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发展初探

时间:2022-08-06 03:12:30

导语: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发展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发展初探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其次分析了黔南州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及实际供求矛盾,再次探讨了中职涉农专业发展受阻原因,最后提出了中职涉农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即中职涉农专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中职学校涉农专业要走产教结合之路,摆脱专业建设困境;充分利用“互联网+”,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教学要为生产服务;增加就业、创业教育,解决毕业生就业、创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涉农专业;教育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全国扶贫攻坚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黔南州的乡村振兴梦和扶贫攻坚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且已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可农村自身发展所需的后备人才培养却遇到了问题,即当地农村人才培养所需的各级职业教育涉农专业正逐步萎缩,甚至到了消亡的边缘。

一、研究背景

贵州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在农业发展上历来和其他农业大省有着较大的差距,而贵州南部地区———黔南州,在农业生态环境中更属于特有的山地农业,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2.53%,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21.30%,平坝面积占总面积的6.17%,耕地面积174659公顷。这样的地理生态环境在很大限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同时,这里还生活着汉、苗、布依、瑶、毛南、水族等43个民族,少数民族比例占58.30%。由于信息长期闭塞、教育滞后,造成各民族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民众科学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2017年底,全州12个县市中有10个县市被列为贫困县,其中三都县还列为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另除瓮安县外的11个县市均有深度贫困村。为加快黔南经济的发展,到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全面同步小康,各级党委政府制定了各项战略措施,做了很多周密细致的安排,坚决要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党的和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制定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为黔南州的乡村建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州委州政府明确“十三五”是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战略机遇期,是推动农业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攻坚期,是实施扶贫战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梦的重要阶段[1]。但我们不得不思考这几个问题,即发展靠什么来推动,加快经济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什么?打赢扶贫攻坚战的主力是谁?实现“乡村振兴”梦,最终要靠谁?作为一个长期工业化较落后的地级州,黔南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这个基础,而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提高这方水土的民众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归结下来就是要抓好黔南州的教育问题,特别是紧紧围绕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指引及帮扶下,黔南州的职业教育学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校生数量逐年增加,各种骨干专业、特色专业、示范专业不断涌现,但和乡村振兴建设发展密切相关的涉农专业却陷入了尴尬的局面:专业不配套,教育教学模式不适应新时展需要,招生数量少,甚至开不起全日制的教学班,导致其逐渐走向消亡。一边是扶贫攻坚全面实现同步小康,实现“乡村振兴”梦需要大量的农村建设人才;一边却是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涉农专业的大量萎缩及消亡,让我们不得不反思,黔南州中职学校的涉农专业将如何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下的中职涉农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将如何改革,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黔南州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及实际供求矛盾分析

(一)黔南州农业科技人才现状分析。黔南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的指导和传授,但经过调研和比对发现,当前黔南州农业科技人才的数量和农业发展的人才所需存在很大的供求不足问题,未来五年黔南州尚缺少农业专业人员和农民技术员约6500人。造成这种供求不足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各地自身人才的造血功能不协调,全州的中职学校没能真正做到立足本地区域发展,培养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农业科技人才。另外,现在涉农专业的大学生也是少之又少,不愿意到比较落后的农业地区工作,这不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国梦。(二)当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形势严峻,青壮年劳动力出现断带问题。黔南州自2001年起开始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2007年全面通过“两基”教育验收,至今已过去了11年,也就意味着黔南州培养的学生在这十多年来和农业生产直接打交道的越来越少,再加上外出打工收入比农业生产收入高,所以升学无望的学生和大部分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都会选择放弃家庭式的农业生产,而外出务工。还有一部分能够升入中职学校、普通高中或大学的学生,到最后选择的仍是从事与非农有关的专业或2018年3月职业,这就造成了当前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多为45岁以上的农民这一状况。而这部分劳动力因各种原因,他们的知识结构、文化程度、综合素质都偏低,已很难适应当前农业生产产业化、科技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农村发展出现缺乏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有创意的青壮年劳动力的问题。

