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珍菇栽培技术分析论文
时间:2022-07-02 05:46:00
导语:秀珍菇栽培技术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从菌种分离与选育、栽培季节安排、菌袋生产与发菌、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秀珍菇的栽培技术。
秀珍菇,又称环柄侧耳、白环柄侧耳,秀珍菇肉质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特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秀珍菇原料来源广泛,栽培工艺易操作。笔者将秀珍菇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菌种分离与选育
生产的秀珍菇菌种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子实体分离获取纯菌丝;二是直接向科研单位和菌种生产单位引进。科研单位一般从子实体分离提纯复壮获取。一般栽培者因不具备分离制种条件,建议从菌种生产单位直接引进。
2栽培季节安排
根据秀珍菇出菇温度安排生产,春栽安排在2~3月制袋,秋栽安排在5~8月制袋,高海拔地区可提前安排。
3栽培方法
秀珍菇栽培方法与平菇、凤尾菇熟料栽培基本相同,但不能用生料栽培。可室内栽培,亦可室外搭阴棚栽培。
4菌袋生产与发菌
栽培秀珍菇的原料配方:①杂木屑50%,玉米芯26%,麦皮15%,玉米粉5%,蔗糖1%,石膏粉1%,石灰2%,磷酸二氢钾100g,硫酸镁25g。②棉籽壳92%,麦皮5%,蔗糖1%,石膏粉1%,石灰1%。③甘蔗渣50%,木屑32%,麦皮15%,石膏粉1%,石灰2%,尿素100g。④棉籽壳90%,谷壳4%,葡萄糖1%,蛋白胨0.5%,谷氨酸0.5%,麦皮4%,石灰少量。玉米秆、花生秆、花生壳、稻麦秆等都可做为培养料,以上原材料都应加工粉碎后用。
备好的材料应加水拌匀,含水量60%~65%。高温季节把料堆积发酵4~5d后再装袋灭菌。选高密度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规格17cm×33cm×0.05cm或20cm×35cm×0.05cm。装料要求松紧适度,以培养料紧贴袋壁为准,在100℃温度下灭菌15~16h,待料温降至70℃时开锅出灶。出灶的料袋移到经消毒过清洁的接菌室内,袋温降到30℃以下时关闭门窗,每立方米空间用气雾消毒盒或或菇保1号灭菌剂灭菌5~6h即可进室接种。每瓶(袋)栽培种可接20~30袋。接完置于常温20~28℃的场所培养,经30~40d菌丝长满袋后可出菇。
5出菇管理
秀珍菇菌丝长满袋后再继续培养5~7d,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积累养分就可运到出菇场菇房产菇。出菇房的选择要求:便于管理,要求能通风、保温、保湿、干净卫生,菇场边无垃圾,无粪便、无臭水沟。菌袋还未搬进前要先用敌敌畏和乐果对整个菇房进行喷雾灭虫,而后再用5%甲醛水溶液喷施灭菌。5d后就可把成熟的菌袋搬进排场管理出菇,排场方法有层架堆垛式、落地堆垛、畦床立袋排放、畦床脱袋埋土等。无论何种,菌袋搬进前,都要对已清毒灭虫过的菇房(棚)进行先预湿,在床架、墙壁、地面应大量喷水,增加整个菇房(棚)的湿度。在菇房(棚)中布置2~3个杀虫灯,以便控制虫口密度。菌袋进房后养菌2d,沿颈圈将塑料袋割掉,刮去原生老的菌种或肥大的原基,菇房的相对空气湿度保持90%,连续3~5d,温度保持在23~25℃,每天给予一定的漫射光。此时菇房应该勤喷水,小通风。3~5d后可见料面上原基开始分化,并形成大量的菇蕾时,要增强小通风和光照时间,保持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湿度保持在85%~90%,此时,切忌向菇蕾直接喷水,否则菇蕾易变黄萎缩死亡。待菌盖渐平展时,可用细喷雾器勤喷雾。干燥的天气条件下,1~2d后即可采菇。第1潮菇全部采完后,最好当天能全部刮净表面干老根与枯死的菇及菇蕾,菇房的湿度只能维持在70%~80%,让培养料表面干燥一点,以防止新鲜料面霉菌病害及防止部分虫卵的孵化,料面太干时可用喷雾器稍喷一点细雾,在此条件下养菌6~10d。经养菌后的菌袋第2潮菇出前需对菌袋的补水,使每个袋增重30~50g。畦栽覆土的土面要保持不干不湿。补水后有条件的把菇房的菌袋给予10℃以下的低温刺激1~2d,或昼夜10℃左右的温差刺激3d,同时抑制杂菌生长。这时管理同第1潮菇,此时通风保湿尤为重要。第3、4潮及第5、6潮菇的管理同第2潮菇类似,关键是养菌与增水的处理上要合适,才能达到稳产高产。
6采收与加工
成熟的秀珍菇子实体标志为菌盖长至2~3cm,菌盖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收为宜。采下的鲜菇先排湿,然后放入冷藏库中,待货量有够时再搬出修去菇脚,按采纫分检,包装,运出。鲜菇一时销不出也可渍菇或加工成干菇。
7病虫害防治
虫害要选用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广谱杀虫药喷施,如除虫菊、鱼藤、烟草叶、氯氰菊酯、菇虫净等,一般在采收后喷药。绿霉菌、黄霉菌、黑根霉菌用0.1%克霉灵水剂连续喷施2~3次防治;链孢霉菌,又名红霉菌,用800倍多菌灵加柴油消毒局部感染处;毛霉菌,又名长毛菌,要即时拾出处理。
参考文献
[1]刘启先.珍稀食用菌秀珍菇袋料栽培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3):498.
[2]杨东霞.陆地实用香菇栽培新技术述评[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81.
- 上一篇:地税工作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 下一篇:全麻腹部手术影响呼吸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