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时间:2022-03-28 02:35:04

导语: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摘要: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另一方面还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本文将深入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找出农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方面的意见,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农业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经济结构的变革,而如何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成为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农业结构合理化的对策,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提升农民的收益。

1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现状及特征

1.1农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分析

我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农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不断下调。自1978年以来,到2002年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从80%下调到60%[1]。据研究显示,我国农业结构总共经历了3次较大调整,第1次是1978—1985年,改革开放使我国发展的中心转移到经济上,引发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变革。渔业在1978年仅占我国农业弄产值的2%,是所有农业内部部门中比重最小的,而2002年,渔业在我国农业总产值中,竟然提高到16%。而种植业在1978年占据我国农业生产总值的77%,经过10a的发展,种植业下降了将近10%。牧业在1986年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曾一度由17%上升到25%,成为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2的部门。20世纪90年代,我国受第4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经济结构得到了大幅度的调整,农业结构的比重迅速的下降,到了2002年前后,种植业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几乎下降到50%。

1.2农业经济增长的特征

种植业始终在我国农业总产值中遥遥领先,因此加强种植业的收益,是增强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的方式,提高种植收益。例如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1990年我国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为78.002万hm2,粮食作物占总量的20%,到了2007年末,我国粮食作物提高了200万t的产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供给能力;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水平,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2]。此外,加强经济作物的综合生产能力,也能优化农业结构,具有资源优势的经济作物能够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近年来,林果业基地的建成,也为农业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加大林果业资金投入,能够带动许多领域的发展,例如以葡萄可以酿酒,也可以做成林果产品,通过不断地扩展特色农业的框架,我国农业经济越发的多元化,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并远销海外。依靠特色林果业的迅猛发展,使农业经济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2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2.1农业外部结构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在产业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当中,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会不断下降,而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所占到的比重会不断增加。因此,我国在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在经济总量中逐年下降,这是社会转型对农业外部结构的影响,也深刻的影响到农业经济,传统的农业经济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高度商业化的农业经济成为未来农业外部结构调整的方向。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渐下降,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断提升,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因此要求相关研究人员能够正视这个问题,并以农业经济增长为目标,对农业外部结构做出一定的调整[3]。此外,还要注意,劳动力会一次在一、二、三产业之间转移,因此合理化的转型,也是农业外部结构调整的一个基本问题,操之过急会引起农业结构的畸形发展,从而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2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种植业在农业内部结构中占有的比重最大,其次是牧业、渔业、林业。农林渔牧总产值结构组成了农业内部结构,因此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是指通过调整种植业、牧业、林业、渔业在农业内部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目前,我国农业结构依然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虽然经过多次大幅度的调整,但种植业依旧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有一半以上的比重。而林业虽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却始终在农业生产总值的3%的比重徘徊,这说明我国许多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国土幅原广阔,南北之间的气候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何发挥本地环境条件的优势,从而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到合适的比重,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总体目标是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增加。可以将农作物归类为3类作物,第1类是粮食作物,如谷物、豆类。第2类是园艺花卉作物,第3类是经济作物、如瓜果、蔬菜、棉花、油料。可以适当的调整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转而增长粮食作物的生产率,不仅能够发挥既经济作物的高回报率,还保证了本地粮食的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4]。

3结论与政策建议

国家应重视在新能源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农村新能源利用不断提供新的技术,以满足农村各种新能源利用率。增加农村新能源利用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国家相关部门在全面部署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应付出实际行动,成立专门的农村新能源技术研发机构,拨付专门款项支持新能源开发的投入。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学习发达国家在新能源利用方面的先进经验;增加农村新能源利用宣传投入。为提高农村村民利用农村新能源意识,做好新能源宣传工作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方式进行宣传,使广大村民充分认识到新能源利用的重大意义,积极配合新能源的推广。

3.3注重农村新能源建设人才培养

毋庸置疑,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需要人才支撑,因此,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做好新能源建设人才培养工作,为新能源在农村中的普及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成立专门的新能源建设工作小组。相关部门应以村为单位,组织村中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员,成立新能源建设工作小组,定期下派专业技术人员为其进行新能源利用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新能源运用技术,以点带面,逐渐在整个村中推广新能源建设工作。同时,还可定期评选出村中新能源利用先进个人,给以相关的表彰,调动农村新能源利用工作积极性;加强新能源建设人才的引进。相关部门还应注重农村新能源建设人才的引进,通过严格的选拔、培训,使其掌握农村新能源利用的专业知识,定期下派到各村开展技术指导工作,解决农村新能源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农村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现。

4结论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对农村新能源的建设与节能减排的意义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农村新能源建设有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尤其可为农村提供更为清洁的新能源,减少农村环境污染、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存在激励机制落实不足、新能源开发投入少等问题,要求相关部门结合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实际,从激励机制、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的高效完成。

作者:李爱娜 单位:山东翠屏街道办事处经管

参考文献:

[1]倪慎军,张国强,王海兵,罗诗峰,于乐.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8(4):22-26.

[2]李玉贵.浅析现阶段农村新能源的建设及节能减排[J].科技与企业,2014(22):75.

[3]尹俊华,李强,王敏,白祖国.开发利用农村新能源发展农村节能减排[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2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