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回归分析农业经济论文
时间:2022-01-28 03:24:42
导语:主成分回归分析农业经济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指标选取与模型方法
通过研究相关研究文献,本人总结出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生产自然制约条件、农业人力资本投入、农业生产资本投入、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的市场作用、农业生产条件制约因素等密切相关。本文选取了与农业总产值(TVAO)相关性较强且能反映农业经济增长的10个指标,所选指标包括农业机械总动力(TPAM)、农作物总播种面积(TSA)、受灾面积(DA)、农业就业人数(AE)、国家财政农业支出(NFAE)、化肥施用量(AQCF)、有效灌溉面积(EIA)种植业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PIR)、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APPI)以及农村中学师生比(SFR)。
在上述所选指标中,农作物播种面积、受灾面积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自然制约条件;国家财政农业支出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资本投入;农业从业人数属于农业人力资本范畴;因为农村中学师生比的变动可间接反映农业科技进步与生产效率的变化,我们将其划为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是农业经济的市场作用;而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灌溉面积属于农业生产条件制约因素。
数据源自1985至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在本文的研究中涉及大量的变量,为避免变量间可能具有的多重共线性对参数估计与分析结果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适当的相互独立的能够较好的反映原变量指标的综合信息的主成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回归,解决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然而,主成分回归方法不能够解决异常值的问题,并且也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时间序列的数据的变化特征与趋势。为弥补这个弊端与增加模型的估计精度,本文将主成分回归这一长期静态模型的误差项作为均衡误差,建立主成分回归的短期动态的误差修正模型,以此来修正主成分回归模型,据此来研究影响我国农业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2实证分析
本文对变量进行了自然对数化处理以降低序列短期波动,更准确把握其长期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标准化以消除量纲对数据结构的影响。本文所采用的计量方法均使用软件R进行分析。对因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设置贡献度阈值为0.8,得到第一主成分F1、第二主成分F2的特征值分别为6.803、2.131,方差的贡献度分别为0.680、0.213,二者贡献度之和为0.893,由此前两个主成分适用于主成分分析,制约因素弹性对值和为0.376。综合长、短期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结果,影响农业总产值的第一综合因素为农业生产条件,且其弹性贡献度明显大幅高于其他因素,农业生产条件中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有效灌溉面积效用均低于化肥施用量及农药使用量的效用,说明在现有自然制约条件下我国农业增产长期过度依赖于化肥施用量与农药使用量。数据显示1980-2012年33年间我国化肥使用量由1269.4万吨上升至5838.8万吨,年均增长13.9%,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4745.7千万W增长至102559千万W,年均增长21.1%,但现今农机、农业用能投入与发达国家比仍相对不足,具有较大上升空间。
第二综合因素为市场的作用,33年间农业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由0.756%减至0.524%,其每减少1%将促使农业经济长短期分别增长0.135%、0.123%,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每增加1%,仅仅刺激农业经济长短期分别增长0.14%、0.126%,这与农业生产价格指数上升造成农业部门成本增加的压力过重,利润预期的减少降低了农业从业人员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有关。第三综合因素为自然制约条件,其中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每减少1个百分点,从长期来看,我国农业经济将萎缩0.136%,短期减产0.12%;我们发现,受灾面积对农业总产值的增加起到微弱正向作用,与我们的认知相矛盾,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灾害的负面影响被预防灾害与抗灾的日趋完善的工作体系和能力消除所造成的。第四综合因素为农业生产资本投入,33年间国家财政农业支出由150亿元增加至12387.6亿元,年均增长250.3%,其增加1个百分点将促进我国农业经济长期上增长0.133%和短期上增长0.114%。第五综合因素为农业生产技术,33年间反映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村中学师生比由0.053591增加到0.0999人,其每增长1%,长、短期上推动农业经济增长0.075%、0.057%。第六综合因素为人力资源,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一个百分点的增长,仅仅使农业总产值长、短期上分别增长0.01%、0.022%,其贡献微弱与我国农业劳动力过剩及农业部门生产效率低下有关。
3政策启示
农业生产条件是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必须通过改善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先进农机设备研发投入、保障能源供给、合理化农业用能结构和布局、建立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及发展机械与水利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来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化肥与农药的使用虽然对农业生产有着显著的短期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却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据此,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谨慎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要在增加土壤肥力、提升土壤有机质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并通对农业环境的治理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加大宣传力度,使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观念的深入人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农业经济部门逐渐并入市场经济体系,此对农业经济增长既是挑战亦是机遇,建立健全农业生产信息的传播机制以及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成为必要,以此确保市场信息的及时性与易得性,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来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以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同时,要继续完善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增加国家财政农业支出用于保护农业的补偿性支出来保护和调动主产区积极性,切实保护农、牧、渔民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面对我国农业生产自然制约条件,我国需要健全国家及地区间自然灾害预警与应对协调机制,加强自然灾害的防治能力,并且采取有力措施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保护基本农田,在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的同时抑制城市的无序扩张,并以此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法》使之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法律保障,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稳步推进劳动密集的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向现代化的科技知识推动型的转变。首先,国家财政支出需要增加向农村的教育、经济、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投入,不仅可以改善农村教育教学条件、提升农村教育水平,而且对提升农民素质、提高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和农业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劳动生产率具有长远效应。其次,政府要切实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力度,稳步加快推进关键技术入户到位,鼓励发展规模经营,促进种粮水平和效益提高,进而确保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牢固农业基础地位。
作者:沈永昌林义征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 上一篇:学生技能竞赛教学改革论文
- 下一篇:企业化农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