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评论及内部结构关联性

时间:2022-05-09 04:01:00

导语:农业结构评论及内部结构关联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结构评论及内部结构关联性

沂蒙山区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多样,农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的回旋余地较大,但由于该地区农业基础薄弱,各地发展不平衡,农业经济仍处于“爬坡”阶段,因此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沂蒙山区农业结构不合理。为充分发挥沂蒙山区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有必要做好沂蒙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同时,沂蒙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也是提高沂蒙山区农业综合竞争力和生产水平的战略措施,更是提高农民收入重要途径[1]。该研究通过对沂蒙山区农业结构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沂蒙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了沂蒙山区农业内部结构的相互内在联系,从宏观层面上为沂蒙山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实证依据。

1沂蒙山区农业结构现状分析

1.1沂蒙山区农业总体结构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2],列出2002~2008年沂蒙山区农业产值结构变动情况(表1)。由表1可知,2002年以后,从沂蒙山区农业总体结构上看,种植业占整个农业的比重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畜牧业比重先下降后不断上升,林业比重不断下降,而渔业的比重变化甚小。整个农业仍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依旧是该山区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占整个农业结构总产值比重始终维持在60%左右。种植业产值从2002年的121.925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54.8199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8.1%。所占比重在2007年以前稳步升,但在2008年大幅下降。2006和2007年由于畜牧业比重的发展减慢,种植业比重曾一度上升到63.83%。从畜牧业的发展来看,总产值从起初的的62.9750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34.6235亿元,年均增加16.25%。畜牧业的比重徘徊在30%左右,2007年后有加速发展的趋势。林业和渔业所占比重较小,2008年分别为5.33%和2.57%。林业的比重下降了1.18%,而渔业的比重比较稳定。林业和渔业的总产值在此期间分别增加了9.3463亿和6.1992亿元,比例也都基本上保持不变[3]。根据以上分析,沂蒙山区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而种植业又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若逢灾年则粮食大量减产,最终会使种植业增加值下降,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下降。

1.2沂蒙山区农业内部结构分析

1.2.1种植业。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2],列出2002~2008年沂蒙山区种植业内部结构变化情况(表2)以及2003~2008年沂蒙山区各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表3)。由表2可知,沂蒙山区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种植面积比例在65%左右,粮食作物仍占绝大比重的地位。经济作物和瓜果蔬菜的播种面积虽然在逐年增加,但幅度并不大。这既与沂蒙山区的自然条件直接相关,也与山东省整体经济战略及对粮食的需求状况有关。由表3可知,沂蒙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而且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而薯类的播种面积下降趋势明显,已由2003年的16.70%变为2008年的8.71%,下降幅度高达7.99%,下降原因一方面是总的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薯类的市场竞争力薄弱,经济收入不明显。谷子、高粱等作物所占比重也在减少,但这种小面积作物的市场应变能力很强,从总体上来看,它们对整个沂蒙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大。

1.2.2养殖业。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2],列出2002~2008年沂蒙山区养殖业产量和结构变化情况(表4)。由表4可知,从养殖业的整体来看,肉类比重总体下降,奶类和水产品比重快速上升,禽蛋比重基本维持不变,整个养殖业以肉类为主。肉类产量占养殖农产品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3.10%以上,其次是禽蛋。从产量上看,奶类和水产品增加较快,分别从2003年的5.4911万和8.6773万t增加到2008年的10.9493万和11.5956万,t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5%和5.6%。禽蛋产量在2008年大幅度提升,比2007年增加了4.6287万,t发展潜力巨大。

1.2.3林业。2003~2008年,沂蒙山区和全国造林面积在不断变化(表5)[2],用材林造林面积整体在不断减少,而全国却在逐步增多。经济林造林面积整体也在不断减少,这同全国趋势一样。但是防护林造林面积在不断增加,尤其是2007年,沂蒙山区和全国防护林造林面积呈翻倍增长态势,与2003相比,分别增加了0.6345万和193万hm2。这也说明了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经济的发展,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2沂蒙山区农业结构综合评价

