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农业经济论文
时间:2022-09-04 04:47:55
导语:高职院校农业经济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优化校内外资源配置发挥资源整合优势
资源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资源配置,二是内部资源配置。高职院校作为产学研的整合体,在资源配置上具有较强的整合优势。为发挥高职院校在资源配置上的整合优势,农经学院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服务“三农”多方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三环”联动服务机制。积极探索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学院作为教育厅确立的6所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院校之一,组织开发了2个贯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12所中职学校开展了贯通培养试点,2013年联合招生282人。免费接收集团成员院校学生实训1184人次、692学时,培训师资60人次,指导6个职教中心涉农专业和基地建设;为牡丹江师范学院开出公选课19门;主持完成省食用菌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换届选举。
二、发挥在科教成果上的高产优势
2013年完成50项省级课题的结题工作,其中教学改革项目38项,人文社会科学类课题4项,自然科学类课题8项;成功立项新课题29项;组织教研科研成果参加上级部门评奖,共获奖37项,其中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黑龙江省农委科技奖5项,牡丹江市科技奖2项,省级以上各类学会教学成果奖28项。总结完善“教师承担项目、项目对接课程、学生参与管理、生产实训同步”的校内基地运行管理模式,调动师生参与项目管理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和持续性。近三年,农经学院教师自主培育“农经苦瓜1号”和“农经木耳1号”农作物新品种2个;主持完成“乐斯本防治水稻潜叶蝇应用技术的研究”等应用技术研究课题20项,其中“黑龙江山药深耕、垄作优质栽培技术”等3个农业新技术获牡丹江市科学技术奖。为周边农户提供种蛋31万枚、种苗20万株。同时科技丛书、服务手册编写,讲座光盘制作全面展开,农经学院编写的农家书屋“服务三农科技致富”系列农业科普丛书33部已正式出版;编写服务“三农”科技致富系列手册10种。
三、发挥在科技推广上的平台优势
1.搭建农业信息推广平台。
注重实践,强化产教相结合,农经学院开展农教结合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深化校企合作。打造“科技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即农经学院、农业企业、科研院所联手合作,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从而实现服务“三农”的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吸引动漫制作企业海越天飞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入驻校园,与正大、联想集团、珍宝岛药业等继续开展订单培养紧缺人才,为黑龙江阿妈牧场农业有限公司设立猪样抗体监测与病原检测实验室和产学研合作中心,学院成为了多家企业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持单位。二是多措并举与地方政府联合打造科技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信息开展农业科技宣传服务,农经学院与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联手打造《农经大讲堂》电视专栏94期,以“依农时、传农技、解难题、保丰产、促丰收”为原则,为牡丹江市周边地区150万农民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与牡丹江市委组织部联合制作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专题讲座(远程教育课程)10期;实施“农业科技普及工程”,编印发放服务“三农”科技致富系列手册5千册、科普光盘3千张。这些科技服务提高了牡丹江市农业生产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
2.搭建农业科技助农平台。
农经学院与地方农业教育与科技资源整合成立的牡丹江农业科学院,成功打造黑龙江省东南部的农业科技助农平台,主要包括农业专家信息资源库、科技研发共享平台、科研成果推广平台。平台开设5支专家热线,内容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机、法规、农村政策。与农业县(市)结盟,建立并深化“院市(县)共建”长效机制,先后派出两名干部挂职海林、桦南科技副市(县)长,投资240万元建立2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先后对海林市山市镇长胜村、海南乡红旗村、宁安市宁安镇福荣村、林口县奎山乡进行科技帮建。通过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运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农业科技培训、农业实用新技术推广等举措,从农业生产、农技推广、农民指导等方面为农业科技助农平台提供了坚实基础,彰显了农科教一体化的合力。
3.搭建农企农户对接平台。
农经学院运行“学院+农企+农户”对接平台。2008年学院与牡丹江正大实业有限公司联手,对肉鸡养殖创业者进行培训。公司需要发展养殖户,而农民苦于没有技术,经过学院的中间调节,实现了资源共享、技术互补、跟踪服务、快见实效的培训理念,培训的80名学员都已成功创业。这种“学院+农企+农户”对接平台的建立,为农民致富开辟了一条有效的致富渠道。2009年农经学院绿色农业系启动了“种植类专业教师包村包户”的专业与村对接工程。此项工程实现了学院教师的技术专长与帮扶户经营产业对接,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跟踪服务,起到了提供科技致富信息,指导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支持等作用,目前运转情况良好。这既是一种有效的探索,也更加有力地强化了学院科技推广平台优势。
四、发挥在农民培训上教育优势
1.开展多维农民培训,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农经学院拥有一套完善的农民培训体系,涉农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完善的种养加管一条龙实训基地。开展多层次多梯度的农民培训,成效显著。农经学院与牡丹江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农村干部基础科专业函授班,培养农村基层管理干部101人。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培训农民720人;实施“农业科技带头人培训工程”,培训农业科技带头人203人;与牡丹江市委组织部联合培训村党支部书记282人;承担政府部门委托培训778人;培训农村经营管理人才666人。通过乡村干部培训,大幅提高了牡丹江地区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保障了牡丹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建设;通过集中办班、交流研讨、参观考察、现场实训等方式,培养现代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训现代农业科技新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现信息化技术、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推进地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2.开展村村大学生工程,培养高学历的乡土人才。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在农职院校中启动了“村村大学生工程”,配合省政府工作,我校在实施“村村大学生工程”中,共培养村村大学生672人。村村大学生被称为是“留得住、用得上”的落地式“乡土人才”,是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经营理念的“传播者”。他们成为科技推广平台中的桥梁,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牡丹江农民纯收入连续九年居全省第一,2011年突破11000元,农经学院功不可没。农职高校通过积极地开展农科教结合,深化发展自身优势,更好地担负起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及农业人才培养,才能有效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作者:徐军周敏杜广平单位: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 上一篇:农业机械化的农业经济论文
- 下一篇:商管办四风问题制度建设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