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A模式与农产品风险防控探析
时间:2022-06-28 10:22:35
导语:CSA模式与农产品风险防控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农产品安全风险的表现形式农产品与食品是两个概念,根据2004年9月1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食品是指经加工、制作的产品,农产品是指种植业、养殖业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法定的农产品,则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根据供应链各环节,可以将农产品安全风险分为种植、养殖安全风险、运输配送安全风险、加工安全风险、贮藏安全风险、销售安全风险等。从生产环节来看,农户生产规模狭小,经营分散,农产品分级和包装技术水平低,溯源管理困难;在农产品加工环节,大量家庭作坊式的小型食品企业根本不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必备条件;在流通过程,由于包装、储藏、运输等设施落后和管理不善容易造成食品二次污染;食品摊贩仍然占有很大比重,监管跟不上,形成食品安全的隐患[2]。根据供应链的特征和农产品本身的安全特性,可以将农产品供应链安全分为质量安全风险、数量安全风险、价格安全风险、合作安全风险等。质量安全风险是决定数量安全风险、价格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和合作安全风险的基础安全风险。(二)CSA模式防控农产品安全风险的优势分析农产品定价话语权的缺失导致收购量的多寡与农户收入成正比,产量越多,收入就越可观,因此,农户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选择性地忽略了农产品品质上的要求。在农产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倡导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希望重建农村与城市社区和谐发展、相互信任的关系,并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农产品的CSA模式进入公众视野。农产品安全风险种类复杂多样,对于任一防控机制的选择都不存在一以贯之的最优机制。本文着重讨论CSA模式在防控农产品安全方面凸显出的优势主要包括:1.社区参与:组织化克服信息不对称风险。信息不对称是农产品安全风险产生的本质原因。农产品是“经验商品”和“信用商品”的组合体,只有在食用之后才能判断其是否致病,所以说农产品是一种经验品。然而,消费者经常不能确定食用某种农产品后是否会致病,所以说农产品是一种信用品[3]。对于农产品消费者来说,农产品供给者具有明显的信息成本优势,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农产品消费者获得农产品安全信息的成本高昂,不可能在购买农产品时收集所有相关的农产品安全信息。并且,农产品安全信息具有专业性、技术性特点,普通的消费者不具有收集、分析、判断的能力。在CSA模式下,消费者以社区为载体与农户对接,消费者可随时监督蔬菜的种植情况,定期参观种植基地,参与农产品的种植与配送过程,消除信息误区、盲区。中间商为了自身的利益,难免会隐藏、歪曲或者滞后反馈一些商业信息,导致“逆向选择”或“败德行为”的发生,最终损害了终端消费者的利益,CSA模式基于城乡社区的互相信任,在城市带动农村、多元城乡发展的宗旨下,农户与消费者共同协商农产品价格、选择农种植品种、核算种植成本,农户不再受中间商剥削,而消费者也不再被蒙蔽及误导,不仅促进了公平与对等,而且促使农产品安全信息清晰、透明。2.社区支持:避免盲目生产的市场风险,降低农户的种植成本。在传统市场机制下,农户根据市场供需决定种植产品的种类、数量,在供需接近的情况下,农户获利是有保障的。但是,市场失灵时有发生,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参加者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或下跌后才作出的扩大或减少这种商品供需的决定的。这样,从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作出决定———到实现供求平衡,必然需要一个长短不同的过程,有一定的时间差。也就是说,市场虽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它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趋势。当人们争相为追求市场上的高价而生产某一产品时,该商品的社会需求可能已经达到饱和点,而商品生产者却还在那里继续大量生产,只是到了滞销引起价格下跌后,才恍然大悟。然而,此时即使转产,也已造成产品积压,不得不贱价拍卖[4],有的鲜活产品还会因变质而蒙受巨大损失。而CSA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农户生产出农产品后出售的惯例,在农产品未种植前就为产品找好了“买家”,在农户与消费者签订的合同限制下,保证农产品顺利销售,同时也避免了农户扎堆种植导致滞销的情况,降低了种植农产品的机会成本。