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策略
时间:2022-06-28 03:17:48
导语:浅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千百年来,传统小农经济分散式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代代相传,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造成很多不便。如,难以形成对种植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也难以形成市场化、规范化的收购加工体系,导致农产品通过各种方式流入消费市场。同时,农民对现代农业无公害技术的掌握不够,缺乏科学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有资料显示,我国每1hm2土地的化肥施用量接近欧洲的3倍,导致化肥、农药在土壤中累计残留量是惊人的。同时,现代医学表明,环境污染因素在致癌因素中占到80%左右,其中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占环境因素的11%,而我国使用的农药品种大多都是有毒的有机物。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胎儿畸形率逐年上升,与环境和食品的污染密切相关。伴随着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环境面临重大威胁,工业排放物与生活垃圾以及农业投入品(如地膜、农药等)造成耕地土壤、灌溉水源、大气环境等农业生产环境交叉立体污染严重。同时,农业资源减少,自然灾害加剧,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与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包括安全生产体系、安全标准体系、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执法体系、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的职能分工不明确,很容易形成管理真空。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较弱,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在布局、数量、检测能力等方面与国际上的差距较大,检测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并且缺乏科研的足够支撑,缺乏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监测评价工作尚未制度化。质量认证体系还没有形成统一,各认证机构执行标准不一,通过认证的农产品品质良莠不齐。生产技术推广体系与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国际上普遍实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主要分为三大部分:行政部门、监督检验部门和分析实验室。通过对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等全过程的监督、控制与检验检疫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这一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同时,应该成立专业委员会,协调各部门的分工与合作,进一步明确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疫、认证管理、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加强检验机构的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合理布局机构分布,加强人员培训,建立覆盖面广、检测标准化高的检验检测网络体系。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需要调整农业科研重点,从提高农产品产量转移到保证其质量安全上来,如何处理农业产量与质量的关系将是今后科研的一个重要命题。要大力推广清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鼓励开发有益于农产品安全和清洁生产的相关技术,以促进生产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产品可追溯制度是一种以增进产品质量为目的,以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是追踪农产品进入市场各个阶段的系统,有助于质量控制和及时的产品召回。通过推广农产品产地标签制度,使农产品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从而可以保证消费者享受到安全产品,也有利于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建立。“三品一标”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进一步完善“三品一标”体系,有利于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目前,农业部已绿色食品各类标准126项,地方配套颁布实施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400多项;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在绿色食品企业中,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分别占到30%以上和20%左右,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绿色食品新的生产主体,其数量和产品数已占绿色食品总数的15%左右,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全国约有1600×104hm2的农田、果园、茶园、草原、林地、水域受到监测和保护,其中农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0%,有利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截至2011年,全国已建成610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对接龙头企业1650家,带动农户1925万户,每年增加农民收入超过10亿元。“三品一标”体系的建立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战略选择,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要尽量选购经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这些产品可以保证基本的安全需求。“三品一标”农产品在管理上实行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的制度,其产品质量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规定了更高的卫生安全指标要求,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质量安全水平,可以放心购买。
本文作者:李双均工作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 上一篇:机电设备的维修技术分析
- 下一篇:机电安装的难题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