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产业重构
时间:2022-11-05 11:35:03
导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产业重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耕地资源过度开发、人口不断增长及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都给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最终导致农业结构失衡。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环境、资源的分布特点,指出了目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农业发展问题及其演变趋势;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提出遏制农业问题恶化、加速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和措施;最后从不同产业角度出发,推动西部地区的产业体系向低碳方向转型,并实现西部地区生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构。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重构
一、引言
我国西部地区从地理范围内来看包括陕西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所占国土面积超过全国的55%,但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5,且耕地面积非常少。加之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比较脆弱,但该地区资源丰富,如传统的石油、煤炭、天然气储量丰富,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储藏量也十分丰富,经济发展需求旺盛、潜力巨大。目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国家对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也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由于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决定了其生态产业链更为脆弱,因此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坚持一种低碳-生态-环保的模式,可借鉴沿海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秀经验,但要吸取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惨痛教训,即先发展、高污染、后治理的错误道路。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保护并不矛盾,只有坚持在尊重农业发展基础上发展农业经济的道路,使人与环境和谐共融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西部地区经济持久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既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又能够保护环境,实现人类生态、自然生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农业经济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是人类意识到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可取之后,经过思考和总结而形成的一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基于经济学原理,又融入了生态学、其他系统科学,在坚持发展经济、改造自然的同时,不破坏原有地区的农业发展,保证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融为一体。
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之下,缩小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差距的任务是迫切和繁重的,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充分利用西部地区资源、能源、尤其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的优势,且还要保护西部地区原有的脆弱生态产业链条,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农业经济的本质是基于生态系统本身的一体化模式,在生态循环和农业发展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对特定地区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进行调整和控制,以实现该地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因素生态系统稳定性更弱,自然环境对污染物的分解能力和容纳能力也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因此在发展西部经济过程中,更要端正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立足与西部地区的优势,坚持农业经济的道路。
本文从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多视角深入研究了目前西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生态产业结构失衡的种种表现,及变化趋势;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演变的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整治的对策和措施;最后从三大产业的角度诠释了西部地区生态产业重构的意见和方案。
二、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形地势复杂多变,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但受到地理区位、气候等因素影响,农业系统更不稳定。西部地区的区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是我国整个国家生态平衡的枢纽,如西部地区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也会直接影响到东西部临界地区经济发展,如北方不断遭受来自西北地区和黄土高原的沙尘暴袭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农业经济受到了重大打击。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生态发展的理念,目前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已经出现一种恶化趋势,如植被草场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繁、土地沙化、城市空气污染,不仅限制了自身发展,还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西部地区农业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草场等植被破坏严重。西部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存在质量下降与数量增长并存的现象。为抵御风沙,构筑荒漠带的一道天然屏障,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西部地区的植树造林活动,经济林面积持续增加,但是树木的总体成活率不高,幼林覆盖面积的比例高;而防护林和天然林的覆盖面积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于林木的生长时间长,森林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而森林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许多生物种群不断减少,个别物种甚至濒临灭绝。我国四大草原全部位于西部地区,草场面积接近4亿公顷,草地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的草场面积还是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草场的质量也不如澳洲的一些国家。随着西部地区人口的增长,单位草场面积牲畜总量持续增加,草原普遍存在过度放牧的情况,降低草场的自我恢复和再生能力,草原退化情况较为严重。
