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时间:2022-09-23 10:00:28
导语:改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于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出发,分别从思想观念、监管力度、资金投入、防治措施、生产技术以及生态农业模式等方面,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举措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农业;农业经济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农业生产中也开始逐渐落实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等观念,以此来保护我国农业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探讨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举措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1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1.1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关系到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我国不断对其投入人力、物力与财力,已经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到了有效建设。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指标的逐年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与发展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实现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要保证农村的生态环境不受损害,实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国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大对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保护力度,并将其落实在具体的农业生产之中,遵循生态农业的环保理念,提高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提升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水平,实现农村绿色生产的同时也保证当地农民的经济得以稳定增长。1.2农业发展的必然保证。农业发展的必然保证是做好农业生态建设工作。通过牺牲当地的生态环境来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并不具备长远发展的生命力,当这种农业生产方式执行一段时间以后,就会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一个地区若缺乏当地的资源支撑,会造成当地经济的停滞不前,同时还需要负担沉重的环境建设资金,最终影响其区域内整体经济的均衡发展。做好农业生态的建设工作,可以避免农业生态失衡现象的出现,促进区域内各项经济的均衡发展,转变农村传统粗犷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村精细化耕作,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最终为我国农业更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1]。
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举措
2.1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农民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执行者,他们在生产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若想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当积极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增强其生态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愿意为此付诸实践。相关部门可以采用生态环保知识宣讲的方式,帮助农民认识到当地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意义,使其充分了解生态环境对其农业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保证其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可以将生态环保意识落实其中,贯彻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理念。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发挥先进农民的榜样作用对认真贯彻落实生态农业发展理念的农民们予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鼓励这部分农民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积极帮助其他农民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从而带动全村农民一起发展当地的生态农业。2.2加强生态环保监管力度,严厉惩罚破坏环境行为。加强生态环保监管力度,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它也是促进当地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当地的环境监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行为,从而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经济长远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生态环保监管工作时,必须要严厉惩罚当地破坏环境的行为。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施行分片监管,将生态环境监管责任落实到部门具体人员,安排专人定期进行农业生态环境监管工作,从而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监管,一旦发现有故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立即予以严厉处罚。例如,对于地处农村的生产企业,需明确工业生产中的废物处理规范,当企业出现违规行为时,可以采取企业关停整改等惩罚措施,以此来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2]。2.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区带动作用。进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资金的投入和示范区的带动,这是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相关部门在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可以通过加大当地农业生态建设专用资金的投入力度,来保证各项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计划在其执行过程中可以具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以避免出现由于专项资金不足而导致的计划中止情况,从而为农村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建设生态农业农村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为其他村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发展借鉴。当示范基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一定成就时,可以安排示范区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其他村的农业种植区中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帮助其实现农业种植成果目标,同时进行深层次的推广,以避免其它村农业种植区在开展农业生态建设时出现技术上的误差问题。2.4针对当地环境问题,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不同地域的农村,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各不相同,只有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并根据其实际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够真正实现当地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在进行相应防治措施的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号召农村各领域的生产部门在进行生产时也积极关注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当地农村环保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污染治理工作的资金投入,重视各类污染治理技术的科学研究成果,并将其积极投入到环境防治措施的使用中,从而使农村当地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当农业生产物种开始往单一化趋势发展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农业生产物种多样化,从而为生态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2.5重视农业生产新技术,完善生态农业产业链。在现代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农业种植的过程中,重视当地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应用,结合当地农业种植的科学合理规划,将新技术与农业种植的发展技术综合开发,可以提高当地农业种植的技术质量和农作物种植速率,降低当地农业种植的人力资源消耗,同时还可以减少农业种植成本,实现农业的生态经济发展。当地种植部门还应该在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利用下,逐步完善当地生态农业的产业链。充分结合当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合理利用现代的互联网技术,来提高其农村信息的流畅度,从而保证农业种植的产销平衡,完善农村生态农业产业链。例如,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其种植的作物进行网络在线销售,以拓展农业销售市场,通过互联网技术做好外地市场销售的信息搜索和调查,实现当地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从而形成一条龙式的产销模式,促进当地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2.6坚持可持续发展,形成能源型生态农业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形成能源型生态农业模式是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相关部门应该确定农业经济和能源供应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控制当地拥有的农业资源,开发适应当地农业种植的新型科研技术,在满足农村现有生产标准的前提下,对农业生产中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将新型科研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中的能源利用上,进而提高农业种植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例如,水利水电工程就是利用对水能的转化,降低农业种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结论
综上所述,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经济,需要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增强其环保意识,加强生态环保监管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针对当地实际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重视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形成能源型生态农业模式,最终推动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我生态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红.基于改进农村生态环境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9(06):136-137.
[2]王佃香.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农家参谋,2018(04):39-40.
[3]张成君.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8(12):17-18.
作者:陶明珠 王昕煜 单位:山东省威海经区农业经济发展局
- 上一篇: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分工与协作研究
- 下一篇:移动电子商务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