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

时间:2022-07-16 05:09:08

导语: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措施

近年来,临汾市大力实施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蔬菜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总量和效益稳定增长。认真总结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深入分析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积极探索对策措施,有利于促进该市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蔬菜种植效益。

1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总量稳定增长,生产效益持续提高2011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增加到5.77×104hm2,总产量28.29×108kg,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目前平川7个县(市、区)的蔬菜种植面积5.02×104hm2,占到全市总面积的87.2%,总产量26.30×108kg,占到全市蔬菜总量的90%以上。可以说,蔬菜生产在优势产区的集中发展为促进蔬菜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蔬菜生产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全市农民人均蔬菜收入从2009年的579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0.4元。在农业和种植业中,蔬菜收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洪洞秦壁,曲沃北董、史村,襄汾景毛等蔬菜主产区,蔬菜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1.2多种模式并举,设施蔬菜快速发展根据近年来临汾市设施蔬菜发展实际,在算账对比、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改变了设施模式单一、发展步子不大的局面,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坚持日光温室和大中拱棚并举,积极引进推广移动大棚,总结创新节水设施莲菜模式,大大加快了设施蔬菜发展步伐。曲沃、尧都、浮山、古县、霍州等县都引进推广了移动大棚,取得了初步成功,产生了良好效益。襄汾、洪洞、侯马、曲沃、翼城、尧都等地的节水设施莲菜呈现出规模发展态势,特别是襄汾县2011年新发展了节水设施莲菜536hm2,成为设施蔬菜和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2011年全市新增日光温室1000hm2,大棚840hm2,节水莲菜940hm2,食用菌580hm2,大大提高了蔬菜种植效益。

1.3创新经营模式,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各县(市、区)引导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设施蔬菜,鼓励和支持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规范合理流转,促进了设施蔬菜“一村一品”集中连片的规模发展,提高了专业化、标准化水平。襄汾县资源企业转型后成立的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节水设施莲菜面积达到100hm2,成为全县的中心示范区。尧都区尧王台现代农业园区、侯马市上阳园区、古县现代农业园区等等,都是由资源型企业投入和转型发展起来的,代表了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方向。还有洪洞县秦壁村、曹家庄村,襄汾县襄陵镇、景毛乡,尧都区罗蕃专业合作社、齐临种植合作社,曲沃县晋国合作社、星海合作社,侯马市丰园合作社、恒兴合作社,翼城县封比合作社、富农合作社等等。据初步统计,全市有31家资源型企业转型投资发展设施蔬菜,其规模都在百亩(6.67hm2)以上,其中33.5hm2以上的有13家。企业化、合作化经营模式已经成为设施蔬菜发展的趋势,在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1.4推进标准化生产,蔬菜生产技术有了新的提升目前,全市已经制定了豆角、黄瓜、西红柿、白菜、辣椒、大蒜、大葱等15个蔬菜品种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及温室、大棚建造规范,并且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予以颁布实施。围绕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先后有32个蔬菜产品获得了绿色认证。无公害及绿色蔬菜认证面积达到1.55×104hm2,产量38.5×104t。从2003年开始,主要针对蔬菜产品开展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从检测结果看,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稳步提升,合格率从2005年的95.65%、2006年的97.15%提高到2011年的98%以上。同时,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科技服务工作也在不断加强,一批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正在普及推广,温室结构不断更新换代,充分发挥了科技在蔬菜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1.5产业化步伐加快,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目前,全市有蔬菜批发市场122个,其中季节性产地市场86个,蔬菜专业合作社由2009年的72个发展到2011年的268个,会员1.7万人。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批发市场、合作社与生产基地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洪洞秦壁有批发市场、合作社,曲沃史村温室园区有星海市场和黄瓜合作社,襄汾赵康有三樱椒市场和三樱椒合作社。

2蔬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资金问题发展设施蔬菜一次性投入大,多数农户难以承受,同时存在怕担风险的心理,因此资金扶持及协调贷款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政府扶持力度仍显不足,而且县与县之间扶持政策差异很大,同时贷款贴息、补助资金等方面的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

2.2技术问题由于大力度推进,新菜田、新菜农大量出现,加之设施蔬菜技术密集的特点,对技术指导、培训等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解决技术问题,已经成为设施蔬菜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集约化育苗也是刚刚起步,规模、技术等远远不能适应发展要求。

2.3模式及设施结构问题有些县仍然偏重于建设日光温室单一模式,不仅投入多、管理难度大,而且风险性也高。同时在设施建造结构上存在着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蔬菜的产业化发展仍然滞后,批发市场、专业合作社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特别是在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以及发展蔬菜加工业方面需要积极探索。

3发展蔬菜产业的对策

3.1加强领导和扶持力度设施蔬菜虽然属于高效农业,但仍然是弱势群体实施的弱质产业,因此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各级党政一把手的重视显得十分关键。能够自上而下从领导层面加以强调和提出具体要求,将会大大推进该产业的发展。各级财政要切实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扩大贷款贴息,加强项目资金整合。

3.2强化科技支撑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拿出专门资金用于技术队伍建设、科技示范推广和培训指导服务,并出台具体政策,推动重点县成立蔬菜技术服务机构。围绕本地区主导产业,加强标准的制定和宣传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注重培养乡土技术骨干、技术能手。深入开展咨询指导,切实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促进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3注重机制和模式创新,促进产业化发展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和办法,鼓励和支持企业转型、合作经营,在设施蔬菜上加快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步伐。同时要积极扶持和引导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等产业化组织发展,不断规范和完善利益连接机制,使其在蔬菜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