此外,种植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导致产品低产时,损失由农户与消费者共同承担,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农户生产的一种鼓励。3.社区对接:缩减流通环节,减少农产品质量风险发生的诱因。流通环节是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必经环节,食品从生产出来到市民手中,经过的中间利益者有:农户→小贩→产地批发商→长途运输户→销地批发商→小贩→市民。风险具有累加性,食品供应链节点越多,风险数量便越多,发生概率也大幅增加。农产品流通涉及储存、运输、销售等多重环节,一些流通企业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在食品缺乏保鲜技术、冷藏条件的情况下,滥用各种对人体有害物质,如甲醛、双氧水等以延长保鲜期,造成了较高的有害物质残留,致使农产品蕴藏的质量风险倍增。在CSA模式下,取消了中间盘剥环节,减少了储存物流、过度包装、长途运输、过度加工等方面的风险,注重从田间到餐桌整个过程的生态化和短链化,倡导“本地生产、本地消费”,使环境、本地的食品经济和社区具有永续性。通过减少中间环节的转让,实现农户和消费者直接对接,一方面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度,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流失,并降低了产品价格,另一方面农户拥有了主动和稳定的农产品定价权,让农户获得公平贸易的机会,增加了农户收入,农户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从而调动农户生产有机农产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障农户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实现。4.社区监督:诚信复苏,建立信任机制防范道德风险。农户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难以获得有尊严的收入,通过施用很多农药化肥以增加产量,成为农户获取收益的惟一途径;工业化不断从农村提取剩余,为求经济增长而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城市发展的制度成本向农村转嫁而导致了农业三要素: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大量外流[5]。频发的食品危机背后,是过度膨胀的城市和日趋衰败的乡村,城乡之间成了剥削与被剥削、毒害与被毒害的关系。农户与消费者分处于市场的供求地位,是一对矛盾体,具有产生利益冲突的必然性[6]。流通环节过长导致农民不知道自己的产品要在哪卖、卖给谁,同时消费者也不知道他们吃的是谁的产品,传统道德中的信任在城乡之间减弱并最终瓦解。化学农业体系强调利益至上,在利益与道德的博弈中,利益占据上风,败德行为不断发生和扩散,农产品安全事件不断涌现,引发消费者对整个食品领域的恐慌,消费者被迫从“我饿”向“我怕”转变,导致我国农产品安全信任危机爆发。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的需求与主流农业生产和食物体系之间存在矛盾,这也反映了化学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对峙。CSA模式更强调一种永续的理念,符合生态农业的内涵,不仅仅是为了让农户获得更多的利润。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也能够更多的了解到他们的食物是从何而来,他们更多地支持了本地的食品,能够确保这些食品是安全的,同时也拉近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在消费主义肆虐的当今中国,他们践行了“道德消费主义”和负责任的“道德食品消费者”的使命[7]。由CSA而特殊形成的社区,举办定期的交流,除此之外,有机生活不只是强调吃有机食物,更是农户之间交流健康农作法、消费者之间交流有机健康生活的方式,是对身体和心灵的“归园田居”,并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信任的桥梁。能否再造一个互信的城乡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人能否重新拥有健康的食物。
CSA模式下可能出现的农产品安全的新风险
纵然CSA模式具备防控农产品安全四大风险的强大功能,我们也不能忽视该模式为我国农产品安全可能带来的新风险,主要集中于数量风险和合作风险两大风险上。目前的CSA模式中,愿意接受这种模式的消费者需预先支付一笔钱给农场,每周等着一个蔬菜种类、数量不太固定、但保证新鲜健康的配送蔬菜直接送到家中。农产品生产基地根据消费者的数量、需求和类型规定单次农产品配送的时间、份量。目前,我国有的CSA农产品生产基地对于有机菜的配送是一周三次,每次按固定量配送,如果园香猪农场。而在大多数有机农场内,是采用一周配送一次蔬菜,这就使得一些消费者不能忍受这种配送模式。因为一周配送一次,蔬菜的生产期长,保鲜期短,一次送那么多保鲜就成为问题。但如果小分量多次配送,配送的成本又不是农产品生产基地承担得起的。对于蔬菜品种的要求也是一个问题,有的消费者对于配送来的品种提出要求,希望能有多的品种提供。这对于农场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为一个农场的会员数一般在一百以上,如果对于每位会员都配送不同的菜,农产品生产基地不得不配备更多的配送人员,无疑配送成本也增高了。