金支持,促进基础教育事业有效发展。包含农村地区中小学危房改造、贫困地区九年义务制教育工程;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投入。包含: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费用、农村公共卫生费用、乡镇卫生院建设等;取消农业税,为农民减负;实施粮食种植扶持政策以及农户增收政策,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可以被有效提升上去。包含:种粮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大力支持产粮大县以及财政困难县,降低县级财政的压力。从财政支农政策投入以来,整体财政支出表现非常良好,在确保农业发展以及农户收入方面作用突出。要想今后继续保持这一势头,还应该继续加大政策投入以及资金支持力度。

二、财政支出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一)建立模型。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需要先选择相应的变量,一般其变量主要有农业增加量Y、农业生产补贴资金支出和补贴水利气象的其他资金支出X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X2、农业科研费用支出X3、农业救济费X4。如果直接运用Y对其它变量进行回归模型构建,那么会导致最终回归结果的合理性受到影响,使最终的统计检验不能通过。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是因为:该项政策在农业经济绩效增长方面的基本作用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往往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所以这就会导致其作用出现一定滞后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格兰杰的因果关系对其进行检验,同时将其政策作用的滞后期确定出来。通过回归模型建立经济学模型主要是为了研究相关变量存在的依存关系,但这类关系并不代表因果关系,所以模型回归分析是无法有效证明期变量的因果关系的,同时也无法判定其因果关系存在的可能性。时间序列变量X、Y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就是在确定经济变量的具体信息基础上,X会给Y带来影响。该关系检验在滞后期处在敏感时期的时候极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研究对象变量平稳定性受到了样本容量的影响,滞后期不同,最终的检验结果也会有所差异,对此这就需要对不同长度的滞后期进行检验。为了促使滞后期可以更为明确,就要对那些并非序列关系变量的滞后期长短予以验证。相关研究最终确定出统计模型为:Yt=c+b1X1t-1+b2X2t-4+b3X3t-1+b4X4t-1+ε1公式从左到右其每项的代表意思分别为:第t年的农业增加值、常数、滞后一年X1的财政支出、滞后四年X2的财政支出、滞后一年X3的财政支出、滞后一年X4的财政支出,最后ε1表示随机扰动项,其它b1、b2、b3、b4则分别是X1、X2、X3、X4的回归系数。将模型最终简化成Y=b2X2t-4+b3X3t-1+ε1。(二)实证分析。案例一:以东北地区的吉林省为例,对财政支农政策给农业经济发展绩效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该地区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生产地,其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但直接影响着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为了使其相关研究结果可以更好地展现出财政支出绩效成果,图1将吉林省2006~2016年的财政支农支出及农业生产总值进行研究。相关数据具体参考其吉林省的统计年鉴。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吉林省农业财政支出整体增长波动的幅度比较明显,其中2009年达到了最小值,2015年达到了最大值,且其地区农业GDP在2015年的波动幅度最为明显,其它年份的相关增长率变化幅度相对稳定。从这之中能够发现,在该政策不断落实执行过程中,农业GDP与日俱增,农户收入也较往年有大幅增长。然而其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却要比农业财政支出的增长率低很多,财政支农支出在农业总产值之中的比例与日俱增。从这点也能够发现,农业财政支出不断加大,对于农业经济增长而言具有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于该地区来说,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就要加大财政支出,并使其保持在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模式与水平,从而满足农业经济增长绩效的基本需求。在其格兰杰因果关系方面,相关研究发现存在滞后期的财政支出项目在农业经济绩效发展中并未体现出滞后本期的作用,仅将本期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出来,这就表明在滞后本期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最为显著。从这之中能够发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却需要四年才能够体现出效果,其它的项目则需要一年,就能够使农业经济绩效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此外,在农业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财政支农所带来的效益是极为明显的,所以政府部门应该要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加强投入,特别是对于农业技术研究开发上。案例二:以西南地区的四川省为例,对财政支农政策给农业经济发展绩效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了使相关研究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财政支出绩效成果,以下就将对四川省1994~2010年的财政支农支出及农业经济增长进行研究。相关数据具体参考其四川省的统计年鉴。四川省财政支农支出基本被运用在:第一,干旱地区雨水收集灌溉、水库整治、改造低产田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这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方面意义重大。第二,落实农业经济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教育投入以及粮食直补等。第三,科学教育、文化以及环境卫生支出,改造中小学危房、同时支持义务教育。第四,农村医保制度。但总体从其支农结构情况来看,其主要的支出包含三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以及农村救济费用。另外关于农业科研三项费用的支出相对比较少(如图3)。可以发现,自1994年开始,到2010年间,其财政支农子项目的支出呈现逐渐增长的基本趋势。其中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支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农业科研三项费用则一直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上。整体支出结构缺乏合理性。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包含:根据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相关精神,四川省在农业支出方面和全国基本同步,但却从原先的直接支持变成了间接支持,在其整体支出规模增加的基础上,弱化了对支援农村支出以及救济费的支出,同时增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这是由于这样的支出结构能够使农民直接受益,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相关研究当中发现,根据其模型分析结果,四川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农业科研开发支出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财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以及农村救济费支出和农业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其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在农业经济增长方面的系数为负,其基本原因主要是:四川省财政支农支出虽然每年其总量都呈现上升增长趋势,但其占到的财政支出比重相对比较小;由于财政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所产生的效果具有一定滞后期,短期内的正向影响缺乏显著性。不仅如此,受到统计口径的影响,在研究的这几年当中的数据主要是根据前期各类项目比重去测算的,因此这就可能会导致最终的实证结果出现偏差。农业救济费用在农业经济增长方面的影响为负数,这是因为当把救济费用发送到农户手中之后,一部分资金可以转化成优化生产生活的固定资产,这可以有效提升生产力,从而使农业经济发展受到积极作用。然而还有一些资金主要被运用在抗灾救灾以及扶贫当中,帮助相关农户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这类资金往往并不具备基本的生产性,因此并不会出现更多的农业产出,这样便不会给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总之,财政支农支出、固定资产投入以及农业人数的增加对于农业经济增长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财政支农支出之下的各类项目之中,农业科研开发费用、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是正相关;支援农村生产以及救济费支出和农业生产之间是负相关。

三、结语

据上述分析情况来看,各个省区其财政支农支出逐年增加,同时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效益非常明显,但是却存在滞后性,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要低于支农增长率。对此未来在其财政支农政策优化过程中可以重点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要构建起财政支农长效与稳定机制,只有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才能够促使农业生产总值始终保持稳定和高效率的增长,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发展方面的财政支持,从而增加农业产值,提升农业经济绩效。二是要加大农业科研开发投入。未来农业科研开发将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动力,通过科技创新能够使该政策的效率更好地发挥出来。三是要进一步促进财政支农绩效增长。目前,对于财政支农的应用率还比较低,所以未来怎样有效提升支农支出的基本效益将会成为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陈映廷.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3):132-134.

[2]张艳颖.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2015(14):6-7.

[3]王悦,霍学喜,等.财政支农、涉农贷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河北省数据的实证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185(04):61-64.

[4]于苗苗,刘清军,等.中国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0):188-192.

[5]徐合帆,郑军,余家凤,等.乡村振兴背景下财政支农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税收经济研究,2019(02):81-90.

作者:于洋 单位:辽阳市太子河区财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