2.1农业结构综合评价方法

考虑到评价要素的整体性特点[4],评价方法应建立在要素综合的基础之上,因此该研究选择采用要素综合评价法。要素综合评价方法主要使用在资源环境安全评价方面,但是,如果对其进行适当的改变,该评价方法可以用以对其他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价,通过改进的要素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价沂蒙山区农业结构状况。其表达式为:SI=∑Fi/P(1)式中,SI为农业结构安全系数;Fi为区域单位土地面积农业结构要素指标与相应的全国指标的比值;P为区域人口密度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比值。这里所有参与评价的要素权重均取1,主要基于2方面的考虑:①基于农业结构整体性特征的考虑,在农业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结构基础要素缺一不可;②基于农业结构安全的可比性考虑。

2.2农业结构安全系数评价标准

安全系数SI≥5为高安全度地区,这类地区农业结构合理,同时这类地区又称为第一类高安全度地区。安全系数SI<5为低安全度地区,其安全系数低于全国均值5的水平。这类地区农业结构较不合理,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从低安全度系数的情况来看,大体还可以分为3个亚类:第一亚类:3≤安全系数SI<5,属一般低安全度地区。这类地区的农业结构基础虽比高安全度地区的低,但仍有相当的调整弹性空间。第二亚类:1≤安全系数SI<3,属次低安全度地区。这类地区的农业结构安全度弹性空间已经明显不足,特别是在农业基础设施结构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第三亚类:安全系数SI<1,属完全低安全度地区。说明其农业结构已无任何调整余地或者对其进行结构调整没有太大意义,该地区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完全依赖于外部条件。

2.3沂蒙山区农业结构评价结果

为了对沂蒙山区农业结构安全度进行比较合理和周全的评价,对沂蒙山区农业结构总体和农来内部结构分别进行评价。根据表1~5及相关统计年鉴中的数据[2],利用公式(1),计算得到2003~2008沂蒙山区农业及其内部产业结构综合评价结果(表6)。

2.3.1沂蒙山区农业结构总体综合评价。对沂蒙山区农业结构总体综合评价,采用以下评价要素:沂蒙山区产值、沂蒙山区林业产值、沂蒙山区牧业产值、沂蒙山区渔业产值、全国农林牧渔的平均产值。由表6可知,2003~2008年沂蒙山区农业结构评价系数SI为3.335980~3.473750,说明沂蒙山区农业结构处于一般低安全度区间。根据安全系数评价标准,这类SI区间的农业结构安全系数虽比高安全度地区的低,但仍有相当的调整弹性空间。如果政府采取合理的调整措施可以对沂蒙山区农业结构进行基础性的调整和配置。2003~2008年该地区的农业结构综合评价系数SI整体处于下降趋势,特别在2007年,其安全系数为3.33598,表明2007年沂蒙山区农林牧渔结构安全系数接近于次低安全度区间。如果不采取立即调整措施,其结构安全度弹性空间将明显不足;2007~2008年其安全系数出现上升趋势,这说明政府采取了一定的补救措施。

2.3.2沂蒙山区农业内部结构综合评价。根据沂蒙山区内部结构特点,对沂蒙山区内部结构进行综合评价,主要有:沂蒙山区种植业结构综合评价、沂蒙山区养殖业结构综合评价、沂蒙山区林业结构综合评价。由于沂蒙山区渔业包括在养殖业中,因此不予进行综合评价。

