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思考

时间:2022-09-29 08:23:12

导语: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思考

【摘要】农业经济增长农村金融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本文首先介绍了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随后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接着从我国农村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入手分析了其发展的不足之处,最后针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探讨了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具体措施,希望这些观点能够有效完善和优化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农业经济增长;农村金融发展;投融资渠道

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可以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统计分析方法加以验证。农村金融规模的壮大能够激发农业经济的增长,创新农村金融结构是农业发展的保障,对农村金融部门的投入和产出也会进一步带动第一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农业经济的增长贡献力量。

1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

1.1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的解释,其特征是通过建构不同的经济模型和均衡分析方法,以考察总产出、总收入的变化趋势。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其常被定义为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以及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常见的经济增长理论为Harrod-Domar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Harrod-Domar经济增长理论假设储蓄能够有效地转化为投资,且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只涉及到劳动力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资本与产出之间的比值是不变,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考虑资本折旧,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经济增长理论,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大的出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修正了Harrod-Domar经济增长理论的生产技术假设,认为资本和劳动是可以替代的,劳动数量固定的情况下,资本存量越大,经济增长越稳定,并逐渐固定在一个特定值上,该理论主张引进先进技术、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外力来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新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突破就是将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的定义扩大为人力资本投资,放弃了技术外生化的假定,突出了技术的内生性,并强调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1.2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主要包括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论。农业信贷补贴论假设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阶层是完全没有储蓄能力的,农村的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慢性资金的不充足和不稳定现象,因而,要想促进农村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需要尽可能的降低农业的融资利率,扩大政策性资金的投入,以缓解农村的资金需求压力,缩短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结构性收入差距。农村金融市场论批判了农业信贷补贴论,认为即使是贫困阶层,也是具备储蓄需求和储蓄能力的,没有必要由外部向农村注入资金,该理论强调了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极力反对通过政府的干预手段调节金融市场,应当将正规金融市场与非正规金融市场结合起来,以促进农村金融改革。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认为在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较为完善的前提下,发展中国家政府可以采取有必要的干预促使,以补充金融市场机制,其强调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对于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重要作用,是当前最受瞩目的农村金融发展理论[1]。

2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相互影响机制

2.1农业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建构和分析,农村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资本边际产出率、储蓄投资转化率以及农户的储蓄率,因而,农业的金融发展将加大的影响到农业的经济增长。首先,农村金融发展能够拓宽农村的投融资渠道,促进储蓄和投资的转化,扩大农村的金融规模,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完善,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其次,农村金融发展能够推动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提高金融资服务的专业化、人性化和个性化,以不断有优化农村的金融结构,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资金的快速流通,从而降低农民的交易成本,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最后,农村金融发展能够推动金融机构风险共担机制的建立,显著提高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投资的配置效率,以实现农村金融管理制度的完善和金融产品的多元化,提高金融机构的支农效率,促进信贷资金在农村地区的流通,从而为农村经济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2.2农业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稳定。首先,农村经济增长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的资金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的人均收入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增长,可支配货币资金的积累刺激了农民的投资需求,提高了农民的投资能力,从而逐步实现了对投资金融市场所产生的高额进入费用和固定交易成本支配,促进了金融机构各层次的建构[2]。其次,农业经济增长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资金的积累,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户的闲置资金得到了丰富,对于理财和投资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与此同时,农业金融市场竞争垄断性的消解和农村金融工具的多元化,也强化了农村金融机构资金的积累。最后,农业经济增长促进了农业金融机构功能的完善。当农业的经济发展程度较低时,相关的金融机构职能开展单一的存贷款业务以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当农业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农户对金融机构的服务选择将开始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原始的金融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会促使金融机构不断开发适应农业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以实现资金投资的增值保值,从而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