三、中职涉农专业发展受阻的原因

(一)传统教育实惠经验的影响。很多家庭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教育投资意识,即“学而优则仕”或“吹糠见米”。学习就是为了跳出农门,端国家的铁饭碗,或走仕途光宗耀祖,或选一条非农业的就业路线,所以大多数家庭拼命也要让孩子上普通高中、考大学。如果升不上普通高中,大多数家庭就会让孩子直接外出打工,他们认为上职校就是在浪费钱,职校毕业最后也是安排去打工。近几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国家的有关补助政策,一部分家长认识到了接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在专业选择上,仍会选择非农业的其他专业,学生最后就业仍是选择制造业及工业较发达的城市地区。各地职业教育并没能很好地为地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较大的贡献。(二)中职学校涉农实训基地欠缺或消失,专业师资萎缩。原来黔南州各中职学校在20世纪80~90年代所创建及开发的涉农实训基地(果园、养殖场、水产场、茶场、农产品实验田、实验室等)也因受市场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影响,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转租、停租、荒芜、甚至因政策需要而消失。这就使得20世纪90年代各地曾红红火火的中职涉农专业逐渐被遗忘,师资队伍也在不断萎缩,这些教师一是改行到其他单位,二是年龄大退休了,三是改专业到其他学科。一方面,师资队伍不断萎缩,另一方面,没有新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入,这使得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三)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节奏。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在大数据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传统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从当前黔南州内仅存的几个中职涉农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来看,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单一,和当地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实际需要脱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机会少,有相当多的课程还停留在黑板教学、在教室里实践的方式,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未能真正做到产教研相结合,让学生在就业、创业上产生新想法、新思路,制约了这些专业的发展;三是专业教师队伍萎缩,现存涉农专业教师年龄偏大,未能很好地掌握和利用新的数字化教学手段,和新时代所需的教学改革脱节。(四)国家实施的职业教育补助政策对涉农专业没有相对倾斜。国际职业教育理论界著名学者福斯特说过:“农业教育的对象是农民而不是学生,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推广农业生产的新知识、新技术及市场信息。”为帮助众多农村学生就读职业院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中职教育的优惠补助政策,如免学费,国家每年补助2000元生活助学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学生另享受每年1900元的各项补助等。但这些政策又受一些特定条件的制约:一是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有年龄的限制,年龄偏大者必须提供有关佐证材料,否则不能享受;二是非全日制的学生不能享受国家的助学金补助;三是参加短期农技培训的学员很难享受到国家的有关助学补贴,这使他们感到和正规学生不一样,从而丧失到校学习的信心;四是非农专业的学生也能同等享受这些政策,未能形成对涉农专业的特殊照顾,涉农专业的学生没有感到优越性;五是涉农专业对非农业户口的学生没有吸引力,所以招生动员的对象仍主要是针对农业户口的学生,涉农教育的对象仍然是针对农民家庭的学生。

