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解析
时间:2022-06-13 03:59:14
导语: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解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方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领域。随着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必须转变原有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一条资源节约型以及生态经济型的创新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必须关注的课题。发展生态型农业经济有利于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的特点,然后对生态农业经济中仍旧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希望给相关研究人员以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农业经济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因此农业以及农村的长期稳定发展将对于我国发展战略具有长远的影响,关乎国民经济的稳定。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变革发展的模式,使其成为一个高效集约型以及环境生态型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业经济释放了巨大的生产力,但是由于综合因素的原因,农业经济的现代化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仍然处于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因此这就使得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短板,无法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占据有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方向都具有指向性作用。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是走一条集约化以及规模化的发展道路,还是走原有的粗放型以及资源浪费型的发展模式,必须引起深入的思考。
1生态农业的特点
生态农业较传统农业更加开放,打破传统封闭的生产模式,转而成为一种开放性以及技术性的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土地资源被最大化利用,并且能够优化农业的生态系统,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社会以及自然承载力。对于生态农业来说,其发展的重点是要提高农业经济系统的整体效益,优化农业经济产出的结构。农业经济要以自然规律为发展基础,形成技术信息以及土地的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且在与其他农业技术进行结合的过程中,最大限度提升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发展生态农业,还需要在农业技术生产过程中,利用新的能源以及新方法,促进太阳能以及生物能源在整个农业系统中的应用,使之实现良性的循环。生态农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更加强调系统要素之间的整合,并且考虑综合与协调性。在发展生态农业时,需要进行通盘的考量,综合考虑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人力资源因素,构建最为高效的农业生产结构,最大限度利用农业生产资源,使得农业产出不断提高,农业产量不断提升,这样就能够在生态农业系统以及环境系统之间形成较为稳固的发展关系。
2农业经济转变时存在的问题
2.1科学技术的限制。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国农业经济生产力得到快速释放,农村经济也稳定增长,但是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很快显现其弊端,农村经济的增长已经达到临界点,因此只在单纯依靠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投入已经不能够满足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需要有效转变农业发展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利用效率,并且走一条技术应用型的生产模式,提高农业产品的数量以及质量。但是现实情况下,我国农业经济利用科学创新技术方面还乏善可陈,步伐相对缓慢,对于农业技术研发投入较为短缺,科技成果转化率也比较低,农业科技人才长期处于匮乏局面,这些原因的限制都导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效果存在不佳的局面。2.2体制上的约束。改革农村经济最重要的是需要体制上的支持,目前我国农村体制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仍有部分处于不和谐的局面,一方面来说,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原有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规模化农业生产的需求,这种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模式难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也不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生产效率的提高;在整个宏观层面上来说,我国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仍旧存在,这就使得社会在重视三农问题时,也使得农村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歧视,这种意识形态的问题对于农业经济产生了较为负面的影响。2.3资本上的匮乏。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强调生态型经济,这与整个时代的要求相吻合。但是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人力资本以及物力资本之间相互配合。但是在建设农村生态经济时,人力资本以及物力资本都比较匮乏,主要是建设生态农业经济资金较为短缺,难以形成长久的动力。农村面临的金融支持还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特别是人力资本,仍然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投入农村的人力资源还比较低,这种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
3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3.1必须要保障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提高。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按照时代与发展的要求,推动生态农业是最重要的一条策略。因此,相关研究人员需要重点推动对于生态规律的研究工作,实践工作中充分把握自然规律,并且认清生态农业经济所要遵循的规则,办事遵照规律执行,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其整体的生产效率。因此在发展农业生态系统时,必须要因地制宜,对于农业经济结构模式产业进行优化,促进资源在整个农业经济系统中进行合理的循环和流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要低于环境的承载力,并且与周围的环境之间呈现和谐共通的关系,保障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和谐性。在组织农业经济活动中,需要充分遵照科学的原理,按照科学的政策来安排,以保证整个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有序进行。3.2推动农村环保事业的发展。在广大农村进行建设离不开环保事业的发展,因此发展环保产业在农村具有优势的条件。通过在农村大力发展环保事业,能够有效带动周边产业的进步。并且还能够在同时建立与周围环境的友好关系,也就是发展集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体系。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整个农村的生态环境,并且在生产中努力开发环境效益价值高以及附加值效益高的农产品,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在这一创新过程中,在农村环境建设上还要遵循资源节约型理念,努力寻找与相关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支持,这样才能够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良久的动力支持,在经济上也能够获得充分的支持。3.3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得生态农业系统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因此需要加强生态农业法律建设,建立健全法制体系,需要尽快出台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相关的资金以及贷款的优惠政策,保障生态农业发展的经济支持;同时设立政策,支持生态型农产品开拓全球市场,鼓励生态型农产品进行出口,加快有关于生态型土地的流转,在全国进行规模化的试点,扩大生态型农业以及规模型农业的范围,并且在生态农业经济系统发展时,推广绿色生态技术,同时健全生态农业产品的市场认证以及市场准入证,设定对于生态农业产品的保险制度,对于生态农业提供一定的补贴。同时农村地方政府,还要加强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建设,强化对农村地区污染的监督,修整农村水利系统,加强维护机制建设,并且制止乱砍滥伐的行为,在生态农产品市场中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证生态农业产品的正常渠道。3.4发展生态能源型农业经济。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周围环境以及自然资源不和谐的局面,暴露出其现代化的弊端。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正确处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周围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与资源发展之间的关系,要想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型农业,必须要避免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以牺牲周围的环境以及浪费大量的资源作为代价,换取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生态型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减少现代工业产品的使用,降低其化工产品的利用程度,特别是减少化肥以及农药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合理的运用现代农业生态生产技术,使得农业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自我修复和调节,完成相应的生产行为,以此来促进现代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需要重点发展生态型能源,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着重太阳能以及生物能源的利用,降低化学用品的使用和投入,使整个农业生态系统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生产整个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建设。
4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生态农业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认清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同时积极探索生态的农业经济发展路径,合理选用生态经济技术。在农业生产中降低整个化学用品的投入,多采用生态型,无污染型环境技术,并且积极推广节能技术,有效开发生物资源,减少在农业发展中污染物质的排放,减少治理污染的成本,提升农业经济的生态以及社会效益。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够有效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符合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闫增强,刘小芳.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及对策[J].生态经济,2010(2):34-37.
[2]郑建峰.发展生态农业与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7(9):172-173.
[3]孙齐.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策略探析[J].经济师,2011(8):13-14.
作者:高巧弟 单位:山东青岛胶州市胶北街道办事处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的完善
- 下一篇: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