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研究

时间:2022-01-04 03:23:37

导语: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研究

1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推广高产优质品种

早前,我国便围绕水稻的早熟优质品种以及高产优质品种建立了一个集“一个中心、三个基地”与“引、繁、供”为一体的优种繁育体系,该体系将区农技中心作为了良好的繁育基地,并于每年至少引进30个稻麦新品种进行展品对比实验,从中选出高产优质的品种。此外,该项目还专门聘请了嘉兴农科院的水稻专家姚海根老师担任此次项目的总顾问,建立了佘山、泖港与叶榭三个可专为“三圃制”供应生产原种的“三个基地”,此后,该项目的生产过程不仅会完全按照粮食种植生产标准来生产优质两种,且当地区镇的农技部门每年均会组织家庭农场主到试验基地进行实地观摩,并为其提供免费的繁育品种,经过不懈的努力与推广,如今,该区镇以累计推广了数以百计的稻麦新品种,种植的面积也达到了上万亩,且截至目前,尚未发生一例因种子质量问题而导致家庭农场主上访事件的发生[1]。

2强化植保服务体系,确保丰产丰收

在粮食作物种植过程中,家庭农场最不愿见的现象无非是病虫害的发生。而众所周知,粮食作物病虫害其本身便有隐蔽性与突发性的特点,加之大部分家庭农场并不具备时刻掌握病虫害动态的能力,因而基于科技的人员强化植保服务推广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为帮助家庭农场提高其粮食单产,确保其经济效益,并改善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作为家庭式农场主应务必重视新技术与新品种的引进,从而维护自身的稳定发展。各地市财政局于市农委均专门针对此一情况建立了农作物有害生物区域站,并配备了相应的测报仪器,让科技人员能可通过观察测报等来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进而方便科技人员利用专业会议或短信平台等方式,及时将防治的技术告知家庭农场,以避免让家庭农场蒙受不必要的损失。也正是由于此一举措,才使得近年来,国内鲜少发生大面积病虫害的情况[2]。

3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指导

家庭农场与普通农场同样,均是农业技术的应用主体,因而新技术的落实也应考虑家庭式农场,唯有真正将新技术落实到地头,方有利于帮助弄明实现增产增收的愿景。对此,作为宣扬农业新技术主阵地的区农技中心,应务必建立其一个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进而积极通过组织培训、科技入户、建立生产示范区域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的引导,以促使农民生产逐步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区农技中心还应成分发挥自身的基层管理与引导作用,分批次展开对农民的培训工作,以提升家庭农场的科学种田水平,继而提高家庭农场的种植收益。此外,区农技中心针对家庭农场开展的培训工作中,还应对其进行相应的考核,在考试合格后方可向其发放家庭农场资格证书,由此将之纳为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对象,从而切实推动稻麦高产示范方案的实施,并将主推的品种与面积落到实处。最后则是要加强对生育期的检查,确保关键技术的严格落实,进而维护家庭农场的切身利益,并激发家庭农场的生产积极性[3]。

4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农技服务体系,服务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自引进以来便受到了广大农民的高度重视,而随着近年来相关部门的不懈推广,如今,家庭农场已然深入人心,并已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的经营以及专业化的生产。当然,这一系列成就的达成,与农技服务体系的完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现如今,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生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此,家庭农场必须提高自身对新品种、新技术的需求,方可切实维护自身的农业效益,并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从而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满足家庭农场需求,相关部门除了需结合现有的农技服务体系外,尚需思考如何才能实现对农业科技的转化,这也是当前我国农业所亟欲解决的问题之一[4]。

5加强与大学和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农技服务体系

正所谓科技是创新的源头,对此,根据家庭农场需要,创新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要想利用新科技促进我国农业的有效发展,根据家庭农场需要,创新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相关管理部门便应加强与农业相关科研机构以及教育单位之间的合作,让拥有庞大科技的创新队伍能可尽快提出有建树性的研究成果,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有效发展。与此同时,农技推广单位因其长期处于一线工作,对当地的风土认清以及生产情况均更加了解,因而作为农民种植风向标的农技推广单位也应充分发挥自身于该方面的优势,建立科学、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长效机制,从而促进农机服务体系与科技创新体系的融合,实现人才与农业科研的有效对接,如此方有利于建设出集“科研、教育、推广”为一体的农机服务体系,并为科研人员的创新研究提供平台,以实现知识的更新以及业务技能的提高,从而更好的满足家庭农场的需要,创新农业技术服务体系[5]。

6建立职业化农民队伍,打造家庭农场新主体

目前,在我国所开展的现代农业建设中,农民既是建设的主体,亦是农业生产的更笨力量。因而家庭农场要想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蜕变与提升,不仅需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重要之处还在于该如何进行农业市场的经营管理。对此,基于我国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以及年龄偏大等特征,要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又有效转化,便必须建立起一支具备较强专业素质,且能支撑起农业“职业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根据家庭农场需要,创新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如此方有利于促使传统农业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农业,进而确保家庭农场的流动性与竞争性。与此同时,建立面向全体农民的培训体系,出台与农民培训工作相关的保障条例并由政府出面,为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提供经费支撑,如此方有利于充实培训的师资队伍,进而在促进农民掌握高产种养技术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市场意识,并最终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等。

总之,要想促进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庭农场模式的引进无疑是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对此,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应基于当前的农业基础,根据家庭农场需要,创新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努力促进家庭农场农技推广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此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并最终帮助农民实现增收、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勇,肖龙,陈杰等.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843-6844.

[2]罗方圆,李新然.关于家庭农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探析[J].经济视角下,2013,(36):112-113.

[3]彭浩,李燕琼.四川省家庭农场农业技术应用的调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8):204-207.

[4]胡火琴.产业互联网背景下家庭农场农业技术扩散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

[5]孙继国.浅谈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6,(9):71-71.

作者:王琴 韩梅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农业干部学校