四、中职涉农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一)中职涉农专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当前,黔南州的扶贫攻坚战已迫在眉睫,全州各级干部都在千方百计地争取让自己负责的贫困户、贫困村按时或提前脱贫。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让农民真正地实现脱贫,和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光靠当前的扶贫资金及扶贫产业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基上解决他们的生存、生产、可持续的发展问题,才能真正地实现这一目标。所以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重视符合职业教育特色和体现新型职业农民特点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健全制度体系,制定及出台相应的刺激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农业技能培训及涉农专业就读的优惠政策,做好系统规划,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完善互联网教学平台,为中职涉农专业课程教学开展在线学习服务,建立远程教育学习管理规范和学分认定标准。同时,在中职涉农专业的学历学制管理上采取弹性的学分管理,可以适当地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只要学生能修完相应的学分,就可以给他们颁发毕业证。同时,要提高涉农专业毕业证的含金量,使这些学生感到通过学习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在经济收入上、社会认同上有不一样荣誉感。另外,在国家的各种补助上要充分考虑特殊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年龄,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国家发放助学金的政策,鼓励他们也加入学习的行列,以保证他们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掉队。(二)中职学校涉农专业要走产教结合之路,摆脱专业建设困境。根据调查,全州19所中高职院校中建有专门涉农专业生产实践基地的没有几所,中职学校的发展也是应“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在这几年里更偏重于工业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类、服务业的实训设施设备投入,而对于涉农专业的投入基本没有。黔南州应该把加强产教之间的联系作为解决当前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发展走出困境的一个办法,从本质而言,产教结合就是要立足于农村市场发展的现实需要展开教学,其最终目的就是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与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所以,各中职学校要开设涉农专业就应建设有相应的生产实训实践基地,或寻找当地农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大户、种养殖大户开展校企合作,适时根据生产变化情况及农户需要对课程设置、专业结构进行调整,根据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多种因素设置专业和课程,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产教结合模式实施教学计划,提升涉农专业的实效性及实用性。学校要让理论知识过硬、实践技能全面的优秀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或聘请当地的农业科技人员为外聘教师,根据当地农户的实际需要及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编写教材、制作课件,教学内容要有的放矢,坚持让学生能“学得会、用得上、生产能见成效”的教学指导方针,提高校外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另外,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行过程性评价、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学习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准许其毕业。同时,教师可通过产教研结合的教学方式获得很多实践经验,提高专业实践技能,使职业教育真正为当地“三农”服务,这样学校才能为当地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2]。(三)充分利用“互联网+”,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如今,黔南州各村寨已基本实现了光纤村村通,村村有文化站,涉农专业教学要在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背景的基础上,通过线下集中培训、线上集中学习,采取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农产品展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根据学习的对象、教学内容、农业时节等综合运用集中授课、典型介绍、案例教学、视频教学、微课、田间课堂、实验实习、模拟训练、观摩研讨、技能实训、岗位实践、创业指导等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个人及家庭情况、农业生产情况,农闲季节在校学习,农忙季节结合实际从事生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可通过现代科技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让学生享受不出门就能学习的现代科技实惠。(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教学要为生产服务。涉农专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专业内涵的建设,也就是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为什么而服务?从现有涉农专业的专业名录来看,大多数是农、林、畜、牧、水产、养殖、农机等类别,可随着农村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综合化、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光从单一的一个专业定位去培养学生是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农村市场的需要,特别是一些新的农村产业已经在很大限度上影响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如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农村电子商务,但它们又没有被列入涉农专业,所以专业的名称及培养目标应结合各地农业的实际生产需求来确定。教师可采取灵活的学籍及弹性学分制的管理方式,灵活运用教育教学及培训模式,只要学生按照他所选的专业发展方向达到了相应的学分,就可认定该学生达到了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产教研相结合,学生的作业就是产品、商品。(五)增加就业、创业教育,解决毕业生就业、创业难的问题。当前学生不愿选择涉农专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虽然当前的土地流转集中、移民搬迁、农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为农村农民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就业市场往往受成本较低的在家务农人员挤占,且工资待遇低,导致学生不愿到相应的地方就业,而外出务工的收入要高于务农的收入,这对学生的就业选择也有影响。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就业、创业的意识、能力和胆识,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结合涉农专业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开发成本少、风险小、操作易、立足实际生活的就业创业项目,充分利用学校各种产学研工作室的孵化就业、创业项目,创办小农场、小园艺场、小养殖场等就业创业基地,把基地办成教师示范的场所、学生动手实践的场所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场所,还可利用已有的校办企业、产业实体、联办的农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吸收部分学生参与生产、销售、经营和管理,让学生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支持下边学习边创业。另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实行跟踪服务,帮助他们争取国家有关创业资金、产业项目,为其创业提供机会,给予创业帮助,同时在技术上继续指导,力争实现创业成效,做新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的典范。

五、结语

当前,黔南州的扶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的阶段,但如果只注重眼前的发展而不注重可持续发展,很难保证在下一阶段已经脱贫的农民是否还会返贫。国家所制定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村今后的规划也有明确的规定,必须培养新型的职业农民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所以在中职学校开设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的涉农专业至关重要,对服务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的涉农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黔南州人民政府关于黔南州“十三五”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划的批复[EB/OL].(2017-04-07)[2018-03-20].www.qiannan.gov.cn/doc/2017/04/07/814443.shtml.

[2]唐戍.福斯特教育思想在农村职业教育“产学结合”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2006(12):17-19.

作者:李万军 左兰英 谭晓萍 单位: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