而对于有机菜的品种要求,农场也必须要扩大园内面积,以种植更多品种,这又是一种高成本的耗费。由于农场所提供的都是当令蔬菜而非反季节的,因此蔬菜种类、多少要根据农场当季种植的品种和收成来决定,消费者不能自由选择,这就意味着蔬菜少的时候,消费者可能还得另外买菜,菜多吃不完的时候又要寻找其他途径解决这一问题,如送人,但更多时候可能被丢弃,造成了食物的浪费。数量上的不稳定、品种选择上的短缺在CSA模式发展初期极为常见。CSA模式省略了繁杂的中间流通环节,在农户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直接联系,在城乡社区之间搭建绿色合作的桥梁,相互信任成为这座桥梁稳固与否的基石。只有真正实现利益与损失两个方面的信任、树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理念,才能使农户与消费者之间在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等方面相互协调,使城乡社区在组织配对、整合资源、反馈信息等方面相互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形成短链农业形式的整体优势。由于农户与消费者是相对独立的实体,在合作过程中会极力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因而导致了双方合作风险的存在。[8]合作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CSA模式要求消费者预付资金以支持农户的生态种植,它不仅为农户提供了有保障的经济来源,解决了农户的生存威胁,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善农村劳动力流失状况、防治农业源污染问题等,虽然受益良多,但这与传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观念背道而驰,消费者的可接受度相对较低。预付资金加重了消费者选择CSA模式的思想包袱,丧失了很多潜在客户。其次,农户承诺生态种植,必须丢弃化学农业时代对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和能源的依赖心理,多方位寻求科学技术的支持,钻研种植、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农耕知识,通过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和改进种植方式提升质量,保障农田生态系统和农产品的安全。目前,劳动力投入在农业领域明显减少、化学农业遗留给农户的惯性思维都增加了生态种植的难度。一旦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诚信缺失极有可能打破农户生态种植的许诺,这也为合作风险埋下隐患;最后,CSA模式要求农户与消费者直接对接,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双方搜索信息、谈判议价及签订合同等多个环节,因为没有规范的机构充当双方的中介,完全依靠城乡社区自行配对,配对效率很低,阻碍了CSA模式的发展。四、对于新风险应该如何防控?鉴于CSA模式具备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的功能,其发展壮大能够提高我国食品的安全性,因此,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对CSA模式下出现的农产品安全的新风险进行防控,促进CSA模式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其优越性。(一)建立CSA社区专业机构或与环保公益基金会合作建立CSA社区专业机构或与环保公益基金会合作,促使农产品集约化生产,防控农产品数量风险,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农场与城市社区作为CSA模式的两端代表组织签订协议,建立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农业生产发展形式。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家庭为单位种植农产品,不具有国外那种大型农场,于是该角色的替代者演变为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与城市社区以组织者身份参与农户与消费者的对接,推动了CSA模式的发展,但它毕竟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没有规范、专业的对话渠道,既要寻求合作者又要组织生产,无疑增加了CSA模式顺利开展的难度。成立一个专门的CSA社区专业机构,以“社区支持农业”为运营根基,维持已经形成的城乡互助社区对接,辅助农场做好售前咨询、配对、售后服务工作。CSA社区专业组织的建立可大大降低农户与消费者双方的交易成本,提高农户与消费者配对效率。