2.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原有的森林资源的破坏和过度放牧都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是植被破坏和土地退化导致的恶果,是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而造成的。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总面积已经接近300万平方公里,超过了有效的耕地面积。西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土地荒漠化情况最为严重,因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很少;这些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经济结构又以畜牧业为主,造成了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和土地的荒漠化,扩大了沙尘暴源区,已经波及到了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甚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严重影响了农耕经济的发展。西部水资源总量储量丰富,但分布极不平衡,缺水和干旱问题也成为阻碍农业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3.城市环境污染加剧。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地区为了跟上全国经济发展的脚步,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导产业,忽视了西部地区原本生态产业链脆弱的事实。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是弊大于利的。就西部的环境污染状况而言,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最主要的污染源,西部工业污染排放的废水和废气污染程度甚至高于东部地区。在原有的工业产业结构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布局主要是以煤炭能源和石油化工为主导的产业,包括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煤炭电力和天然气开采等,这些粗放型工业大都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要迫切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一种农业经济和生态产业结构,即尊重生态规律,建立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速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举措
首先,要打破传统发展经济的固有思维观念,树立一种可持续发展观和新式的农业经济理念。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从本质上说并不矛盾,关键是多想办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发展地方经济都有哪些更为有效的途径。西部地区地方政府领导班子和政策的主要决策人更要具备创新的思维,要充分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并重的理念,甚至从长远角度来说,保护农业发展重要性要高于发展经济。
其次,应加强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优化的法制建设,这样西部地区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就能够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法律和制度是开展工作的准则和依据,将正确的想法和建议采用法律和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就能够减少开展工作时阻力,有助于各方利益的协调。在西部地区发展农业经济,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进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工作人员要发挥基础性的引领作用,从总体上把握宏观思路,在细化每一个具体的方案。优化农业经济建设的每一个程序和工作范围,寻找最佳的切入点。然后,改变原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强调一种绿色环保的经营理念,吸引外部无污染的生态投资,寻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从经济学的规律上讲,在环保和生态方面的投入,也是一种有回报的经济投入,只不过这种经济回报周期要更长一些。因此要坚持环境管理为主,发展经济过程中对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要预防为主,严厉惩治无视环境的不良企业。还有就是要加大环保方面的投入,对于环保型的企业和在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较大的企业给予适度的优惠政策和经济上的补贴。
最后,加快新发明、新技术在西部地区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并大力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到西部地区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工艺水平,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新技术的引入还能够大幅度地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因而,国家和东部发达地区应有针对性地对西部地区予以技术上的扶持,特别要关注生态科技、绿色农业的研发。推进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从观念、制度、投入、技术人才等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尽快地使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步入正轨。
四、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生态产业重构
我国传统产业体系主要由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构成。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同样也是由这三大部分构成。农业的发展对经济的推动具有很大作用,但是农业的发展还需要工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其中工业产业的结构的转型为农业生态重构的关键步骤。基于我国目前的现状及西部地区生态结构的特点,在推动低碳经济的基础之上,适时调整西部地区原有的产业结构,实现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的重构。
1.推进传统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型。传统的西部地区农业资源消耗过多,农田开垦过度而破坏了原有的植被,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发展低碳农业势在必行。低碳农业是通过减少自然资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和环境污染,获取农业经济效益。低碳农业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比如避免农田的过度开垦和森林、草场植被的破坏,甚至在必要的条件下要退耕还林。在农作物的耕作过程中,减少化工肥料的使用,多使用有机肥缓解土壤板结的现象,这样长期下来就能够使传统农业向低碳农业的方向转化。因地制宜地规划农业活动,利用自然界原有的生物链是打造低碳农业关键所在,推广桑基鱼塘的模式,尊重自然界原有的物质能量循环系统。此外将农作物的耕种、农产品在加工、深加工和农村旅游活动相结合,提高西部地区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2.推进西部地区工业产业的转型。西部地区能源储量丰富,依托这些资源、能源西部地区城市开展的工业多为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推动传统工业的转型,要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产品包装和物流配送等方面同步进行,使每个生产环节都具备低碳环保的能力。一要完善适用于低碳工业的法律体系,将西部地区的引入项目强制实施绿色产品认证;二是对涉足低碳工业发展的企业给予政策上和税收上的扶持;三是加速低碳方面的高科技技术推广应用,并建立低碳技术指导中心。四是不断提高生态产业、生态企业的地位,吸引更多的商业投资。
3.推进传统服务业向低碳服务业转型。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随着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地突出和明显化背景下,要积极倡导人们树立新时期消费和服务意识,减少白色塑料污染和食物的浪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建设和生态产业结构重组,需要规范服务业发展使其有法可依;积极引导树立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使从事服务行业的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支持。可通过完善低碳政策、制定低碳标准、培育低碳文化调整西部地区农产业结构,达到推进传统服务业向低碳服务业转型的目的。
五、结束语
本文从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农业发展逐渐恶化的态势。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措施;最后为实现西部地区生态产业的重构,本文倡导一种低碳经济的理念,分别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方向阐述了如何推进传统产业向低碳产业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玉燕,林汉川.我国西部地区能源效率:趋同、节能潜力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问题探索,2013(4):38-44.
[2]王蕊.农业经济发展实施“互联网+”战略途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6(3):26-27.
[3]张代谦.西部地区能源产业优化配套发展的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0(3):143-147.
[4]周忠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相关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118-118.
作者:李瑞峰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上一篇:大数据下大学生村官助力农业经济发展
- 下一篇:探析低碳经济下发展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