2.3.2.1种植业。对沂蒙山区种植业结构综合评价,采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种植面积比例及各自的全国平均种植比例作为指标。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2003~2008年沂蒙山区种植业结构综合评价系数SI为2.626696~2.830488,说明沂蒙山区种植业结构处于一般次低安全度区间。根据安全系数评价标准,这类地区的农业结构安全度弹性空间已经明显不足。政府应及时采取合理调整措施对沂蒙山区种植业结构进行基础性的调整和配置。2003~2008年该地区的种植业结构综合评价系数SI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特别在2005~2006年,其上升幅度较大,在2006达到最高峰(2.830488),接近于3,说明2006年沂蒙山区种植业结构安全系数接近于低安全度区间。这表明,2006年该地区的种植业结构将进入调整弹性区间。2003~2008年该地区的种植业结构综合评价系数SI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大,这说明政府采取的调整措施的强度不够,应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2.3.2.2养殖业。对沂蒙山区养殖业结构综合评价,采用肉类、奶类、禽蛋、水产品的产量比例以及全国平均产量比例作为指标。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2003~2008年沂蒙山区养殖业结构综合评价系数SI为3.996961~4.62695,说明沂蒙山区养殖业结构处于一般低安全度区间。根据安全系数评价标准,这类SI区间的养殖业结构结构基础虽比高安全度地区的低,但仍有相当大的调整弹性空间。如果政府采取合理的调整措施可以对沂蒙山区养殖业结构结构进行基础性的调整和配置,扩大弹性空间。2003~2008年该地区的种植业结构综合评价系数SI整体处于下降趋势,特别是2005~2007年,其下降幅度较大。但从整体来看,政府对该地区的养殖业结构调整是有效的[5]。

2.3.2.3林业。对沂蒙山区林业结构综合评价,采用经济林新增面积、防护林新增面积、用材林新增面积以及全国平均新增面积作为指标。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2003~2008年沂蒙山区林业结构综合评价系数SI为3.875641~4.987546,说明沂蒙山区林业结构处于一般低安全度区间。根据安全系数评价标准,沂蒙山区林业结构有相当大的调整弹性空间。政府应采取合理的调整措施对沂蒙山区林业结构结构进行基础性的调整和配置,扩大弹性空间。2003~2008年该地区的林业结构综合评价系数SI整体变化趋势比较平稳,表明政府对该地区的林业结构结构调整规模不大。

3沂蒙山区农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利用Eviews软件对为沂蒙山区农业及其内部结构的相关性以及内部结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如下指标:农业总体结构评价系数(SINY)、种植业结构评价系数(SIZZ)、养殖业结构评价系数(SIYZ)、林业结构评价系数(SILY)。具体数值见表7。根据表7的评价系数,利用Eviews软件计算得出各指标相关系数矩阵(表8)。由表8可知,沂蒙山区的总体农业结构与种植业结构、林业结构呈负相关,而与养殖业结构呈正相关;沂蒙山区种植业结构与养殖业结构呈负相关,与林业结构呈正相关;沂蒙山区林业结构与养殖业结构呈负相关。

4结论与建议

(1)沂蒙山区农业结构不合理,有其调整的必要。主要表现在:从农业总体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的综合评价来看,其综合评价安全系数为2.626696~4.987546,不在高安全度区间,因此有调整的必要性。

(2)沂蒙山区农业结构整体和内部都有调整的弹性空间(2<SI<5),具备调整的可行性。因此,有必要对沂蒙山区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同时,沂蒙山区的农业结构调整要考虑各个内部结构的相互联系,不能顾此失彼。①对沂蒙山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应首先调整养殖业结构(相关系数0.4432757),而不能同时调整种植业结构(相关系数-0.6682133)和林业结构(相关系数-0.7452761)。如果同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和林业结构,其效果就会减小或者根本不能见效。②沂蒙山区种植业结构与林业结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5814572),这说明,对沂蒙山区种植业结构进行调整有利于林业结构调整或者对沂蒙山区林业结构进行调整有利于种植业结构调整,二者互为促进。③沂蒙山区林业结构与养殖业结构负相关(相关系数-0.5902984),对沂蒙山区林业结构进行调整不利于养殖业结构调整,因此,当调整这二者结构时,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矛盾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