同时,此类组织可在农产品种子、产品包装、运输等有机蔬菜种植到销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行统一管理,将农户购买原材料、运输产品过程中握有的分散“议价权”集中在一起,降低生产成本,建立会员群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生产,避免食物浪费;或是与关注环保和社区发展的公益基金会合作,为CSA模式的规模化寻求资金支持,建立严格的标准,实施严密的监管,并重建诚信体系、品牌体系,就能强化CSA模式在整个实物生产体系中带动作用,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此外还可与科研机构合作,邀请高校专家、研究者、种地能手担任咨询顾问,向组织内部的农户教授有机蔬菜种植的前沿技术,指导农户种植以提高种植效率,及时更新农户储备种植知识体系,为CSA模式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二)利用网络建立可视化监督系统利用网络建立可视化监督系统,消费者在家即可参与种植、监督过程以降低合作风险。网站能够起到信息传递,直接与消费者沟通的作用,甚至起到了与市场沟通的重要策略作用。虽然CSA模式的理念是相互信任,但监督是为了更好地运行CSA模式。在CSA模式前提下创建网页,将农业IT化,利用远程管理、远程视频监控、远程灌溉等技术来监控管理土地和作物,从而保证农产品安全,避免了农户和消费者中间产生的不稳定因素。1.利用3G技术将用户农业产品信息与无限互联网连接,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管理,或者建立如微博一样的模式,及时与管理人员联络,随时随地了解农庄的最新资讯;2.利用互联网技术全程跟踪农产品安全,利用电子标签技术全程记录农作物生成信息,方便现实或虚拟社区用户监管和查询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的详细信息;3.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集电子商务、在线种地、物流、有机种植等一体服务的农场。对健康饮食的需求、环境的关心、体验自然的需求以及绿色消费的理念成为中等收入阶层参与CSA的主要助力,必须有一种监督机制使得消费者放心,那就是一种“眼见为实”的监督方式,让消费者亲自来农场观看生产的整个过程,工作繁忙时通过互联网,消费者可以在线购买土地,在线挑选农民合作伙伴,指定种植方式,在线打理土地,远程安排农民农事工作,在虚拟社区中与其他消费者交流经验和交换食品,并且在线配送下单,查看土地实时照片和视频,追溯配送食品的生产、流通的历史记录,让市民吃到自己全程“监控”种出来的绿色蔬菜。另外,CSA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应该建立联盟的关系,实现相互资源共享,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统筹周边农场,以实现风险共担,降低风险,减小损失。如小毛驴市民农园建立了全国开放的CSA交流平台,连接起了各地的农业技术与销售网络,完善CSA联盟,维护了自身利益。三促进农户消费者意识的转变防控模式下的合作风险食品传统种植、销售模式在我国历史悠久,要想开拓CSA模式的市场环境,必须加强农民观念的转变,培育农户的有机种植的生产理念,使用有机肥料种植、重视农产品质量、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CSA模式下,社区居民需提前支付定金,为农户有机种植提供资金流,这便对双方之间的诚信关系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保障CSA的顺利实施,消费者必须转变“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习惯。另外,政府也应加大有机食品的宣传力度,在具备经济基础的地方推广CSA模式,逐渐以点带面,扩大CSA的接受群体,为CSA的发展形成完善的思想基础,带动城乡互动发展。消费者对有机产品认识不足,对有机生活在观念上还不认可这是在推广有机食品上遇到的最大困难,消费者本身对该领域不是很了解、认可的话,在接受上就有一定的犹豫,更谈不上信任。生产者要推广这种有机食品,就需要投入相当一部分资金在宣传和教育上,可采取理论加实践双管齐下的宣传途径,多组织社区讲座强化消费者的CSA意识,从心理上认同CSA共享受益、共担风险的理念,不过分向大自然索取,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CSA模式打破农户与消费者的利益格局,两者之间不再是对立的市场主体,而是合作者的关系,同为收益和损失的承担者。定期组织CSA农户培训,一方面加强农户的学习能力,及时扩充知识储备,胜任生态种植的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强化农户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对农民进行诚信教育,消解农户对化学生产资料的依赖,遵循自然规律,回归土地、研究土地性质、种子品质,以中国传统农耕技艺恢复农产品安全。培养有机种植的后备力量,逐步在大专院校开设有关有机食品生产的课程,培养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9]。在学校内开设一些关于有机知识的课程、讲座、活动等,从学生入手,让更多人知道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好处。针对中等收入群体受教育程度较高以及对于商业化宣传的有机食品不够信任的特点,通过出具权威部门的化验报告书,将农场生产有机蔬菜的全过程拍摄下来放到网上,定期举行市民开放活动,进行亲近大自然的娱乐活动,组织消费者随时参观农庄、听取绿色农业、绿色食品主题讲座,农业实践活动以及网络内部邮件的形式宣传。