3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3.1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从我国农村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式来开,农村的金融市场主体是极其不完整的,其金融体系主要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与和农村信用社三大机构为主,而农业保险公司、农村养老基金、农村信用担保基金、农村证券经纪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存在严重的缺失。与此同时,很多农村地区现有的金融机构的功能还存在不完善的现象,农业发展银行只能开展单一的贷款业务,其农业政策性金融更是虚有其表;农业银行作为完全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并没有在乡镇以下的地区设置分支机构,也无法调节与农业生产经营之间的矛盾;农村信用合作社具有强烈的官办色彩和行政倾向,在金融供给方面具有垄断性,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从而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增长。3.2缺乏功能齐全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的交易载体是金融工具,但是当前我国农场金融市场流通的工具仅限于传统的存贷款和短期国债,对于中长期国债、企业债券、股票、保险等投资工具的投入较少,甚至并没有这些产品。此外,农村金融市场的业务服务也存在单调性,信用拆借、质押式回购、票据贴现等市场业务的开展仅针对城市金融市场,迄今为止,还没有农村企业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农村金融市场也缺乏提供中长期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等交易的机会,期货、股票指数交易、汇率期货交易等延伸金融产品更是无从谈起[3]。3.3农村信贷供给不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当前农业金融主要用于大宗农副产品的收购,而对于其他的金融服务的供给则是有心无力,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存在价值仅仅为吸收储蓄存款,极少有为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提供贷款的机会,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了减少贷款风险,也在逐步提高农业资金的贷款门槛,过度强调了贷款抵押担保的审核。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抵押能力较弱的农业经济主体很难利用充足的信贷资源来发展农业经济,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地区的存贷失调,即农村金融组织结构对农户储蓄存款的吸收比重不断加大,而农户获得贷款额度的比重却不断下降。

4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的措施

4.1重构农村合作金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金融机构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需要进步完善制度改革,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首先,要坚持合作制产权制度,在遵循合作制的前提下,对现有的信用社进行清产核资,在坚持明确产权,用于发展的原则下,促进初始入股增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增资扩股,转变单一的股权设置办法,提高其配置机制的灵活性。其次,要组建高级化的农村合作银行,依照合作制规范,加强县联社建设,并选择的将那些经营规模较大,资产规模良好,经营运算规范的农村信用社进行有机整合,以渐进的方式,自下而上的构建适宜农村经济发展的合作银行体系。最后,要积极探索合作制和商业性深度融合的经营机制,妥善解决好社内服务和社外服务只安静地管辖,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合理配置商业化经营和非商业化经营的资产,以拓展金融业务,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4.2建设人性化的农村商业金融。服务于农业发展的商业金融经营机制能够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第一,要选择适宜的农业银行产权组织制度,建立起产权明晰、政企分离、管理科学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市场竞争主体,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拓宽金融资本来源渠道,以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的相互制约,分散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强化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约束。第二,要建构新型的组织结构,遵循经济区划原则、集约经营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依照市场份额、核算成本和经营规模构筑科学合理的机构格局,并对金融机构内部的现有部门进行适当的合并,以促进综合效益的提升。第三,要进一步确立农业银行的商业化经营机制,强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探索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型的最优组合,并依照国家准则建立资本补充机制,以有效控制资产的风险含量。第四,要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推动多元化经营,实行产融资本结合和管理的现代化,以不断满足农业客户不断增长的投资理财需要,促进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第五,要优化外部保障机制,理顺与政府、金融管理部门以及客户企业的关系,在符合国家金融政策的前提下,顺应监管体制,完善监管规则,实现社会资金的良性循环。4.3加强农村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农村的政策性金融能够引导农业资金流向,实现国家财政职能和金融职能的有机融合[4]。加强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首先,要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依据效率原则,因地制宜的调整经营体制,完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以及奖惩机制,以避免政策性资金流失和配置失误。此外,在资金管理方面,还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建立资产负债动态平衡分析系统,以严格控制不良资产的产生,防止资金比例配置失衡。其次,要建立农业资金来源制度,通过国家财政渠道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融资,分散金融风险,获取长期的资金来源,保障资金储备的充足性和稳定性。另外,还可以面向社会吸收各类存款进行融资,以减轻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促进资金的循环周转,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积极性。

5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农业的持续增长,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主体性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规范发展农村民间金融,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简介:邓涛,男,助研,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参考文献

[1]孟庆文.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分析[J].财会学习,2018(1):203.

[2]丁金梅.关于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研究[J].农技服务,2017,34(16):169.

[3]黄和漂.关于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7,37(08):172.

[4]马春紫.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4-5.

作者:邓涛 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