宣传的方式都是基于尽可能减少CSA模式生产基地与外界分散的市民对接的交易成本,而是直接和已经有一定组织形式的主体对接或者利用网络低成本宣传这样的宣传方式可以比较容易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四)政府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扶植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扶植力度,扩展CSA模式的实践地域,避免数量风险的产生。CSA模式是农产品主流生产体系向有机生产体系转化的一种生产发展方式。一般来说,土地完成自身净化需要三年周期,在这一期间,农产品产量较低,土地边际效益低下,为了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必须利用国际政策杠杆,促进CSA模式的发展与推广。政府应当加强多样性鼓励性政策,促进我国CSA模式的壮大发展。首先,政府应主导推广有机蔬菜的种植范围和品种,从而扩大受众群体。1.农民的弱者身份是国际普遍现象,种植有机蔬菜给农户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给予一定数量补贴以鼓励生态种植,对弱势群体实施倾斜性保护,保障弱势群体在经济层面的利益是维护农户人格和尊严的根本[10]。2.尽快完善我国有机农产品认证程序,降低认证成本,建立完善的认证体系,为有机蔬菜的种植提供便利。其次,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应注重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引进、研究及创新,及时为种植有机蔬菜的农户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第三,对实施CSA模式的农庄,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支持CSA的发展;CSA农庄申请贷款时,金融机构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提供优惠政策,减少担保数额以缓解CSA模式发展过程中资金链短缺等财政问题;CSA农户也可以寻求与保险公司合作,有利于农户风险损失的承担与消费者利益的保障。(五)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确定责任主体及范围,解决参与者纠纷以稳固合作关系。CSA模式以建立本地食品经济体系为依托,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为理念,以农民和消费者共同劳作来实现食品保障、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一种城乡社区相互支持的小区域经济合作方式。CSA模式要求消费者同生产者共同承担风险,注重诚信文化的培育,而我国在生产基地、市场机制、安全保障等方面还不完善,对于有机食品的认知及认可范围比较狭窄,这就很容易导致双方产生纠纷,而难以找到责任方。尽管在CSA模式下,农户与消费者是利益共同体,有些风险的出现难以预料,但是为了CSA模式的持续发展,坚定农户与消费者的信念,我国应当考虑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发生损失后具体承担责任的主体,明晰责任范围以及赔偿途径,及时解决可能发生的纠纷问题。建立针对依托CSA模式运行的相关组织的法规,完善有机蔬菜的交易市场,规范CSA模式的推广秩序。另外,培养高端品牌意识,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运用知识产权,如专利权、商标权来维护卓越品质,从而降低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合作风险,使CSA模式在我国坚定地走下去。结语CSA模式通过直接交流的方式,使农户与消费者建立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关系,开展“从田间到饭桌”的农产品分销方式,共同或部分承担农业生产及市场风险,消除食品安全风险,以维护消费者健康食品权利和农户生产经济利益为初级目的,以保护生态环境,支持可持续农业发展和城乡和谐关系。近几年,全国发展了很多CSA模式的项目,发展没有化学品、农药污染的自然农业产品,但是由于各种有机餐厅、团购、种菜、箱式计划在人们的认识和消费水平中仅占小部分,效果有限。面对人口的生存压力,高产的杂交水稻、大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仍将是我们农业生产的方向和主流,但在当前农产品安全形势存在压力的背景下,CSA模式无疑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小众化解决方案。CSA模式要在国内得到全面的发展,不仅需要从事有机事业的热心人士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需要有此共识的城市社区、促进发展有机生活理念的NGO人士以及政府机构的多方参与。
本文作者:李长健陈捷工作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 上一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调研工作计划
- 下一篇:论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